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正值中国变革之际。

洋务运动在此刻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军事到通商,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

然而,站在今天的视角中,尤其是在主流的教科书中,我们总以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述|王巍
来源|知鸦通识APP《金融可以创造历史》

01.
洋务运动的产生

回顾整段历史,我们可以说,两次鸦片战争直接刺激了洋务运动的产生。

1841年,中国签下了《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1860年,由于领事驻馆的问题,又出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值得关心的事,但对于官家来说,这件事在政治上和心理上,给官家的情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自此以后,清政府就开始了洋务运动。

建立总理大臣、学习西方教育、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包括修铁路、开采煤矿等都是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的;

中国也开始逐渐大规模开放通商口岸,从最初的五口通商到后来的十三口通商,继而到东北五十多口通商;

至于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军事发展。当时我们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北洋海军的建立,就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

北洋水师军旗,图源: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水师军旗,图源:Wikipedia

就目标而言,洋务运动想要达成的是口号中的“自强、求富”。

什么是“自强”?就是政府要强,要能够与西方抗衡;什么是“求富”?就是政府觉得要研究西方的“市场”,采用官商民办的方式,号召民营企业参与政府的各种建设。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02.
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吗?

如今,距离洋务运动已经百余年之久。

遗憾的是,尤其在过去的几十年之中,我们对于这段时期研究得不多。甚至在主流话语体系中,往往对它进行贬低,认为它是失败的。

但事实上,1861年至1895年,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有许多人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有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现代化设施的建设。

现代中国,例如武汉、厦门、上海,包括山西,许多的军工厂、矿山,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打下了基础。

洋务运动真正的历史作用是建立中国现代化,无数人的努力积淀,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石,这一点是不容我们忽略的。

即便洋务运动为建立中国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中国现在的主流思想仍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它的失败之处是什么?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当时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要与西方列强平行,结果却被实力低于“列强”的日本打败。从结果与心理上,我们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否定的。

日本联合舰队于黄海击溃清朝北洋水师,图源: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联合舰队于黄海击溃清朝北洋水师,图源:Wikipedia

但我们换个角度来讨论洋务运动,却可以有不同的发现。

首先,洋务运动启发了民智。如果没有甲午战争,中国还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做着自己的美梦,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这只在睡梦中的雄狮。

中国这才能够客观理解西方文化,我们客观地认识了世界。我们这才开始选派大量留学生前往国外学习,同时引入了平等待遇,并且允许各国公馆在北京开馆。

其次,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虽然在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击败,北洋海军被全面击溃,但是洋务运动奠定了30年中国的同光中兴,同时也初步完成了中国现代意识基础知识的格局建设,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它仅在军事方面是失败的。

但是从历史角度看,洋务运动缺乏长期机制。因为没有市场因素,没有民营企业参加,导致没有形成市场生态,整个过程没有对老百姓产生作用,也就没能得到民众支持。

其次,洋务运动仅靠“洋务”,并没有加入国内变革。除了军事、思想的变革,当时的中国还需要文明的开化,洋务运动时的中国仍固步自封地认为中国是全球中心,中国的文明是优于其他国家的。

这种思维导致我们错失了金融、教育和文明发展进步的巨大机会。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局,甲午战争的战败是当时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我们不能因此就下定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相反,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奠定的基础、铺设的道路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我们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洋务运动其实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