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沈宏义,60后,陕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16岁参军,转业后在国企按部就班工作了25年。 38岁步入中年,赶上改革浪潮,只身奔赴东南亚。

回国后,没有目标和方向,漂泊了几年,从事的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欢的。

57岁那年,我在咸阳一个安静的街角开了一家小咖啡馆。 我只想守着咖啡馆,安慰自己平庸一生的失落。

没想到咖啡馆里却吸引了很多人。 他们叫“解友”咖啡厅,我和老婆叫“爸爸”“妈妈”,还有很多提前买咖啡的人。。。

我在陕西咸阳古城长大。 我家有5个兄弟姐妹,我是长子。

我父亲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 他用微薄的工资,承担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供我们读书。 他每天都穿着灰色的水洗工装裤。 衣服上有泥漆和钢筋的味道。 是他为家庭辛勤付出的象征,也是我熟悉的童年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她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时,她给了我一本高玉宝写的自传。 那时,很少有父母会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我尽可能地翻阅这本书,它已经烂到边缘了。

1979年,我高中毕业,应征入伍。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书画特长,负责宣传工作,还得到了到部队地方院校学习的机会。

在严格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中,我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军人作风。

18岁那年,我转业回到当地,进入中石油所属机械加工企业当工人。 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经常帮助车间制作板报,整理相关报刊专栏。 后来,我被调到党办做宣传工作。

日子过得平静从容,一步一个脚印。 我和爱人也从相识到相爱,携手步入婚姻。

我和她都来自工薪家庭,孩子很多,我们都是家里的老大。 我们在相似的环境和经历中长大,从谈恋爱到结婚,我们有很多话要说,相处也很融洽。 用现在年轻人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三观一致、能量平等、灵魂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一股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许多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包括我单位。

38岁的我也成为了众多下岗工人中的一员。 离开大锅饭,加入市场,自主创业。

起初我感到很失落和焦虑,但骨子里军人的坚韧让我下定决心开始人生的第一份生意。

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选择投身于广告装潢行业。

中年人创业困难重重,一切都不容易。 需要招工、采购材料、关注工程进度。 工程完工后,还要上门收取装修尾款,非常辛苦。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我于2008年初跟随他来到东南亚,开始做轻工产品贸易。 国内产品广泛销往缅甸、泰国。

那时,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小家电、简易相机、电子表、电蚊拍、保温杯等,但东南亚国家的老百姓却觉得很新奇。

有一次,我携带的一些相机在仰光机场被没收。 我找到大使馆寻求帮助。 使馆工作人员非常热心,帮忙联系当地中国商会,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后来这样的“小插曲”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交易也一直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飘扬五星级红旗的使馆是海外游子的守护神和坚强后盾。 出国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向使馆寻求帮助。

除了泰国和缅甸,我还往返于云南、深圳、福建、台湾和香港。 独自漂泊的孤独,只能随着时间去接受和适应。

在东南亚国家,当地人喜欢一边喝下午茶一边谈生意。 下午茶有咖啡、牛奶、汉堡包等,当时喝咖啡对我来说还是蛮新鲜的。

第一次喝咖啡是在仰光一家酒店的西餐厅。 因为不知道也不懂加糖加奶,喝的是黑咖啡,舌尖上的苦涩至今难以忘怀。

后来,我逐渐学会了品尝不同的咖啡,通过咖啡,我可以促进与客户的沟通,帮助实现业务。

在我从事贸易的三年里,云南德宏和瑞丽一直是我缅甸之行的中转站和落脚点。

有一段时间,因为贸易业务的停滞,我的心情非常郁闷。 一天下午,到达瑞丽后,我突然很想念家人,但多次打电话却联系不上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个人坐在戴家的咖啡馆里,喝着咖啡,看着窗外的小雨,敲打着竹饰的屋檐,发呆了整个下午。

那时,我似乎喝的不是咖啡,而是品味着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或许正是这种深深的苦涩,激励着我用力量去面对事业的坎坷和困难。

忙碌的旅途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4年就过去了。

2011年,我决定回到中国。 今年,女儿大学毕业,爱人退休。 更怀念和家人在一起的三餐四时的日常生活。

我妻子从事高危、有害工作,在一家大型机械厂操作龙门吊。 他45岁就提前退休了。

她退休后来到云南生活,我带她去边境旅游。 到最后,我们都觉得自己还是热爱这座生养我们的咸阳古城。

回到老家,我带回了很多咖啡专业书籍,买了一些咖啡机,在自家阳台上建了一个五六平米的咖啡角。 一桌两椅,外加一面墙的东南亚带回来的小物件,为家人和来访的朋友煮咖啡,边喝咖啡边说自己在异乡的故事。

从那时起,我也深入研究了咖啡技术。 从量豆到研磨,再到蒸、注水、拉花,从巧克力到奶泡,再到牛奶,各种食材的配比都经过反复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有同学来家里时,女儿总是对他们说:“这是我父亲的‘私人咖啡馆’”。

2013年,我来到咖啡文化浓厚的武汉,参观了大大小小的咖啡馆。

第二年,我注册了一家卖咖啡豆的网上商店。

后来我和爱人去了苏州、上海。 她去上轻食课,我去找开咖啡店的朋友询问咖啡知识。 我们还一起逛了当地的咖啡市场,品尝了很多咖啡馆的手冲咖啡。

拥有一家看得见、听得见的咖啡馆在我心里渐渐萌芽。

在梦想酝酿的那些年里,我在朋友的运动健身器材公司工作,但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开心。

2019年,我57岁了,距离退休只有3年了。 人生有多少个3年? 我这半辈子没有做过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实在不甘心就这样踏入退休队伍。

我想起了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徘徊,被咖啡治愈的感觉。 许多人和我一样,需要一杯咖啡来缓解抑郁和焦虑。 如果我开一家“解忧”咖啡馆,不就治愈了自己也治愈了别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我连续三天骑着单车在咸阳市的大街小巷里转来转去,为心目中的咖啡馆寻找一个合适的地址。

我在小本子上画了很多地址,最后锁了4个,带着老婆女儿女婿一起去看了。

一家人开会讨论,一致决定在中山老街租一套50至60平方米的空房子。 虽然离闹市有点远,但我觉得“解友”咖啡馆并不需要热闹。

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来建造和装修我心目中理想的咖啡馆。

我和女婿从城里村里把废弃的老砖吧带回来,从很远的西安建材市场挑选原木板材,裁剪上漆,做成桌子、凳子。 我女儿帮忙调水泥、油漆,还设计了店名。 女婿设计了大门、露台和酒吧的形状。 我的妻子想出了把储藏室做成透明的主意。

除了更加勤奋地练习咖啡制作技巧,我还设计制作了一些小书签,方便来咖啡馆的顾客带走作为纪念。

2019年8月11日,一家倾注了一家四口心血与爱心的咖啡店终于开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近开店,患得患失。 我总在想,既然我能靠自己的底薪过上安稳的晚年,我何苦呢? 开店亏本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

没想到开业那天,我的小咖啡馆楼上楼下里外都挤满了人。 亲戚、同学、老领导、老同事、同行朋友都来了。

我的老领导在开场白中是这样说的:“我是退休多年的老人,这是我第一次去咖啡馆喝咖啡,也是我第一次去咖啡店一个退休的好朋友和兄弟开的。餐厅的咖啡。很好吃,我很开心。”

他说得很有感情,我也很感动。 突然觉得这家咖啡馆有特别的意义。 我想让更多的人爱上咖啡,喜欢上咖啡。

去年,60岁的我参加了全国手冲咖啡大赛。

作为这个领域年龄最大的选手,我感到不安。 幸运的是,我的女儿和女婿全程陪伴我并为我站台。 最终,我获得了优秀选手奖。

上帝给了我这份60岁生日礼物,告诉我我可以成为我想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咖啡馆开业一个多月后,有一天,一位特邀嘉宾从远方来到我的咖啡馆。

他的名字叫田口守,他是大名鼎鼎的“咖啡之神”。 当他听西安市咖啡协会的同事说咸阳有位退休老人开了一家咖啡店时,他提出要去看看。

那天,田口守在协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我的咖啡厅呆了5个多小时,喝了我亲手冲泡的红宝石咖啡,连连称赞,还送了我几本他的亲笔签名。 的书。

临行前,他邀请我去东京,说要请我喝他亲手煮的咖啡。

他还对随行的媒体和同事这样说:“如果我住在咸阳,我会天天来这里。如果这家咖啡馆开在东京,我会天天去喝一杯。”

听了田口守的话,我高兴极了。 我的心底,燃起了一团小小的火焰。 85岁的“咖啡大神”仍在手冲咖啡上努力。 我比他年轻,有时间把咖啡煮得更好。

在我看来,一杯好咖啡在喝完后几分钟是有益的,但它能持续几个小时的舒适感。

我庆幸我的小咖啡店真的起到了这样“解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晚上,一位女孩来到咖啡馆。 她点了一杯咖啡,独自坐着直到打烊。

在结帐时,她给了我两杯咖啡的钱。 对我说:“我为明天早上的第一位顾客预付了第二杯咖啡。”

经了解,得知她刚从福建来到咸阳打工。 在这个无人陪伴的城市里,我的小咖啡馆给了她片刻的温暖,让她对以后的生活重新充满了憧憬。 她要将这份温暖与期待延续下去。

第二天,当我接待第一个走进咖啡馆的女孩时,我告诉她:“昨晚离开的最后一位顾客为你付了一杯咖啡的钱。”

她又惊又动,临走前留下了一杯咖啡的钱,对我说:明天第一个来咖啡厅的顾客,请帮我结账。

后来姑娘还向我要了福建姑娘的联系方式,两人就成了朋友。

这温暖而期待的咖啡已经持续了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它延伸到一位女士。 她进来的时候,脸色阴沉。 结账的时候,我还告诉她,有客人替她付了钱。

她一听,反应非常强烈,拨完手机就跑到咖啡馆外面打电话。 过了一会儿,我和一个小女孩回到了咖啡厅。

通过她的讲述,我得知这位妈妈一大早就和女儿闹矛盾,闷闷不乐地来到咖啡厅,没想到却被一个陌生人给温暖了,让她很感动。 她打电话给女儿告诉她这件事,她向她道歉。

母女之间的小矛盾,被一杯咖啡化解了。 第二次来这家咖啡馆时,他们送上一束鲜花表示感谢,后来成了这家咖啡馆的常客。

然而,这“免费咖啡”却在第32位客人被打断。 这位客人接受了别人给予的温暖,却没有延续这份温暖。

感知力弱的人,不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但这不就是生活的样子吗?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男孩几乎每天都来我的咖啡馆。 与他年轻的容貌不相配的,是一双忧郁的眸子。 聊天后,我知道了他的故事。

他小时候家境不错,父母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就培养他学琴。 后来,他经历了家庭变故,父母离异。 他一边要照顾外婆和爸爸,一边还要照顾妈妈。 在咸阳一家琴行当过老师,也在礼泉县的一家养殖场工作,照顾狗。

一双弹琴、捡狗粮、打扫狗窝的手,是那么的累人,又是那么的心酸。 我和妻子经常安慰他,鼓励他。 幸运的是,通过努力,他的工作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经济也有所好转,这让我们很欣慰。

还有一个经常来咖啡馆的女孩,我们也是看着她长大的。 她毕业于政法大学。 她有理想、有抱负,但由于体制内工作有限,一时看不到前途和方向,心情十分低落。 我们听了她的话并向她解释。

后来她开始自媒体,创建了一个跟美食有关的打卡,从零粉丝到40万粉丝,从一个边缘女孩到公认的自媒体人。 我们都为她感到高兴。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客人讲故事时,我和妻子就像父母一样,更多地倾听、指导和启发。 然后见证他们走出低谷,走出彷徨,收获成长,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

这家咖啡馆彻底改变了我和妻子的退休生活。

很多人说,既然都退休了,出去散散步、下棋、打麻将不是很好吗? 对我来说,这样的生活很无聊。

自从开咖啡馆以来,我和妻子每天都有无穷无尽的事情要做。 打扫卫生、打扫露台、修剪花草、整理物品等等,每天都很忙碌,也很充实。

我和许多来咖啡馆的年轻人成为了朋友。 我理解他们的困难,也接受他们的不同。

我吸收了全新的观念,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被时代抛弃。

疫情期间,我们为顾客冲好咖啡放在固定的地方,我们免费为一线防疫人员赠送咖啡。 现在麦收季节疫情已经散去,我们响应市场摆摊活动,在秦岭脚下的农田旁做咖啡,让农民也能喝到温暖的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咸阳正在筹备首届咖啡节。 淄博有烧烤文化,咸阳有咖啡文化。 煮咖啡有更广泛的意义。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30岁是山脚下的一座小山,60岁是半山腰。 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60岁,真的不老,60岁是第二人生的太阳,刚刚升起。

60岁了,照样能发光。 60岁以后,还有70岁、80岁、90岁、100岁……

我要让咖啡店一直开下去,让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继续开下去,直到它成为百年老店“解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