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入轮胎行业的主要壁垒

摘自锐观网《2023-2028年中国轮胎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轮胎行业属于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为政策壁垒、技术壁垒、资金与规模壁垒、认证壁垒、渠道壁垒等。

1、政策壁垒

工信部颁布的《轮胎行业产业政策》对载重汽车子午胎项目、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和轿车子午胎项目、工程机械轮胎(巨型工程机械轮胎除外)项目的生产规模设置了相应的准入条件。工信部2014年9月颁布的《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对轮胎厂商的企业布局、工艺、质量、装备、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方面作出规范。

2、技术及研发壁垒

轮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研发设计过程中广泛应用轮胎力学性能分析技术及轮胎轮廓优化设计、温度场分析、六分力、电子预硫化、动态印痕、3D打印设计等一系列新技术,并加以集成和应用。

在半钢子午线轮胎领域,产品正逐渐向高技术含量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包括自修复、缺气保用、超静音、高等级滚动阻力及润湿性等高性能与多功能应用要求逐渐提升,对轮胎企业的技术研发、原材料及配方研究、外观设计等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民用航空轮胎专业技术指标要求极高:其载荷能力要求达到普通卡车轮胎的10倍以上;变形率要达到普通车用轮胎的3-4倍;转动速度要能达到每小时450公里以上,超过F1方程式赛车。航空轮胎还必须耐冲击、耐刺扎、耐高温,能够经受住高速起飞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和着陆接地瞬间的巨大冲击力。因此,航空轮胎研发体系更为复杂,包括基础设计理论研究、结构设计、新材料及新配方的研究及应用等多方面,其研发工作可有效促进轮胎整体技术提升及应用。

3、资金壁垒

轮胎产业具备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特点,在生产性投资、运营资金及持续研发方面均需投入大量资金。以研发投入为例,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2018财年研发投入分别高达1,035.51亿日元、6.48亿欧元及4.24亿美元。巨额研发投入有利于轮胎企业引领技术及材料应用、产品开发方向,构成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有效壁垒。

4、资质壁垒

我国对于轮胎产品采取3C认证制度进行管理,且轮胎出口需要达到进口国相应认证的要求,如美国DOT认证、美国SMARTWAY认证、欧盟ECE认证、海湾GCC认证等。

与整车厂商合作,轮胎厂商除需达到行业标准外,还要经过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程序,包括实验测试、现场管理评审、试用、小规模采购、大规模采购等,形成合作后则较为稳定。配套客户开发周期较长,这对轮胎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较强资质壁垒。

5、品牌壁垒

半钢子午线轮胎领域主要市场需求根源于普通大众的汽车消费及保养,普通大众对轮胎品牌容易形成固有消费观念及习惯,对新进企业打开市场知名度需要一定培育周期。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摘自锐观网《2023-2028年中国轮胎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

轮胎行业为我国重要的创汇产业,国家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在引导轮胎产能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推动轮胎行业产业升级,规范行业生产秩序,引导行业公平竞争,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鼓励制造业走出国门,有效推动我国轮胎产业向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主产地扩张的步伐。公司在泰国完全按照智能化制造模式打造了轮胎生产基地,夯实公司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2)我国轮胎工业技术水平的长足进步

近年来,我国领先轮胎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充分竞争环境下快速发展,一方面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轮胎科技,另一方面在与各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中不断开拓创新,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制造轮胎已能在多类场景测试中取得较外国品牌更为优异的测试成绩。以公司为例,其“路航”品牌在芬兰TestWorld2014-2016年夏季轮胎测试中均为排名最高中国品牌,在部分细节测试中获得超越米其林、固特异等国际知名品牌的评定。

(3)产业链配套完善的集群优势

我国已成为世界轮胎生产的第一大国,并逐渐形成了具备完善产业配套与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内拥有充裕的下游市场需求、上游原材料供应渠道以及熟练的劳动力,产业链的区位集群优势显著。

(4)下游行业具备充沛市场容量,且持续稳定发展

2018年末,全球汽车产量、乘用车销量分别达9,506万辆、6,869万辆;我国汽车产量、销量、保有量同年分别达2,782万辆、2,808万辆、24,000万辆。庞大的汽车市场为轮胎提供充沛需求。

2016年末,全球及我国各类飞机分别达445,723架、8,001架。航空轮胎技术及产品为轮胎领域尖端领域,我国民用航空轮胎领域仍由外资品牌垄断。打造航空轮胎领域民族品牌,是支持国家工业建设及保障国防安全的关键布局。

2、不利因素

(1)劳动力成本上升

传统轮胎制造业具备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特点,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传统轮胎产业用工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相对于国际先进生产方式,人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随机误差等不可控性,生产过程控制及品质管理因人为因素难以实现高度精准及一致性。我国传统轮胎制造企业亟需采用智能化制造模式,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管控,降低人力对生产的影响。

(2)国际贸易摩擦

轮胎产业为我国出口创汇重要行业。近年来,我国轮胎行业先后受到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遭受美国“双反”裁定后高额惩罚性关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负面影响。未来,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仍长期存在,我国轮胎产业发展将受到不利影响。

(3)我国轮胎品牌知名度及竞争力有待提升

国内轮胎企业品牌建设与品牌宣传起步较晚,虽然轮胎出口总量较大,但在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竞争力上仍需持续提升,轮胎品牌实力提升需时间积累,短时间内会成为国内轮胎企业成长的潜在障碍。

(三)、轮胎行业发展趋势

摘自锐观网《2023-2028年中国轮胎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1、全球布局是成为国际一流轮胎企业的必由之路

加强海外投资是成为国际一流轮胎企业的必由之路,普利司通、米其林、大陆等知名品牌发展历程与其全球布局扩张紧密联系,以普利司通为例,其通过收购美国费尔斯通最终成为全球最大轮胎制造商。

我国部分具备实力及前瞻性的轮胎企业积极推进国内优势产能向海外扩张,逐步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轮胎产业。

2、智能制造模式可推动轮胎制造业提质增效、持续做优做强

轮胎行业劳动强度大、生产工艺复杂,对智能制造、机器人替代的需求强烈。智能制造模式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轮胎传统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轮胎行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轮胎智能制造,包括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国家工信部通过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智能制造在优势企业进一步推广应用,引领轮胎行业转型升级,并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公司智能制造模式连续入选“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3、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引领行业消费趋势

轮胎产品消费趋势逐渐向高品质、高性能、绿色及环保轮胎迁移。轮胎企业必须通过加快新材料开发应用,为绿色轮胎发展提供原料保障;加强节能工艺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加速利用智能制造先进生产方式,提高产品品质及一致性管控能力;开发绿色子午胎、缺气保用轮胎、自修复轮胎、石墨烯轮胎等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产品,引领轮胎消费趋势。技术领先企业可进一步开发航空轮胎、赛车胎等特种轮胎,利用其技术沉淀推动整体技术进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