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的审美一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同一副书法作品,有人看出了美有人看出了丑。这种“美”和“丑”的直观感受是最真实的,但很多时候,因为作者身份的变化,这份直观的感受也会变化。

比如一副丑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难看,但如果作者被冠以“大书法家”的头衔,人们也会从“丑”中看出“美”来,实在不行就说有艺术感。书法的评定如果脱离了字的本身,审美也会变得畸形。今天我们就对比一下中书协主席和一位农村书法爱好者的字,如果不看署名,你会不会猜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看看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的书法作品,他还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苏士澍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少年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中青年后从师启功先生,浸淫书法几十年。官方资料这样评价苏士澍的书法:书法兼习诸体,擅长鸡毫作篆隶,饶有特色;行草流畅,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民间,或者说在网上,苏士澍的书法作品并没有受到太多好评,网上流传最多的还是他的书法作品中数次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比如他曾经把元“宵”节写成元“霄”节,引起美术界朋友圈刷屏指出此事太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们也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书协主席就是书法造诣最高者,实际上这个职位,除了艺术造诣,更考验管理能力、知名度、会员认可程度。所以,书协主席并不一定就是艺术造诣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农村书法爱好者李艳红的字,她是湖南郴州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喂鸡喂鸭、收拾农田。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练字,并且这个习惯坚持了20多年。她在网上晒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走红,很多人感慨,一位农村妇女对书法纯粹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专业书法家评价李艳红书法:毫无美感,还没有入门。有网友为她打抱不平:20多年的坚持,一句话就否定了?但李艳红自己倒是很看得开,表示自己的字本来就不好,没有必要计较。

她第一次接触书法,是17岁时在一位退休老干部家做保姆:“第一次见到毛笔书法,便觉得它实在太美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李艳红一有空闲就开始练字,她最擅长颜体。经过数十年的领悟练习,如今李艳红的颜体已渐入佳境,点横勾撇之间尽显生命的张力。有专业书法家看到她的事迹后很感动,特意给她指点书法,这位老师评价李艳红:她对艺术纯粹的执着,就像一股清流,在当下浮躁功利的社会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