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46岁肺癌女性患者于术后第3天病检回报示:右肺上叶浸润性腺癌1.5×0.9cm,腺泡型生长方式占80%,贴壁型生长方式占:20%,未见淋巴结转移,未见脉管侵犯,未见胸膜侵犯。病人的丈夫问我:“闫主任,我老婆的肺癌是早期吗?容易复发吗?”。我告诉他:“你老婆是早期肺癌,属于1a2期,不需要术后辅助治疗,回家后注意高免疫力,定期复查。”

很多肺癌患者术后对自己的病检结果看不懂,今天我就通过解读我的这个病人的肺癌病检结果,帮大家理解肺癌术后病检结果的内容含义。

先说一下我的这个女病人的术前情况

这个病人是我在一周前门诊收治的患者。她是体检发现右肺上叶结节,大小约1.5×0.9cm,是混杂密度结节。其中实性成分直径大约0.9cm,有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通过病人结节的大小、组成及形态特点,我初步诊断病人右上肺是浸润性肺癌可能性很大。和病人家属交流病情,建议住院手术治疗。后病人及家属认真考虑后同意住院,后收治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明确手术禁忌,于入院后第4天在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好。术后病检提示右上肺浸润性腺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该病人的病检报告。

1、解读“肺腺癌”

肺腺癌是肺癌中的一种病理类型,也是女性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一般多位于肺的周边部,即属于周围型肺癌。肺癌中其他的常见类型还包括:肺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等。

2、解读“浸润性肺腺癌”

肺腺癌的发生及发展一般经历如下过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性癌、浸润性腺癌等4个阶段。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是良性肿瘤,有一部分后期会发展为原位腺癌。

原位腺癌属于浸润前病变,指未发生周围浸润的癌,预后好,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100%。在胸部CT片子上多表现为大于8mm的纯磨玻璃结节。

微浸润癌指癌瘤发生了周围浸润,但浸润范围≤5mm,预后也很好,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接近100%。在胸部CT片子上一般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混杂密度结节,实性结节少见。

浸润性腺癌一般指浸润范围超过5mm的腺癌。如果肿瘤≤3cm,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属于早期浸润性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3、解读“腺泡型生长方式占80%,贴壁型生长方式占:20%”

肺腺癌的生长方式有5种:贴壁型生长方式、腺泡型生长方式、乳头型生长方式、微乳头型生长方式、实体型生长方式。贴壁型生长方式属于高分化,预后最后;腺泡型生长方式和乳头型生长方式预后居中,属于中分化;微乳头型生长方式和实体型生长方式预后最差,属于低分化癌。当然以上的预后指在相同的肺癌分期下,因为决定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还是肺癌的TNM分期。同一个肺腺癌病人可以有多种生长方式,所以出现饿了我的病人的“腺泡型生长方式占80%,贴壁型生长方式占:20%”的病检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解读“未见淋巴结转移”

发生肺癌淋巴结转移一般就不是肺癌早期了。如果有N1淋巴结转移(肺内淋巴结节转移),一般最少分期也在2b期了。如果有N2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一般最少分期也在3a期了。

5、解读“未见脉管侵犯,未见胸膜侵犯未见淋巴结转移”

对于1b期病人如何有了脉管侵犯或胸膜侵犯,属于存在高危因素,最新的肺癌诊疗指南建议术后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可与化疗、靶向治疗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一般建议在术后4-6周开始,最迟不要超过3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介绍:

闫晓亮,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专家。

擅长:肺结节、肺癌、胸腺瘤、纵隔肿瘤、肺大疱、气胸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三上、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