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储户被赋红码这件事的发生,其实笔者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还觉得,大数据滥用被这样一种形式曝光出来从而引起重视,实在有点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数据滥用,对个人隐私的侵害,笔者在二十多年前看的一部电影《全民公敌》中就描述得非常清楚了。

这种事,不是想不想干,会不会干的问题,而是一定会有人干,必然有人会利用这方面的漏洞,所谓法无禁止即可为,现在发展到法无禁止即可胡作非为,为老百姓健康而使用的健康码被用作监视控制之用也非常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笔者认为,这种事,越早暴露越好,性质越恶劣越好。

只有这样,广大老百姓才能感受到切肤之痛,才能有可能建立起个人隐私相关的数据严格的使用规范和流程,未来不再遭受这样的侵害。

事实上个人隐私遭受侵害早就在中国的各个层面泛滥。从垃圾短信到诈骗电话,在中国有几个人没有被这些东西骚扰过?

甚至发展到随便一个协警,只需要一个身份证号码,都可以把你个人资料查得干干净净,从家庭地址,社会关系,家庭组成到开了几次房,有没有交通违规,都能给你查出来。

到了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为了在这个时代生存,大家都自愿或者不自愿地让渡了自己的隐私权给了各大平台,电信企业,政府部门等。

之前之所以个人隐私权没有如此大的反响,主要因为利用隐私权作恶的基本上不是诈骗团伙就是各种企业以及个人,没有像这次一样,政府部门利用公权力赤裸裸地侵害老百姓的个人隐私,这种情节以前只发生在好莱坞的大片中,如今却直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切肤之痛,如果个人隐私在政府手中都没有任何安全,那要在什么地方才能安全呢?

所以笔者认为,这件事爆出来,是一件大好事。

能爆出来,才表示有整改的可能性,如果连新闻都爆不出来,那海清河晏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类似的事件呢?

如今据报道,红码又被赋予了河南某烂尾地产项目的维权业主们,我看这种事件陆续的爆出,显然并不是一个偶发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码事件最后如何解决,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发现问题不可怕,只要能实事求是,虚心实干地去解决事情,那我们这个社会,国家才会继续不断地进步!

希望国家可以尽快建立起涉及个人隐私和大数据相关的规范和法律,对做出此类事件的相关人员严惩,不要让此类事件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