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海局势不断变化的局面下,岛内政治人物开始各显“神通”,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朱立伦试图高调访美,以亲美姿态来打开新局面,结果落了个里外不是人的结果。

朱立伦受挫后,沉寂已久的第三方势力代表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迎难而上,试图从金门方向突破,不料很快也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岛内媒体,日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出席民众党党金门县党部开幕典礼时提出主张,称金门和厦门之间应当修建金厦大桥。

柯文哲表示,厦门把成为大陆东南交通枢纽作为目标,而金门又与厦门新机场隔水相望,有了金厦大桥之后,金门人前往海外就可以直接从厦门出发,不必再绕道岛内转搭飞机。

柯文哲此言一出,立马在岛内引发了众多指责之声,各方质疑其建议会引发安全、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表示反对,该项目涉及重大,需审慎评估后再做决定,民进党“立委”林俊宪则指责柯文哲是在“出风头”,声称金厦两地早在20年前就已有了密切联系,水路交通足以解决问题,何须冒险为解放军开路。

另外也有“民代”则更为激烈地表示,柯文哲此举是“想学吴三桂引兵入关”。

在蓝绿两营的左右夹攻之下,柯文哲又改了口,其辩称金门很多人与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因为从民生问题上讲,两地连通后可解决水电、垃圾处理问题,换个角度还可以看作是帮助“反攻大陆”的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岛内蓝绿两营攻击柯文哲时的比喻,还是柯文哲辩解时的说辞,都给人一种时空错乱,是非不分的感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民进党长期在历史与文化上进行各种扭曲,导致岛内一涉及到两岸话题,无法从现实角度来讨论。

作为惯于操纵舆论的岛内政客,又喜欢处处搅混水,进一步加剧了原有的混乱局面,所以岛内对于金厦大桥的意见,夹杂了太多的考量,根本没有任何可参考价值。

因此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柯文哲此举可能意味着其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大陆此前一系列强硬的动作,明确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强大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美国政府、岛内蓝绿两党,在两岸问题上纷纷受挫,柯文哲乘势而起。很多人看来大陆方面对岛内事务缺乏真正的抓手,只能从外围发力,美国政府和岛内蓝绿两党有更多可操作手段。

比如美国可以通过议员访台、对台军售等手段插手岛内事务,蓝绿两营则能直接在岛内发力,由此似乎看起来美国与蓝绿两营掌握了台湾问题的主动权,总能给大陆制造各种麻烦。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本来中国大陆就牢牢掌握着台海局势的主动权,只不过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其中的原因当然是不愿意破坏两岸关系和同胞福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在中国大陆不断反制之下,现在美国政府停止了在台湾问题上一再试探的行为,收回了出格的言论,失去后台支持的民进党不得不变得低调,不识相的国民党试图以访美来稳住局面,结果因误判形势而四面楚歌。

在这种情况之下,长久把持岛内舆论方向的民进党与国民党都失去了话语权,柯文哲找到了领导民众党增加话语权的机会。

其次柯文哲意识到在两岸关系乃至统一的问题上,必须从大陆方面找答案。在民进党局的长期误导下,岛内各方都深信美国主宰着一切,因而不管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其两岸政策的重心都放在美国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美国时民进党处处迎合,不管是对莱猪还是对高额军售,民进党宁可让岛内民众利益受损,也要优先保证美国满意,而面对大陆时民进党采取了一味回避与抹黑的做法。

国民党的态度比民进党好点,但其以美国为中心的做法与民进党没有本质区别,在美国受挫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赴美示好就证明了这一点。

柯文哲是率先摆脱岛内这种“思想封印”的人,其意识到美国远没有岛内宣传的那样强大,一味讨好只会走进死胡同,只有从大陆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柯文哲在蓝绿两营争相讨好美国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思考起金门与厦门之间的合作方案,这就是认清大陆牢牢掌握台海局势主动权的表现。

最后柯文哲将备战选举,并把两岸局势的变化融为了一体。当然柯文哲在金厦大桥上寻找思路,并未因为其大公无私,而是其意识到了形势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选举红利。

此前柯文哲若提起与大陆方面的合作,在岛内就会遭受打击,但如今蓝绿两营统统受挫,再提类似方案,遭对手打击的力度会较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岛内马上要进行选举活动,柯文哲需要有话题来炒作,所以借助在金门岛设立新党部之际,柯文哲绕着弯子提出了与大陆进行合作畅想。

只可惜柯立哲在两岸合作问题上心不诚意不真,稍微遭到指责马上就以“反攻大陆”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本性。

基于岛内清一色全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势力的现状,祖国统一肯定不能指望这帮人起到什么作用,因此解放军和两岸中国人才是实现统一的最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