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甚至一度陷入昏迷。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十分担心他。

但他却总是说:“这是自然规律,人都是要死的。”

然而,他却总对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说:“以后,你要记得,每年来坟上看看我!”

那么这名工作人员是谁?

毛主席为什么会如此牵挂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张飞的后代

1971年,毛主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脾气臭,但张玉凤脾气更臭,简直是张飞的后代!”

张玉凤,便是毛主席的生活秘书。

那一天,张玉凤陪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待外宾。

在此期间,毛主席发现张玉凤似乎情绪不太好。

所以,等外宾走后,毛主便批评张玉凤道:“你怎么回事,拉着一张脸,这很不礼貌!”

张玉凤是个东北姑娘,耿直爽快,听见毛主席这么说,就为自己辩解了几句。

然而她的解释让毛主席很不高兴,最后气的毛主席对她吼道:“不高兴,你就滚!”

“滚就滚!”张玉凤扔下一句话,收拾了东西就回了东北老家。

当时其他工作人员都看傻了眼,谁也没想到张玉凤能有这么大脾气。

后来,这件事还是毛主席找了个台阶下,找人将找张玉凤接了回来。

不过,毛主席也说:“张玉凤这丫头,火气太大,简直就是张飞的后代!”

那么,这位脾气暴躁的姑娘,又是怎么来到毛主席身边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小城姑娘

张玉凤,出生于1944年,老家黑龙江。

小学毕业后,为了贴补家用,她来到了铁路局工作,成了一名乘务员。

张玉凤个性活泼,工作勤奋,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喜爱。

1960年秋天,毛泽东专列挑选乘务员,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张玉凤也听说了这件事儿,但她没往心里去。

她觉得,自己学历低,也没什么出色的地方,不会被选中。

然而,她偏偏被选中了。

主席专列一共有12节,但毛主席不是所有的车厢都去,他只在其中几节车厢进出,所以,张玉凤一直没有真正和毛主席接触过。

直到两年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她,将她带到了毛主席跟前,这才有了她跟毛主席的第一次谈话。

当时,毛主席问她叫什么,多大了。

但是张玉凤当时紧张的牙齿打颤,根本说不出话来。还是其他工作人员替她回答的。

更让张玉凤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她就被接去了中南海,从一个列车员,变成了毛主席身边的生活秘书,专门负责毛主席的生活起居。

再后来,因为工作细致、心思敏感,张玉凤深得毛主席的信赖,所以,她又被任命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负责处理重要事务。

03 晚年的叮嘱

就这样张玉凤一直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直到他晚年。

1975年,毛主席患上老年性白内障,一度几乎完全失明,他想要了解国内外新闻的时候,只能靠张玉凤给他阅读。

医生对这个情况表示很担心,提议最好做手术,但毛主席十分抗拒。

所以,组织上决定,让张玉凤找机会说服毛主席做手术。

1975年7月的一天,天气炎热,毛主席在午睡中醒来,看上去精神不错。

张玉凤便问道:“主席,你别忘了你答应过我一件事,不如今天就完成了吧?”

“什么事?”

“做白内障手术啊。”

这一次,毛主席终于点了头。

张玉凤很高兴,赶紧叫人去通知医生。

医生检查了毛主席的身体后,认为可以做手术,于是,紧张的术前准备开始了。

白内障手术是个小手术,但张玉凤发现毛主席有些紧张。

于是,她便走到留声机旁,放了一首毛主席最喜欢的昆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听到这首曲子,毛主席没那么紧张了。

于是,在《满江红》的伴奏下,手术开始了。

十五分钟后,手术成功完成。毛主席也出来了,不过眼睛上还裹着纱布。

七天后,毛主席眼睛上纱布被揭开,他终于又重新看清了这个世界,还高兴地叫着身边每一个人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刻,毛主席激动地哭了,张玉凤也跟着哭了。

然而,虽然毛主席的眼睛好了,但张玉凤依旧很担心。因为,毛主席的健康正每况愈下。

那段时间,毛主席还总是喜欢对她叨叨一句话:“我走了,你要每年来坟上看我!”

这句话让张玉凤心头十分酸楚。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了。

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黯然落泪。

在这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更加糟糕,有时候,张玉凤给他喂药,他嘴唇抖的都吃不进去。

这让张玉凤又心疼,又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6月1日,毛主席突发心梗,陷入昏迷。好在医生救助及时,他很快清醒了过来。

之后没多久,他要张玉凤把《枯树赋》这篇文章找来,读给他听。

这篇文章一共五百多字,讲的是晋朝的一位文学家,看到一棵树衰老了,回想起它以前葱郁繁盛的模样。文章读起来有些悲凉。

张玉凤慢慢读了两遍,毛主席便一字不漏地将全文背了出来,声音虽然不大,但语调铿锵,略带凄婉。

张玉凤却越听越伤心,她知道,毛主席的日子不多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永远闭上了双眼。

那一天,张玉凤哭了很久。

此后,张玉凤完成了毛主席生前的叮嘱,她每年都会去瞻仰毛主席。哪怕多年过去,一直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