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人的价值混同于肉体的另一弊端,是女性在影视中作为被凝视对象,过度被关注美貌、年轻等外形特质,如劳拉·穆尔维所说:“电影在创造自我理想方面的特点特别表现在它的明星制度之中。”

她们始终保持着面容姣好、穿扮精致,《西虹市首富》中骑着摩托车的上班族夏竹、《无双》中持枪作战的女保镖、《心花路放》中驾驶汽车的女司机,她们通通不分场合地穿着又细又高的高跟鞋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高跟鞋驾驶是明确写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违规行为,影片这样设置的唯一原因,就是让这位出场的女性看上去腿更长,将观众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她的腿上。

如此一来,影片既传播了欺骗性的身体意象,又变相地加固了“女人神话”。女性的身体经过影视加工,通通变成令人渴求的身体,或者说引导人联想到渴求的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何时何地,她应当是美丽、年轻、精致的。影视鼓吹女性的精致,但她又没有因此获得更多尊重,如《心花路放》中男性角色对女性的态度那样,当她被性化,既而她就会遭到鄙弃。

视觉中心下身体的审美化使实际身体感受被遮蔽,明星层出不穷地提供着消费的标准和潮流。观赏价值与消费主义令女性面临双重危机,如何能够跨越外貌成见获得生存之地?如何让自己更合乎审美要求?成为当代女性的新桎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中男明星的多样化则常常强调出外貌并没有那么重要,尤其在高票房电影中,担任男性主角的往往是更年长且接近其貌不扬的外表,譬如《唐人街探案》、《心花路放》、《西虹市首富》等影片中热衷对女性形象评头论足的男性角色,就从不会面临有人对他的外貌做出评价,承担主要角色的男演员与女演员的选拔条件显然不同。

在此之中:“男性与精神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女性与身体的关系比较密切。”高票房电影中,直观的对女性年龄及外貌的评价随处可见,不论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造成一种女体随时随地在众声喧哗中被评判和审视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任 3:再见前任》中明晃晃地说出“男人越老越吃香,女人越老越彷徨”标语式的旁白。

这变相地坦白了为什么《心花路放》中的男性既渴望爱又怕遇到真爱的原因,这类影片无意识间将女性角色价值定性为:趁着年轻貌美要“抓到”一个男人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然老了丑了,就会失去所有价值,陷入被挑剩的彷徨中,那她的人生就失败了。

而男人害怕被抓到,因为他永远有选择,乃至越老这种选择越多越好,所以千万不能被抓到,他应该渴求的是“更多”而不是“唯一”,他是怎样都不会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双重标准出现在《芳华》中的丁丁和刘峰身上,多年后,美貌的丁丁生活富足,曾追求她的刘峰生活潦倒遭人欺凌,不过在同学们看来,丁丁才是最失败的那个,不论她生活有多好,当同学们拿出她现在的照片,一句“胖了”,就足以让大家笑个不停。

除了关于外貌的直接评价,其他电影角色明显“看人下菜碟”的反应更类似于一种无声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任 3:再见前任》中来相亲的两个女孩,是一对美丑差距巨大的双胞胎,两位男主角做出截然不同的神情;《煎饼侠》中众人面对男主角的非礼丑闻,疑惑的是被非礼对象不够好看:“他怎么忍心下的嘴呢?”

影片根据出场的女性是否年轻、未婚及漂亮来决定对待她的态度,并且喜爱包装成一种不言自明的幽默桥段,由此将不再年轻、不够美丽以及已婚的女性剔除出影视主流,她们作为可有可无的配角或者丑角存在,其背后暗语即女性的唯一价值是性价值,我们只需要年轻美丽的女性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视觉中心下,对女性的评价被受众群体巨大的影视文化所误导,社会中对于女性的审美取向发生了重大偏差。

在当下高票房商业电影所引导的审美中,女性是被凝视和观赏的对象,倘若在影视所引导的这种审美之外的女性,就会遭遇最堂而皇之的外貌歧视和年龄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尼克·威蒂格指出:“按照那种为我们建构起来的所谓自然的想法,一个特征又一个特征,我们就这样被逼进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必须与之相符的身份之中。我们已经被扭曲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致我们变形的身体被他们称为‘自然’,即一种被假定是先天存在的而不是受到压制的性质。”

女性反抗这种压迫就会被孤立在消费社会的审美之外,抵抗遭到变相的压制。对女性而言,如果女性美的定义被商业影视文化所引导的单一审美所固定,那么,这种人为建构的新女性形象标准,就会被大众当做一种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