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末,东史村内迎来一位新生儿。

田家在东史村内算得上大家族,喜添男丁原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家族中的老者们大多眉头紧皱。自清朝末年后,山东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泰安县年年受战乱影响,田家贵为东史村的大族实际上早已经是人多地少的窘迫情况。

好在新生儿的父母足够开明,不仅为他取名“田纪元”表达对他未来的憧憬,并且还专程将其送往私塾念书。不过儿时的田纪元,没有太多时间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1937年,北平城外卢沟桥响起枪声,华北大地上的老百姓们都意识到,战争的炮火将会再度袭来。

原本应当好好读书的田纪元,将会做出一个让家族为之震撼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红小鬼

田纪元的父亲田景韩本是家中长子,受过良好的教育。

昔日因需照顾家族老小,才特地辞掉济南的教书先生工作,屈尊回到泰安县做教学工作。平日里,田景韩便叮嘱儿女,读书更多是为国、为老百姓读书,随时要有忧患意识。

华北战事越演越烈,东史村的老百姓们大多已经无力过太平日子。田纪元本人异常激动。他回到家中同父亲商议,决心赶赴红军驻地为国出力。听闻此事,田景韩没有嘲笑自己这位年仅12岁的孩子,而是为他备好盘缠、衣物,嘱托到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星夜兼程数日,田纪元终于望见红军驻地,干部顾惜田纪元尚且年幼并未急着让他扛枪上阵。经组织安排,田纪元得以进入鲁西根据地工厂内做生产工作。工作两年之久后,组织一致决定应当将田纪元送往学校再深造,转而进入冀鲁豫边区中学内就读。

兜兜转转4年之久,田纪元在后方已经得到充分的历练,一直苦苦等待机会的田纪元,终于等到上战场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远赴西南历练

自1946年起,组织便决定让田纪元奔赴战场历练。

起初,田纪元大多做后勤保障工作为主,但淮海战役期间田纪元凭借着出众的工作表现,已经得以升任营长。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各地急切需要一批有胆识、有才干的年轻人站出来。知晓此事,刚刚才下战场的田纪元,自发主动报名参加南下队伍。

回顾田纪元的南下之路,由于需要远赴贵州工作,而彼时贵州当地交通尚且不发达,这一路田纪元和夫人李英华走得格外艰难。行径至合肥途中,田纪元便因暴雨不幸掉队,为赶上大部队他也顾不上睡觉,连夜急行军数日才终于追上大部队。

不过这一路南下,确实让田纪元感触颇深。无论走到哪个省,老百姓看到飘扬的红旗之际都会夹道欢迎,拿出家中食物塞给田纪元等人。看着怀中老乡塞来的白米饼,这位在战场上见惯风浪的红小鬼罕见地落下眼泪。他暗暗发誓,未来若有机会为老百姓办事,定要踏踏实实深入了解民情,力保为百姓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工作。

进入贵州,田纪元接手的工作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起初,由于贵州当地交通运输不便,物资运输要道又被当地土匪霸占,使得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组织随即决定启用在山东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田纪元。

田纪元走马上任后,亲手指定运输线路改道,并且主动联系上贵州当地驻军打击土匪,使得贵州老百姓的生活物资保障走回正轨。谈及自己在西南工作往事,田纪元总会笑谈到自己是一块“万金油”从规划建设物资线路到培养干部、主政财政,田纪元先后走访贵州当地78个县市,为当地民生建设工作立下赫赫功劳。

从贵州到四川,田纪元的工作态度得到西南两省百姓高度认可。彼时田纪元尚且不知晓,属于他人生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主持大局

由于在西南工作期间,田纪元拿出过硬的的民生建设工作表现。

1980年,田纪元被推举为副总理。从一省父母官到操持一国工作,对于田纪元来说,如此转变确实有些过于惊人。田纪元同爱人李英华感慨道:“我既无大学学历、又无政治背景,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要感谢党和组织的栽培。”

进入北京工作之后,田纪元的工作重心全权落到经济市场建设上。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路上,我国一直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随着包产到户政策落地向各省普及,有部分相对保守的干部认为此事处理有些不妥。一直负责主持经济工作的田纪元,大胆将各地经济发展近况编撰整理为理论文书,使得对此存有反对观点的人哑口无言。

从理论破质疑到亲手主持扩大企业自主权,在我国经济建设路上,田纪元得到各方认可。陈云同志曾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词高度点评田纪元的工作。就连小平同志也亲切表示:“在经济工作上,田纪元表现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国奉献一生的田纪元,在孩子教育上一直秉持着严格标准。田纪元常常同儿女说道:“做普通人,为老百姓奉献一生便是人生最大追求。”这也就使得他的儿女即便无人从政,但在各自领域上依旧能够做出一番大成就。时至今日,田纪元已有94岁高龄,老人的生活很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