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入岩土工程行业主要进入主要壁垒

摘自锐观咨询《2023-2028年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1、资质准入壁垒

我国对进入建筑业的企业实施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资质审批制度,只有取得相应资质才能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1月6日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从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方面对建筑业企业申请从业资质作了明确规定。新进入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项目经验才能申请不同等级的资质,这个过程较为漫长,从而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资质壁垒。

环境修复行业由于专业性较强,且大部分属于政府工程,业主对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单位要求具备一定的资质,因此,环境修复行业同建筑业一样存在资质壁垒。

2、资金壁垒

岩土工程及环境修复行业均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工程的设备购置或租赁、材料及劳务采购等方面投入大、前期准备费用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在项目投标过程和合同履行过程中都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工程竣工后还要占用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行业特点使企业在项目承揽、设备采购租赁、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都需要支付和占用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是进入本行业的一大壁垒。

3、技术壁垒

岩土工程及环境修复行业对于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有较高要求。技术人员需要运用自身勘察、检测、技术方案编制、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专业知识,通过计算分析技术开发、工艺流程优化、工艺设备研制、新材料开发应用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也形成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壁垒。

4、人才壁垒

岩土工程行业及环境修复行业均属技术综合性强的行业,专业性人才相对紧缺。拥有较强专业水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是本行业的重要壁垒,是行业新进入者在短时间之内无法形成同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人才素质的高标准,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长周期,致使行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时难求。未来国家建设政策的转型,从高度成长期的大规模基建到城市功能维持与更新的转型,也会对岩土工程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从事岩土工程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要面临新的挑战。而环境修复行业属国家新型战略发展行业,不仅人才相对匮乏,而且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会给技术人员带来诸多的挑战,因此,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团队属这两个行业的重大壁垒。

5、管理水平壁垒

岩土工程项目地域分布广泛,企业需要具备跨区域管理的能力。管理水平是限制行业内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也是进入该行业的障碍之一。

(二)岩土工程行业发展有利不利因素

摘自锐观咨询《2023-2028年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1、岩土工程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基础设施等下游行业的持续投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地下管廊、保障房、高铁和机场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下游行业的持续投入为岩土工程行业带来了大量的需求。与此同时,城市化也为岩土工程行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9.58%,近5年年均提升1.18个百分点,近10年年均提升1.30个百分点,仍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但对标国际主流发达城市,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都在80%-90%以上的水平,且在城镇化达到70%之前往往都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期。根据“十三五规划”指标可知,到2020年我国内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0%,城镇化率的提高必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大量的住宅、民用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的需求,将极大促进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岩土工程行业发展。一系列节能环保发展战略的出台,切实加强了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占用等技术的限制,大力发展、鼓励和引导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岩土工程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建筑业景气度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持续增加,为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日益完善的行业法制与制度建设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撑,打造“中国建造”品牌。日益完善的行业法制与制度建设为今后一段时期建筑业的改革方向指明了方向、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将对未来建筑业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一带一路”概念在2013年被首次提出,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组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大量合作。截至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类双边、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一带一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城镇化水平低,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大量需求,从而拉动了我国岩土工程行业的出口需求。

2、岩土工程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摘自锐观咨询《2023-2028年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1)产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小规模企业没有能力承担造价较高的工程,只能在造价较低的项目领域展开竞争,导致毛利率水平较低。

(2)资金实力不足

我国的岩土工程企业起步较晚,资本积累较少,而我国银行对岩土工程企业的信贷额度较低,国家控制信贷规模,贷款审核时间长、审批程序复杂,在传统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下贷款融资难度相对较大。上述问题导致行业内企业难以同时承揽多个工程项目,丧失了许多业务机会,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