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东汉时期的隶书就已经变得很成熟了,历史上也遗留下来很多的隶书名碑,如:《石门颂》、《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好大王碑》、《张迁碑》等,这些名碑也成为后世学习隶书的经典东西。当然,书法大赛上的许多参赛作品,也都是从这些名碑的学习者产生出来的。但是,当代的书法大赛,并不是要求学习者要把原来的碑帖搬运过来去创作,而是要在取法名的同时,还要有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中的这幅隶书作品,就是第二届全国隶书展上的入展作品,很多人一眼看上去,只觉得它写得东倒西歪,根本没有规范隶书的那些正大气象,其笔法变化过多,有人认为,笔法太多,字形变化太大,甚至超过了古人。这样的作品能获奖,与评委当时的评审眼光关系很大。评委把这种作品选拔上来,看来隶书也没有多少出路了,只能选拔这种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如果我们按照书法大赛的根本要求来看待这幅入展作品的话,也就不难理解评委对这幅作品的看法,为什么要把它选拔上来了。书法大赛的根本宗旨是“根植传统,鼓励创新”,所谓根植传统,就是要求人们在学习书法时要以古代经典作品为学习东西,而鼓励创新,就是要求大家在创作参赛作品时,不只是按照古人的写法去创作,还要有自己在创作时的理解与个性特点,这才是这八个字的根本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作品是以传统隶书为根基的,也就是说,作者在学习隶书时,是立足古人的经典隶书作品的,只不过,他在学习隶书时,在取法上并没有只取一家,而是多家兼容,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位作者学习过《好大王碑》、《张迁碑》、《石门颂》等多个经典名碑,它并没有照着一家风格去写,如果单纯地去创作一幅隶书作品,这是很容易的,可贵之处,就是他把多家风格融合成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一点也正是许多评委所看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只如此,在创作这幅隶书作品时,作者还把书法的关系表现得十分到位,一是字法的表现上,既有大小、疏密关系,让每个字在形态、神韵上都各有千秋,没有一成不变的想法。二是用墨的方法,作品中有轻重、干枯等墨色的许多变化,给隶书作品原本的古板写法带来的灵动之气,加上某些笔画的挑、拨,去掉蚕头燕尾,又以一种全新的动态感让隶书增加了动感之态。三是用篆书表现高古气。许多人觉得,隶书为什么要增加篆书的写法?其实,篆隶本为一家,稍微有篆书的写法,隶书的高古气就会显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精彩的还有一个就是落款部分。四行正文加上三行落款部分,给隶书作品带来的是灵动感和生命力,人们一般会认为,隶书写得太平正,就会有呆滞、死板的感受,如何打破这个局面?作者除了在正文隶书中用笔画的挑、拨来完成外,还用了长达三行的小草来落款,小草如章草一般,既与隶书接近,又有草书的动态感,如此二者相得益彰,使得作品在整体面貌上合二为一,动感自生。这也是当代隶书书法作品创作一个根本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隶书书法在学习中有“入门易,出来难”的说法,也就是说,想要学习隶书并不是很难的,因为它的笔法不复杂,只要用中锋行笔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字形去书写就会达到入门的要求,但是隶书想要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却需要学习者花上很大的气力才能走出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上面的这幅入展作品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大家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