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的著名通俗历史读物《大丈夫》写作于1935年12月。

这部撰成于中华民族危亡时刻的著作,曾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36年在上海出版后,至1940年印行了四版,堪称是当代进行历史教育的成功范例;同时,对范文澜本人来说,这部书又是他从原先专治经史考证,转变为把学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结合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的野心早已有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略野心更加膨胀。至1935年,日本侵略军越过长城进攻华北,造成华北危急!平津危急!

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蒋介石统治集团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并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残酷镇压抗日爱国活动。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紧急动员起来,共同对外,抵抗日本侵略,停止压迫人民、残害爱国力量的反动政策”,成为全国军民共同的呼声,抗日民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就是在中华民族行将沦为日本帝国主义亡国奴的危急时刻,范文澜于1935年底撰成了旨在振奋民族精神的著作《大丈夫》。

这部著作以表彰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沙场,或不畏艰险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方式,呼吁青年和亿万民众挺身而出,挽救民族危亡,勇敢抗击侵略;同时严厉谴责蒋介石统治集团对外屈辱卖国、对内残害革命人民的可耻行径。

书前《凡例》即为画龙点睛之笔,作者明确说:“每当外力侵入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

“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是永远应该崇敬的。”

“本书志在叙述古人,发扬汉族声威,抗拒夷狄侵凌的事迹”,以唤起伟大的民族精神。

书的命名,则取自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用通俗读物的形式,反映“要抗日,要民主”这一时代要求,号召民众人人争当坚决抗日、无所畏惧、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因而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发挥了唤醒人民觉悟、鼓舞抗战热情的巨大作用。

因此,这部著作在1936年7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后,便成为教育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好教材,至1940年10月就印行了四版。

在范文澜的治学历程中,《大丈夫》的撰著又是他学术旨趣产生根本转变的标志。

他早期撰成有《文心雕龙注》、《正史考略》、《群经概论》等著作,都属于训诂、考证范围,当时其志愿也是“追踪乾嘉诸老”,做他们的学术传人。

但是,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受苦受难的事实教育了他,1925年至1927年在南开大学任教时,他成为一名进步教授,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以后转到北平几所大学任教,不怕特务的监视和反动当局的逮捕,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勇敢地为团结文化教育界进步人士做了许多工作。

政治水平的飞跃提高,反映在治学上,便是将学术研究与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用自己深入探讨总结所得的历史知识来教育民众,因而撰成《大丈夫》这部风格一新的著作。

1936年,范文澜到河南大学任教,当时处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他毅然脱下教授的长衫,满腔热情地投入抗日宣传工作,创办河南大学抗敌工作训练班,领导河大抗训班服务团,对河南的抗战动员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1938年秋,他在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县参加了新四军,次年年底根据中共中原局的指示到延安,此后便成长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总之,《大丈夫》这部反映抗战时代脉搏的名著,成为范文澜转变为集学者与革命者于一身的可敬人物的重要标志。

作者:陈其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