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防控退步是躺平派和闹着解封的人害的。
其实不是,顶多是很小的因素。中国决策从来不会因为武警能对付的局面改变。这波的调整是基于两个决定性因素。上海疫情的半年期回访大数据和广州疫情的重症率。决策层通过沙盘推演各种策略下的成本和结果,最终选择了当前政策。
上海那波就是今年3月到6月,数据是张文宏做的,结论是无症状感染者占98%。确诊里面,高危组无症状感染者76.2%,非高危是78.6%。而轻症的发烧占比只有4%。而感染奥密克戎后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是0.29%。本来非重症的因为奥密克戎转重症是0.065%。其中非高危组是0%。真正因为奥密克戎致死的是0%。而60以上老人感染的比例是16.5%,中青年是44.9%。
所以上海疫情的时候我提到,如果防不住传播就保护重点人群。维持可接受的低水平流行,之后20条就出台了。我没想到外防输入这么松,这就肯定是要走全民感染路线。在感染增加的时候出台的20条,其实就是全民有序感染。只是各地没领会意图,也不能说太直白。结果有序感染和动态清零都被地方给化解了,老百姓吃两次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广州疫情,不仅没有更严重,还更轻了,所以我当时说,如果广州顺利,就会进一步降低防控。而钟南山团队做了反复感染问题的研究,认为概率很低。那就不能让地方的层层加码对抗中央的动态清零和有序感染,就要全面放开,再重点管制,把注意力完全从防控传播抽离出来才能推行。而春运之前就是最好的时机,病毒传播到位,免疫就到位,就会自然阻断。如果春天以后再开放,这个过程可能拖太久,对医护系统的精神压力太大了。理想的过峰时间是1到3个月。
有没有闹事其实不重要,当时计划缓慢过峰,结果发现成本太高。还是让大家都得一遍来阻断传播比较好。重点人群不敢得的还是加强疫苗。当时已经计划好了防御屏障的构建。也就是非危人群应阳尽阳,易危人群加强接种。
所以闹事的,鼓动躺平的,包括所谓推动的媒体大v胡锡进,都是打个鸣就以为太阳是自己叫出来的鸡。实际上我们只有猜对和猜错而已,完全不可能裹挟政策。推动的力量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事实。从科学的角度,成本的角度,防控的成本收益远大于不防控,收益可能还更低或者高不了太多。所以当前最优解就是保护重点人群,让流动的人口感染。最理想的情况是加强科普,让老百姓自行分诊。高峰不宜太高,不宜太快。也就是维持可接受水平的感染,我们之前提到过。
当然我们还提到意外的情况。比如医疗挤兑,目前看是准备让医护硬抗,扛不住的让老百姓硬顶。我听了华山医院的大会,张文宏讲的比较细了。我们要做好70%到90%的人感染的准备。那么还有两个意外,一个是病毒变异出免疫逃脱更强的毒株,感染过也不免疫。我们的科研一定是滞后的。张文宏和钟南山都认为可能性不大,已经趋于稳定了,现在感染伤害低,感染后免疫效果好,未来大概率更低。饶毅认为谁也不能预测到变异方向。那现在看决策层认为可以赌。我还是觉得人类的预测都是无知的傲慢,谁也不是预测到的,可能性不唯一,只是蒙对蒙不对的区别罢了。
还有一个意外就是病毒的毒性,可能加强伤害我们的易危人群。专家说可能性很小。
我认为,目前看病毒再想加强毒性,也难了,人类免疫能力已经很强了。病毒主要的方向就是更容易传播,更强的免疫逃脱能力。它只有这一个方向了。所以我才觉得不用恐慌,一定照顾好易危人群。奥密克戎不可怕,但是不能让它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