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凤凰网的消息称,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惠誉确认朗诗地产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B”,展望“稳定”,并确认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及其未偿还高级美元票据的评级为“B”,回收率评级为“RR4”。
这两年,田明带领下的朗诗走了一条非主流的发展路径,规模增速持续放缓,市值不断缩水。
物业板块朗诗绿色生活上市本是其寻求突破的一个支点,万万没想到,港股聆讯在即,朗诗却和评级机构先翻了脸。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潮汐财经”。
01 纠葛由来已久
在惠誉的评级体系中,BB 就已经是投机级别了,更不要说B评级了。换句话说,惠誉给了朗诗一个大大的差评,然后就选择不再合作了。
然而这不是惠誉第一次给朗诗差评了,两者之间纠葛由来已久。
去年2月,惠誉发布了一份名为“新冠疫情导致7%的受评中国企业的再融资风险上升”报告。惠誉对166家中国企业的债券信用评级进行统计,有7家公司“资本市场债务再融资风险”处于高风险级别,其中包括朗诗地产。
两天后,朗诗发布公告,否认惠誉提出的其“面临高的再融资风险”的说法。
随后,惠誉在更新版报告中称,鉴于朗诗地产近期发起的市场募资活动降低了其与债务到期相关的再融资风险,将风险评估由“高”调整至“低”。
惠誉在如此短时间内调整评级,当时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如今再看,不排除存在“商业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1月,惠誉曾给出过朗诗长期外币人违约评级“B”。给出负面评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关联交易发生的可能性高。朗诗集团持有朗诗地产50.1%的股权,高级管理层高度重合,母公司对朗诗地产的董事会控制强且集团内部的资产转移时有发生。
第二、土储年限短。朗诗地产土地储备规模有限,土储年限较短,仅为1.5年,可能会阻碍销售增长和业务可持续性。
相信这样的评级结果,是朗诗不太能接受的。去年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评级反转之后,朗诗今年又被惠誉给了差评,可能气的索性翻脸不合作了。
02 评级是门生意
去年,国内评级机构东方金诚的高管曾被中纪委查处,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利益输送,“调高一次评级级别,收费200万”。
在国内,发行主体付费的外部评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防不胜防。通常而言,评级的标准并不十分清晰,评级机构手紧一紧,级别就下来了,松一松,级别就上去了。
不要以为这是普通的松松紧紧,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例如AA和AA+仅仅差了一个档次,但是融资成本会大约相差0.5%,如果融资额度大的话,算算也是好大一笔钱。
在房地产圈,AAA的评级主体遍地开花,但是不同房企发债的利差却从3%到12%不等,很多房企评级级别和债券估值收益率偏离度很大。
细想下来,财大气粗的房企评级膨胀,如果这其中有 “商业合作”,那也不足为奇。类似的,国内一些机构的房企排名榜单,也是差不多的商业模式。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外资评级机构惠誉此番也将“商业合作”摆在台面上。
但毕竟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国际评级机构,大概率是因为朗诗不愿意付费,惠誉就选择不再对其评级。
没有国际评级机构的背书,对发债主体在境外融资是个不利因素。但是对朗诗而言,惠誉多次给了差评,可能宁愿不评吧。
03 打铁还需自身硬
惠誉多次给朗诗打差评,与其自身经营情况不算乐观脱不了干系。
2020年,朗诗的财务指标并不好看。全年实现收入约为人民币8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实现毛利17.08亿元,同比减少29.37%;实现净利润3259万元,同比下降97.82%。
近几年,朗诗的合同销售增长率一直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2017-2020年,朗诗的签约销售金额分别为321亿元、381亿元、405亿元、412亿元。
在粗放式发展的年代,大多数房企选择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而田明麾下的朗诗却另辟蹊径,走起了打造“绿色”标签并输出品牌的“轻资产”模式,小股操盘也直接导致了朗诗规模掉队。
田老板可能不知道,要讲好轻资产的资本故事并不容易,上一个讲轻资产故事的是红星美凯龙,过去两年的A股结构性牛市中,美凯龙的股价走势简直是不堪入目,市场认不认账一看便知。
朗诗虽然具有一定产品力,但是输出品牌和管理的利润终归太薄了,合作开发中的话语权也非常弱,更何况“绿色”的理念离深入人心还差得远。
来自观点地产网的消息称,朗诗的物业板块朗诗绿色生活会在本周上市聆讯,集资约1亿美金。
截至去年9月,朗诗绿色生活在管面积16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在管面积占比94.3%,收入占比87.9%,净利率10%。其中,六成在管面积来自于母公司,外部拓展情况一般。
上市的物业公司越来越多,小面积、低利润、慢增速的朗诗绿色生活,资质可谓平平无奇。但愿此次的评级终止事件,不会让它受到牵连,别上市首日就破发,那样田老板脸上可太难看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