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对西安,尤其是高新来说,这个路径就是“创新”与“硬科技”。

1991-2021,三十而立的高新区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科创“成绩单”。

而在下一个30年,再度出发的高新又有什么值得期待?

01

从一条路到一座城

1991年,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在西安西南郊挂牌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30年的深耕,高新区已完成从3.2平方公里到上千平方公里的建设开发,管理人口超过100万。地区生产总值翻了近12番,从0.65亿元增长到2410.08亿元,综合实力位居169个国家高新区第八。

同时随着一期二期的建设,高新区的交通规划、营商环境、商圈发展、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并逐步形成了以光电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生物医药五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导的“5+5+6+1”产业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无论从招商引资、产业聚集、科技创新、人口发展,亦或是区域影响力,高新区在西安乃至整个西部都是标杆性的存在。

而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如何继续维持优势保持高质量发展,带领西安、陕西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开拓下一个制高点,是现在高新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新的发展主阵地——丝路科学城应运而生!

02

一城三区十组团,丝路科学城重磅来袭!

位于高新三期的丝路科学城,是未来高新发展的一块重要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规划,高新区对未来的辖区空间布局重新调整划分,打造“一核两翼”的万亿级生产力空间新布局,即:丝路科学城片区、北部都市创新片区和西南部智能制造片区。

其中丝路科学城将在“毕原—高阳原一细柳原”核心区域面积达220 km²的土地上,建设“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布局。

丝路科学城空间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城:即丝路科学城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秦创原的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建设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城,争做秦创原建设的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和示范样板区。

三区: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创新区:面积50.5km²,将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互乘放大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文创区:面积为21.8km²,将以科技旅游、生态文创、商务会议为核心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硬科技产业区:面积为147.7km²,将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双创平台、龙头企业、国际创新这五大创新源为核心,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应用,原始创新的承载地、成果转化的示范地、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地。

十组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556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科创金融、国际社区、生态文创、科学中心、光电子产业、科教创新、生物医药绿色装备、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十个产业组团。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丝路科学城的整体规划方向正是基于陕西、西安当前的发展考量。

在陕西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丝路科创中心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创新”和“硬科技”立足的高新自然要跟上脚步,率先出击。

因此在规划理念上,丝路科学城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从多层次推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高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计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3万亿;

到2035年,人口将达到150万人,经济规模将突破3万亿,将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03

1165亿元,51个项目正式开工

规划和蓝图已经列好,丝路科学城的建设帷幕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建设誓师大会暨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召开。

现场共开工重点项目51个,总投资约1165亿元,年计划投资约372亿元,主要包括:

■ 以现代导航产业基地二期、艾索信息产业园项目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共23个,总投资约282亿元;

■ 以未来广场A区、新罗酒店项目为代表的服务业项目8个,总投资198亿元;

■ 以地铁6号线小枢纽工程、大仁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约255亿元。

■ 涉及鱼化寨、双旗寨、兴隆、秦沣社区,总投资约132亿元的安置性商品房项目5个,以及总投资298亿元的城市配套项目8个。

本次开工涉及领域广泛,不仅有先进制造业、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还包括地铁6号线小枢纽工程和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也位列其中,该项目将以大剧院为核心,配套建设科技中心、城市展厅等,建成后将极大丰富区域文化活动,提升区域人文氛围,并成为丝路科学城片区的地标建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预见,这些规划项目落地后,服务惠及的不仅仅是高新,还将是整个西安。

科技创新引领城市未来。

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高新摸着石头过河,完成了从无到有、从荒田土路到科创名城的高质量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丝路科学城“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的建设脚步,下一个三十年,作为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开放之城的高新,依旧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