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3400字左右,阅读时长大约11分钟,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央企总部的搬迁,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后,就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进行,作为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除了疏散部分央企的总部之外,部分在京的部属高校,双一流大学也要离京,哪些地方会因此受益呢?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首批这四所大学要搬走

就在5月中旬,第二批央企总部的搬出北京正式启动,除了央企之外,其中还有双一流的大学也要搬迁,并且第一批就有四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大学都坐落于北京,这四所搬迁的大学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据河北新闻联播的报道,这四所双一流将搬迁至河北省雄安新区,预计2025年秋季对外招生,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

从2025年招生的时间轴看,可谓是比较迅速的。

我国高校的外迁,从历史上来说,发生过几次。

最早的比如1956年,交通大学从上海搬迁至西安,华东航空学院从南京搬迁至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我国第一代西迁的师生和学校,为我国的国防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也成了大西北的教育开荒人,时至今日,西安的教育仍然排名全国前列。

之后到60年代,依然是因为历史特殊原因,清华、北大、华工、南大等部分专业外迁

迁入地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等地的山区,大名鼎鼎的西南交通大学,就是此时迁入四川的。

总结我国的高校外迁原因,共同的原因就是坚持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国之所想,急国之所难。

到如今,北京双一流大学的外迁,依然是如此,特别是第一批外迁的大学,将集中规划,迁入河北雄安。

迁入雄安,受益的却是全国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所以在规划上也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

包括了金融岛、央企总部片区、创新坊和大学园、科学园、综合服务区等10个规划片区,整齐划一,是目前中国所有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科学园、大学园、互联网产业园、创新坊四个片区互相连接,为高校的配套,安排了高新产业和科研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集人工智能、创新网络等高新产业,形成宜居宜业的创新科研空间。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雄安能够长足发展的根基,所以首批这四所高校也在建设的时候采取了共享创新、联合开放的超前建校思路。

从硬件设施的规划联动性来看,四校将共建共享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这样一是可能节省造价,学生们可以享受到巨量的藏书、体育馆自然也是应有尽有。

另外图书馆等设施可以说是一所高等学府的“硬件灵魂”,联合规划共建共享可以更好的提高图书馆的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书馆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支柱,世界上很多著名的高等学府的图书馆都是世界有名的,比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书1000多万,设有100多个分馆,而排名第二的剑桥大学,则只有600多万册。

超前的布局和规划当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方面,在授课和选课环节,四所高校也打破单校的规则,这也是开放包容,向全球著名高校靠拢的表现。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创举,国外也很少有,学生可以跨学校互相选课、教师可以跨校区任教、联合培养硕博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学院选课都不多见,更不要说跨学校选课了,这也证明了我们规划的创新超前和海纳百川,格局明显大很多。

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学生也享受的最佳的授课方式,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高校树立了资源共享的榜样。

一所大学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是否开放包容,学生教师能否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拥有思想之上科研领先的课题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校在学生的交流沟通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四校将共同建立跨校区社团,让学生自由的交流,不同院校的学生思想更加的开放,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雄安作为国家的千年大计,有很多超前的产业创新,四所大学在原有的学科基础上,还要共建雄安特色学科,与雄安各类科研所合作,配合国家完成对雄安的创新产业链打造。

未来雄安作为一个开放前沿的阵地,教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除了高校、央企总部,还有2所医院也已经落户雄安,那么为什么要搬迁呢?

为什么是动真格

我们知道,北京的高校很多在全国都有分校,以前的央企或者高校离京,多为建立分部或者分校,但这次搬迁完全不同,是整体全部的搬离。

从原因上看,一是为了疏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北京致力于打造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的核心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一些企业或者高校的迁出,可能更好的实现北京的首都功能。

二是各类企业和高校集中北京,造成了北京严重的“大城市化病”,一个城市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都是有上限的,极端的庞大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比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雄安要打造世界超前的新区,为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树立标杆。

与企业转移相比,或许教育资源的布局,对雄安地区的建设更有意义,对北京也有科技拱卫的作用。

而商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在基础设施、民生教育等多方面完善的前提下,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的学生的消费和流动,可以更好更快的激发本地区的潜力,学生在本地区学习,以后也极有可能留在本地继续生活。

从国家的长远规划来看,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立意上甚至要高于深圳浦东。

教育迁入,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本地区的新增高端人口的增加,我们知道人才是促进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以后每年的毕业季,一定会有大量的高端劳动力选择留在雄安新区,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也将逐年上升,人口数量也是保证该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石和保证。

高校的搬迁,更容易产生集群效应,除了基础的商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集群。

特别是北京的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在师资配备和学术研究上有更多的优势,学生在毕业以后,也正好可以融入搬迁至此的央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央企、高校、医院等形成了一个闭环,这样本身就产生了一种集群影响力。

雄安新区成立已经多年,总体来看,规划超前,愿景宏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体的搬迁还是比较缓慢。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央企及高校工作人员家庭在京的现实情况,导致搬迁也有一定的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从国际的经验看,比如日本东京也有过类似的操作,但总体效果并不太好,后来陆陆续续又搬了回来。

当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深圳浦东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雄安不过区区几年。

哪里会受益

高校搬迁至雄安新区,首先雄安本地是最大的受益者,但雄安本地原有人口并不多,所以,不仅是雄安,河北乃至全国,都将获益。

本地区高校资源的增多,自然就会提升雄安本地的基础教育,各高校的附中也会随之出现,对于雄安本地人来说,这无异于有了“北京户口”。

我们知道,本地的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也会向本地倾斜,比如北京本地的考生,进入北大清华的的比例就比全国其他地区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雄安本地人口必定有限,这些教育资源自然会落到迁入人口的身上,对于时代的弄潮儿。

多年前,迁入深圳那个小渔村的,如今大部分成就了自我,雄安又是一次大的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其实,河北虽然毗邻北京,但是教育资源却并不丰富,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虽然河北拥有124所大学,但排名基本都在中下游水平。

全省唯一一所双一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还不在本省境内,居然在天津。

那么,这四所高校迁入雄安新区,那么河北一下子就有了众多的双一流大学,还成功跻身教育大省前列,有可能成为双一流大学最多的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全国来说,自然也是好事,双一流大学离京,对于考生来说,自然是一次机会。

正常情况下,异地的新校区或者学校招生时,大家的积极性可能都会差一点,以前很多考生,可能仅仅是冲着北京去的。

至于这所学校的本身的选择,可能都不是首要,这就意味全国其他地区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毕竟很多考生不在乎学校是否在北京。

另外,新校招生可能不太稳定,所以分数线会相对低一些,这样的话就给教育资源不是很好的省份提供了一些更好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四所大学的搬迁,仅仅只是开始,与很多年前国家为了国防考虑,将13所北京高校迁往全国不同的是,这次主要是迁往雄安。

虽说迁往雄安,但实际上对北京、河北乃至全国都是有益的,对于雄安这个“千年大计”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对于四所高校迁往雄安有什么看法呢?你会让自己的孩子报考雄安的双一流高校?毕业后让他安家在雄安吗?欢迎大家点赞、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