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东巡途中的秦始皇病逝于邢台沙丘。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并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逼迫其自杀。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返回咸阳继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秦帝国统治基础迅速垮塌,仅三年时间秦朝便灭亡了。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多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秦二世荒淫残暴、赵高擅权专政、李斯狡黠自负。诚然,这些评价并没有委屈他们,秦的灭亡他们要负主要责任。然而,如果历史可以回头,假如性情温和且具有政治远见的扶苏继承了皇帝位,秦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回到秦始皇时期。看看秦始皇在位时,国家是一个什么状态以及他留下了哪些政治遗产。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承父祖遗业,历时十年,终于扫平六国,完成了天下一统。秦国统一天下后,采取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郡县制,并发布法令,统一文字、度量衡。然而,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拥有的如此广袤的领土,如此庞大的民众,秦始皇依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但即便是这样,各种大小事件依然层出不穷。首先是六国贵族。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完全不是那种残暴的历史形象,这一点从他对待昔日的敌人——六国贵族就可以看出来。《史记》记载:秦统一天下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也就是说,秦始皇并没有屠杀六国贵族,而是把他们迁移到了秦都城咸阳,不仅在关中给他们建造了宫殿,还给他们一定的补贴以代替这些贵族原来的收入。但是,六国贵族并不领情,他们失去了以前的故土、自由和特权,所以一直以恢复故国为己任,对秦始皇以及秦国耿耿于怀。这一点从韩国贵族张良的博浪沙刺杀以及秦末起兵反叛的楚国贵族项梁项羽叔侄;魏国王室的公子纠,魏豹;齐国的田儋、田荣、田横兄弟三人等都可以看得出来。其次是六国的文人儒士。以重军功强大起来的秦军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必备利器。但是,拥有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秦国却始终入不了以文化圣地稷下学宫为代表的六国士人的法眼。这一点从秦始皇泰山封禅可见一斑。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但是这项国家大典进行的却并不顺利。《史记·封禅书》详细地记载了文人儒士们对秦始皇封禅泰山的态度:“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从士人们的嘲讽讥笑可以看出这些士人根本不承认秦始皇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他们眼里秦国仍然是那个西北边陲的野蛮部落。最后是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多的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是帝国统治的基石,统一之初,秦国直接让许多精通秦法的军人转为郡县官吏,事无巨细地指导百姓生产,然而这些官吏的军事化管理并不适应新兴的帝国百姓,造成了天下“苦秦已久”的局面,甚至多次爆发叛乱。后来,秦始皇又颁布了稳定民心的土地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引起了粮食价格的暴涨。无计可施的秦始皇决定对外发动战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来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然而,战争虽然使帝国增加了大量领土,但是战争本身以及配套工程(修建长城、直道、运送粮草等)却令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大幅度增加。加之始皇帝陵、阿房宫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使全国15%的人口都用在了非生产上,帝国的农业以及工商业随之全面崩溃,百姓民不聊生。公元前210年,一心想要开创一个伟大时代的秦始皇死在了东巡途中。他天下一同的理想并没有实现,甚至他的丰功伟绩也仅仅停留在了十年前。他留下的却只是一个人心分崩、纷乱不止、满目疮痍、摇摇欲坠的国家。所以,在此情形下,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即便是性情温和且具有政治远见的公子扶苏继承皇位,也不可能挽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最多也就是让它多苟延残喘些时日!

公元前210年,东巡途中的秦始皇病逝于邢台沙丘。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并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逼迫其自杀。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返回咸阳继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秦帝国统治基础迅速垮塌,仅三年时间秦朝便灭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多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秦二世荒淫残暴、赵高擅权专政、李斯狡黠自负。诚然,这些评价并没有委屈他们,秦的灭亡他们要负主要责任。然而,如果历史可以回头,假如性情温和且具有政治远见的扶苏继承了皇帝位,秦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回到秦始皇时期。看看秦始皇在位时,国家是一个什么状态以及他留下了哪些政治遗产。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承父祖遗业,历时十年,终于扫平六国,完成了天下一统。秦国统一天下后,采取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郡县制,并发布法令,统一文字、度量衡。然而,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拥有的如此广袤的领土,如此庞大的民众,秦始皇依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但即便是这样,各种大小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六国贵族。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完全不是那种残暴的历史形象,这一点从他对待昔日的敌人——六国贵族就可以看出来。《史记》记载:秦统一天下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也就是说,秦始皇并没有屠杀六国贵族,而是把他们迁移到了秦都城咸阳,不仅在关中给他们建造了宫殿,还给他们一定的补贴以代替这些贵族原来的收入。但是,六国贵族并不领情,他们失去了以前的故土、自由和特权,所以一直以恢复故国为己任,对秦始皇以及秦国耿耿于怀。这一点从韩国贵族张良的博浪沙刺杀以及秦末起兵反叛的楚国贵族项梁项羽叔侄;魏国王室的公子纠,魏豹;齐国的田儋、田荣、田横兄弟三人等都可以看得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六国的文人儒士。以重军功强大起来的秦军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必备利器。但是,拥有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秦国却始终入不了以文化圣地稷下学宫为代表的六国士人的法眼。这一点从秦始皇泰山封禅可见一斑。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但是这项国家大典进行的却并不顺利。《史记·封禅书》详细地记载了文人儒士们对秦始皇封禅泰山的态度:“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从士人们的嘲讽讥笑可以看出这些士人根本不承认秦始皇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他们眼里秦国仍然是那个西北边陲的野蛮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多的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是帝国统治的基石,统一之初,秦国直接让许多精通秦法的军人转为郡县官吏,事无巨细地指导百姓生产,然而这些官吏的军事化管理并不适应新兴的帝国百姓,造成了天下“苦秦已久”的局面,甚至多次爆发叛乱。后来,秦始皇又颁布了稳定民心的土地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引起了粮食价格的暴涨。无计可施的秦始皇决定对外发动战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来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然而,战争虽然使帝国增加了大量领土,但是战争本身以及配套工程(修建长城、直道、运送粮草等)却令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大幅度增加。加之始皇帝陵、阿房宫这些大型工程的建设使全国15%的人口都用在了非生产上,帝国的农业以及工商业随之全面崩溃,百姓民不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10年,一心想要开创一个伟大时代的秦始皇死在了东巡途中。他天下一同的理想并没有实现,甚至他的丰功伟绩也仅仅停留在了十年前。他留下的却只是一个人心分崩、纷乱不止、满目疮痍、摇摇欲坠的国家。所以,在此情形下,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即便是性情温和且具有政治远见的公子扶苏继承皇位,也不可能挽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最多也就是让它多苟延残喘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