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仲景广收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

南阳市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历来名医辈出、医风浓厚。南阳以仲景文化品牌为引领,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品牌越来越响亮、中医药服务能力越来越强、中医药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中医药工作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2月,为进一步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整理、总结和发扬中医世家医药精华,根据《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及关于印发<南阳市中医世家推荐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经基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议,网上公示等程序,首次认定39人为中医世家。南阳中医世家横空出世,是南阳大地保护和传承仲景文化的重大举措,是南阳市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的推进措施之一。

南阳中医世家的评选,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力举措,可以发挥中医世家的示范引领和积累传承作用,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南阳中医文化氛围,适时助力仲景品牌和仲景文化的传播。

南阳市中医世家申报条件之苛刻,令人刮目:一是世代热爱中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有相应的佐证资料;二是医术世代直系相传,四代或四代以上从医经历详明,且目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传人具备有效的行医资格;三是有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或治疗处方世代相传,疗效可靠,目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传人并日均门诊量在15人次以上;四是有完整的家族临床经验总结的论文或专著(已出版发表或已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景仁堂医院院长冯廷立,冯氏膏药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廷立,以不容置疑的条件,脱颖而出,成为中医世家的佼佼者,成为新野中医传承的金字招牌,提升了新野在中医传承中的地位,推动着优秀仲景文化与时俱进。

冯氏中医早在三国时代就跟迁移到豫西穰县(今邓州市穰东镇)继承祖业从医治病的张氏景仁堂有渊源,到1218年蒙古人木华黎转攻山西屠城掠人、冯氏家族行医之人随义军被屠,冯氏景仁堂更被付之一炬,到明正德年间,山西冯氏家族第十代传人冯盛乾迁徒到新野被安置在白河西畔淯水之滨,其子冯志敬师从穰东张家景仁堂之“妙手张”,开始了新野大地冯氏中医与仲景嫡传的鱼水交融。

《冯氏家谱》始于明朝中叶开始传续,至今传续380余年。据《冯氏家谱》记载,冯氏膏药第一代冯志敬,为百姓祛病消灾,造福乡里;第二代冯明才、第三代冯静周、第四代冯尔成、第五代冯唯睿、第六代冯大信、第七代冯修明、第八代冯学咯,这八代人中遵循祖训,舍医舍药,积德行善,行成老冯家传统家风;第九代冯兴仁(1870-1957),“精于岐黄,各种疾病,独有所见”;第十代冯佑铭(1931-2015),《黄帝内经》《伤寒论》尽得其妙旨,济世救困,终成一方名医。冯佑铭总结先辈们的实践经验,集其大成使家传冯氏膏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形成冯氏膏药独具特色的理法方药体系。开始以办门诊、医院、讲学等形式实现社会传承,并载入《新野文史资料》。

冯佑铭三子冯廷立(1969-),作为冯氏中医第十一代传人,师承父亲冯佑铭,深得冯氏中医理法方药精髓,全面继承家传秘方医技,不断总结探索实践,将冯氏中医骨伤疗法进一步引入精深,发扬光大,成为冯氏中医骨伤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1月,以冯廷立为传承人的“冯氏中医”,被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命名为“南阳市中医世家”。冯廷立格外珍惜荣誉,谨守医德,精研医术,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更好服务群众健康,为南阳打造中医药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景担当久为功,中医世家永续力。冯廷立表示,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且行且珍惜,一定不辜负“信中医、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所滋养的“中医世家”荣誉。中医药振兴发展是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望,作为中医人,一定要真正扛起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本刊主笔/贾玉森 图/乔森 东山子 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