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曼曼,今年28岁,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前,我满怀期待来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大学。 五年前,当我刚大学毕业时,我非常抗拒回国。 感觉在英国一切都好,回国就感觉不舒服。

后来我又去呆了5年,这一次我呆得够多了。 今年5月份我回国,逛街的时候感觉就像一个乡巴佬进了城,一切都是那么发达。

我199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是家里的独生子。

我的父亲是我的偶像。 他积极进取,总是尝试新的行业和领域。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亲从事进出口贸易。 后来他到云南大理做文化旅游项目,开民宿、咖啡馆、旅行社。

他还制作了纪录片和电视节目。 简而言之,他会学习并尝试他喜欢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性格外向,做事不拘一格,总是有自己的想法。

2008年暑假,我随夏令营团队去伦敦旅游、参观、学习英语。 当时我就想过以后去英国读大学。

北京奥运会开幕时,我和朋友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 没想到五年后,我又去英国留学了。

高中时,我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国际部。 毕业后,我在英国通过了考试,前往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大学学习经济学,开始了五年的学习。

我刚开学,课业的压力让我手足无措,疲于应付。

爱丁堡的秋冬季节相对寒冷且多风。 到了冬天,下午三点多天就黑了,一开始让我有点不舒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喜欢上了这座被誉为“北方雅典”的古城。 这是英国最独特的城市,一拍就有一种忧郁感和电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丁堡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它是文化中心,也是苏格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每年8月的国际艺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艺术团体都会在这里举行精彩的演出。

爱丁堡大学是一所开放大学。 这不仅体现在学校没有围墙,更体现在这座城市的性格上,人文历史融入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

尤其是这里的慢节奏放松,与那些过于繁华的城市相比,更容易让人静下心来学习。

作为苏格兰的首府,这里并不算太“偏远”或“村庄”,相对比较安全。

然而,在八月艺术节的氛围中,当樱花在暖阳下盛开的时候,在王子街夕阳的余辉中,你会原谅爱丁堡的一切不好,你会由衷地感叹能够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哪怕只是短暂的一段时间,也是莫大的幸运。

我特别有幸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了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年来,我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事物。 6年来,我在父母身上花费了200万多元,压力很大。

所以,大学一毕业,我就想到了自己赚钱。 偶然遇到了一家外贸公司的工作,感觉不错,就加入了这份工作。

我主要负责为一些高街品牌从中国采购配件。 这期间遇到了疫情,工作进展缓慢,所以就辞职了。

有了3年的工作经验,我很快在爱丁堡的一家私营公司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时装买手。

这家公司的文具非常有名,在很多超市都有卖,而且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我负责与中国供应商谈判沟通并安排国际货运。

时装买手的工作,顾名思义,就是代表公司,购买能给公司带来利益的产品。 需要研究流行趋势、分析热门款式、预测单品销量、记录销量、管理库存、制定折扣计划等。

我和我的部门经理每周只需要工作四天,所以工资不高,在25,000-28,000英镑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周有一个小假期真是太酷了,不过为了赚更多的钱,我还
另外找了一份兼职工作来增加收入。

其实在英国的那些年,我一直在做各种兼职工作。 我做的最多的是餐馆、奶茶店、零售店。 我还帮助其他人经营寄宿家庭和代购。

哈哈,说到兼职就停不下来了。 扯得有点远了,咱们言归正传吧。

这家文具公司人不多,老板直接管理大家,经理手把手地传授工作经验,所以我在这里成长很快,不用交学费就学到了非常宝贵的职场技能。

这位英国老板,她非常喜欢表扬,通常她不会直接指出你的缺点,而是会通过相互评价的评价体系提醒你哪里做得不好。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这家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是女性,是名副其实的女儿国。 老板非常热衷于团队建设,每周例会都会给大家放一些鸡汤。 每月的酒会和节日,都会赠送一些小礼物以示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办公室里整天播放着新闻和音乐,大家讨论着什么新闻或者流行歌曲。 同事们一边哼着歌一边编码,大家都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

公司的员工手册规定,如果确实工作量太大,需要加班,就不能超过7点。 如果下午有事想提前一小时下班,也可以申请提前一小时上班。

公司的午餐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而且大家的午餐时间也不固定。 我看到同事们都吃到2点了。

总之,只要抓紧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到时候关掉电脑走人,下午4点30分就可以收工回家了。

而令我惊讶的是,在办公室里只穿袜子或拖鞋是可以的。

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非常清晰,没有人会在非工作时间私下联系你谈论你的工作。 当旅游旺季到来时,老板会鼓励员工利用年假去旅游、休息。

这一切都是我所向往的。 但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有一种提前进入养老模式的错觉,感觉自己工作没有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比较和思考,我觉得这家公司对于我个人的规划和发展来说有局限性,所以我跳槽到了伦敦一家叫Fafa*的大工厂。

第一天我就去发发*报道。 虽然被要求9点30分到达,但我还是提前到了。 我想早点肯定没有什么问题。

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上班没有打卡要求,而且工作时间灵活。 什么时间开始或结束并不重要。

这家公司的员工没有固定的办公桌,就像图书馆一样,可以坐在任何地方。 一般来说,一个团队坐在一起。

因为是时尚圈,所以这里的同事都很时尚,有的本身就是网红。 同时,每个类别的买家都穿着该类别的风格。

例如,运动服采购员的同事穿着户外运动服,美容采购员要么皮肤好,要么擅长画眼线和口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尚圈里好看的人很多,穿衣风格也是时尚敏锐度的外在表现。 独特的风格和自信的谈话确实更容易被记住。

每天下午3点有下午茶,我们会享用小零食和甜品,办公室里的气氛轻松愉快。

采购员助理的工作描述并没有什么困难。 真正的挑战是时间管理、多任务处理和沟通技巧。

因为买手助理要协助采购50-100个品牌,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需要严格的时间管理。 做一件事很容易,但同时做好20件事却很难。

时尚界的文员工作是出了名的低薪,Fafa的买手助理的工资在3万英镑左右。 为什么是一个范围? 因为我签的是小时工资制,工作时间是我自己报的。 每天超过8小时仍算加班,高于永久合同。

好在公司有一个隐形福利,那就是员工折扣和亲友折扣买东西超便宜,低得惊人。 我们可以自己买,也可以利用亲戚朋友的折扣搞代购,作为副业“补贴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我的合同到期,公司没有适合我的固定职位,所以我辞职了。

英国的工作时间自由,环境轻松,同事友善,但我挣的钱太少。 这里的生活成本很高,没有一两百块钱我是不敢点外卖的。 我赚的大部分钱都用来付房租,所以我常常入不敷出。

有一种说法是“伦敦赚钱,伦敦消费,一部分想带回家”。

还有一点就是采购员的工作充满了重复性,工作时间长了感觉有点累。 敢于发声,就意味着走在时尚的最前沿。 事实上,日常工作中有很多表格和系统操作项目,所以称采购员为EXCEL“女职工”是当之无愧的。

即使大买家出差来看“秀”,他们也会不断地反复看衣服,回来后会制作表格来处理选型和下订单。

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如果没有热爱和兴趣的支撑,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毫无挑战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的生活不像在中国那么方便。 伦敦的地铁很旧,速度很慢。 我经常从爱丁堡到伦敦来回。 这样的距离,在国内一个半小时就够了。 然而,我花了四个半小时。

更重要的是,我一眼看到了职场的天花板:从买手助理开始,到初级买手,到高级买手,成为买手总监,然后光荣退休。

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公司中层以上没有外地人。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否在达到中等水平之前就离开了,或者他们是否更倾向于让英国人和欧洲人担任领导者,我不知道。

我在英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已有10年了。 一开始我觉得很幸运,很美好,但后来又觉得有点累了。

说实话,我很怀念南京的一切便利生活。 特别怀念30分钟就能送到家门口的鲜切水果外卖; 懒得洗头,可以去街上洗,花20多元; 我可以在网上购买我需要的一切。

所以,人都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选择一种生活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生活。 选择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只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姐妹问我怎么运动,我觉得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保证消耗>摄入,每天坚持运动。 我经常步行上下班,即使不去健身房也要步行8000步。

我身高175厘米,体重55公斤。 到目前为止我感觉很好。 这是我的身高所能达到的最低体重。 我不追求那种瘦,我更想要的是健康的肌肉紧实感。

我现在28岁了,没有年龄焦虑,没有结婚的冲动,感觉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我希望我的伴侣拥有自己的事业,自给自足,理解并支持我的事业。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带一些小习惯也很正常吧?

“上车,打开驾驶座车门。”

“在中国购物,真的就像进城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繁华。”

土包子

“跟同一个社区里不认识的人,打个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怪的是,那些不排队的人却硬要挤在你前面,甚至还按喇叭。” “下车时我忍不住对司机说谢谢。”

“出租车这么便宜,我突然发现我能打得起出租车了。”

回顾我在中国和英国的生活,有时我会感到不真实,仿佛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

其实,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是非常抗拒回国的。 我觉得英国任何地方都不错。 当时回国心里很不舒服,会很想念英国。

现在想来,应该是我当时在英国呆得不够。 后来又去住了5年,这次住够了。 因此,我觉得虽然存在差异,但完全可以接受、可以适应。

当我回到中国时,我只想做我喜欢的事情,利用我的青春。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只想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如果一定要规划未来的话,我希望我的未来能像一个转盘一样,可以指向任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