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某天,希腊的两架F-16战斗机在万米高空发现了一架“幽灵飞机”

从两侧飞过时,他们看到一幅奇异的景象:乘客都在位置上耷拉着脑袋,面前挂着吸氧面罩。

所有人对两侧飞过的战斗机都毫无反应。

驾驶舱里副机长倒在仪表盘上,机长却不见踪影。

正当飞行员向上汇报情况时,他们注意到一个人走进了驾驶舱。

那人直直坐在驾驶舱上,戴上了无线电却对他人询问充耳不闻。

他明显注意到两侧的战斗机,还与一侧飞行员挥手示意,随后就开始操纵飞机。

飞机开始下坠,在雅典东北向一个名为格拉玛提克山村边,如一只巨鸟般拍在地上。

这就是希腊史上最严重的空难——太阳神航空522航班事件

满载的客机,飞上空中后却成了静谧的死域。

无人驾乘、神秘失联,如幽灵船般的离奇过程经由媒体渲染,“幽灵航班”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

失事飞机是737-31S客机(班次代号ZU-522),隶属于太阳神航空*。

522航班从希腊雅典国际机场起飞后,机组还因机舱过热问题主动与塔台联系,但突然就断了消息。

随后一个小时再没有任何消息,而雷达上显示522航班仍在飞行,进入希腊境内便一直在空中盘旋。

所有人都猜测是劫机,但劫匪始终没与希腊方面联系,哪想直接就坠机了。

*注:太阳神航空是塞浦路斯共和国第一家私营航空公司,2004年刚被英国Libra Holidays Group收购。

当营救人员赶到时,现场大地早被烧为焦土。

机尾先着地,机身顺势翻滚了500米后停下,除了驾驶舱与机尾,其他早成了零碎碎片。

警方出动35辆消防车、8架灭火飞机和3架直升机,成功控制住了火势。

但连同6名机组人员在内121人早就救不回来。

事故调查和航空安全委员会(AAIASB)领命迅速介入调查。

每一起空难事故,黑匣子都会是最佳的着手点。

但调查人员打开黑匣子时,却发现黑匣子严重受损,记录器都找不到。

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先调查塔台,了解起飞前双方的交流。

空管员回忆起,在飞机起飞不久,522航班的机长曾因为系统警示声与他们联系。

这次的机长是一名德籍老牌驾驶员,是太阳神航空为了应付假期需求的特约机长。

德籍机长经验自是不用说,只是他的口音让当时在场的空管员与工程师都感到交流困难。

机长告诉空管员,飞机响起了起飞警铃——这种警示声一般只有起飞前才会响起。

随着高度上升,机长发现温度越来越高,他开始怀疑系统警示声是因为空调系统故障引起的。

在机长多次描述问题后,工程师终于听懂对方的问题,他与机长逐一确认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按照工程师的思路确实能解决问题。

但不知道是口音问题,还是别的情况,机长根本不正面回答他问题,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随后机长站起身想要去够身后的空调板,塔台再也没有收到答复。

工程师还提到,这架波音飞机后门多次发现有问题。

有一次起飞后,就是因为后门无法密闭,不得已迫降。

为了以防万一,这次起飞前他们还刻意去检查后门。

他们将飞机的加压装置从自动调至手动,使飞机在不启动的情况下加压充氧,这就类似单车轮胎泡在水中检查是否漏气。

工程师向调查人员出示了检查报告,报告上明确写着后门问题已排除。

从塔台获得的信息,让调查人员抓到一瞬灵光,他们回想起现场采集的飞机零件。

飞机虽然散成碎片,但驾驶舱却保存完好,他们从飞机上拆下了加压装置的控制板。

控制板上加压装置仍调在“手动档”,如果飞机起飞后仍未调回来,最终就会导致氧气不足、温度上升。

这样看来,机长以为的空调系统故障其实是失压缺氧。

缺氧会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表现。

中枢神经是能量代谢非常活跃的组织,健康人耗氧40~53mL/min,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缺氧6~8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机长还没意识到陷入缺氧环境,大脑就给出了反应,视觉模糊、逻辑不清晰,这也就导致与塔台沟通不畅,最终失去意识。

机长与副机长都没注意到加压装置的问题,几乎同时失去意识。

此时乘客们还有其他机组人员因为自动掉落的吸氧面罩还未失去意识,但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每个吸氧面罩都连着一个足以提供12分钟氧量的氧气瓶,但这也不足以帮助乘客脱险。

一般情况下,12分钟完全足够飞机降到安全的高度,但如果机长都失去意识就无力回天了。

全机人员因为缺氧陷入昏迷,这想必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与F-16飞行员所看到的画面正好一致,机长在起身检查空调电路板时缺氧倒地,因而主驾位上是空着的。

但是,那一小时后还在飞机中走动的人到底是谁?

调查人员从驾驶舱中提取到了第三个人的指纹。

经过对比,这个指纹属于男性空服员安垂亚·波若德莫

这一躺航班上,另一位女空服员是他的女友,为了能与女友一起执行任务刻意调了出勤。

在驾驶舱找到的座舱通话记录器里,有录到最后一短时间里他向F-16呼救,但因为声音太小而被F-16飞行员所忽略。

在现场发现了飞机上有四瓶便携氧气瓶,每瓶都有1小时的供氧量,其中三瓶已经有明显使用痕迹。

而且在乘客座位上方除了供乘客使用的吸氧面罩,还有着为了让空服员特殊情况下活动的备用氧气。

而波若德莫本人也是业余潜水运动员,肺活量大、对氧气的使用也更合理,这些因素使他能撑到F-16赶上。

调查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逐渐还原了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