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两会中,全国网友都很热闹,共商国是。其中关于生育和教育的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重要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提出,为降低育儿成本,建议对2024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免除学费、课本费,直至大学毕业。

一时间网友炸开了锅。不少网友对2024年这个界限表示不满与质疑,直呼“不行,要兔大家一起兔。”“2023年的不配了吗”“想法很好,可是凭什么是2024年。”看得出来这届网友有反骨,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自己看到了国家政策的福音,并表示“如果真的能这样的话。遇到正常男人我还是可以考虑结婚生小孩的。”

生育问题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人大代表的提案背后反映了一个本质问题,就是国内生育矛盾已经很突出了。甚至会想要全免学费来降低育儿成本,鼓励大家生育。近年来关于生育意愿低,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显著矛盾,并且是当务之急需要重视的问题。

不得不说,现如今30岁尚未婚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时代背景下让青年人面临高彩礼、学业就读时间长、女性思想意识觉醒等原因,大家的结婚时间都普遍推迟。不婚或者丁克选择的人群也越来越多。随着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正在到来的新趋势。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及时有效的解决出生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媒介当前主要的议程设置。在两会中提到的免除学费,是在通过教育手段来刺激网友生育。因此,全网都在自嘲:这是变着法的在让我生孩子呀!

治标不治本的隔靴搔痒

有不少网友并不买账,认为解决学费问题不是解决生育问题的关键。当前,社会生育观念总体转变,受到婚嫁、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约束,加之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生育力保护不够等,群众“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的问题突出。短期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拉低生育水平。举全家之力才能购买的房子,昂贵的婚礼成本,孩子教育吞金和知识鸿沟。社会矛盾激增,这才导致年轻人不愿意生育或者是没有能力生育的现象。

目前该话题的争议比较大。一种是网友认为这位代表过于理想化了,像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实现,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另一种则是表示根本的原因不在免学费,将矛盾冲突升级,既是民意的揭示,也不能忽视其带节奏的可能性。

生育话题中不能忽略的男性角色

在两会期间,除该代表之外,还有其他代表纷纷就“催生”提出自己的相关提案,其中包括全国政协委员甘华田表示,应当延长男性剩余假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养育成本。该委员表示:养育子女是夫妻双方的责任,如果仅由女性承担是不公平的,市场上保姆雇佣费用也比价昂贵。

很幸运有代表能够看到在生育话题上,男性角色的入场。因此建议完善生育配套措施,加大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力度,努力消除育龄妇女的就业歧视;可以考虑延长生育假期,特别是男性的生育假期,有效平衡女性承担过重抚育责任的“家庭天平”。

总结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疫情控制快速有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恢复,疫情对生育水平的短期影响将得到改善。对低生育水平这个新常态,我们应当客观看待,避免过度忧虑。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仍然比较充裕,人力资源基础雄厚。我国并不缺劳动力数量,缺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要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人脑红利”“人才红利”“健康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