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群星璀璨的一个世纪,诞生了麦克斯韦 、巴斯德 、特斯拉、达尔文等人,发明了发电机、电灯、内燃机,人类正向文明大步迈进。

在满清主宰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却凌迟了一个孩子。

这片土地封闭且沉默,像一个养蛊的器皿,只有最狡猾,最残忍的人才能活下来。

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他完完全全是一个无辜者,一个受害者。

昨天写到这个开头我就不想再写了,为什么又要写这样残忍的事呢?

但我又想了想,只要写太平天国的人,好像就无法避免惨剧这一点,有谁的下场是好的呢?

他们都是悲剧式的人物。

但本文不会有任何具体残忍的细节描写,主要写三个方面内容:

1、 曲折的逃亡历程;

2、 洪秀全对他的极端的教育;

3、 李秀成其中一个儿子的下落,算是乱世中的一点小感动。

1864年,南京城像汪洋大海上的一座孤岛。

战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双方都精疲力竭。

湘军围城已经2年,历经瘟疫和多次绝境,此时众人身心俱疲,就连统帅曾国荃的脸上都曾中过一弹,血流如注。

曾国藩称“心已用烂,胆已惊破”,一点都不夸张。

咸丰帝曾承诺过谁打下太平天国就给谁封王,曾氏兄弟就是奔着封王去的。

曾国荃不仅要打下南京城,而且要独享功劳!

可笑的是,南京城内王爷泛滥成灾,城外想求一个却不可得(到最后曾国藩也只封个侯)。

从这点来看,洪秀全是个行为艺术家,他以戏谑的方式嘲弄封建王朝,——来我这里人人都有王做(连管大门钥匙的大爷都封了王)。

同时,南京城是一座宝藏,民间一直流传天王府内金银如海,洪秀全和其他诸王十多年搜刮的财富,都藏在南京城内。

所以当曾国荃听说淮军要来抢功劳的时候,双眼通红地说:

“他人至矣,艰苦两年以与人耶!”

全体将领们同声呼应:“愿尽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湘军架设100门大炮日夜不停地轰炸,不断地挖地道,太平军则不断地破坏地道。

1864年,7月19日中午,终于一声巨响,南京城门被轰塌二十多丈。

400名湘军敢死队冲进去,太平军用成桶的火药倾泻而下,这些敢死队们就被烧死了。

但城陷已不可避免,当得知其它城门也相继失陷后,李秀成便退回入朝。

可怜的小洪天贵福,每天和四个妻子眼巴巴地在天王府内的最高楼上,看着将士们作战。

那天他看到城破了,就往下跑,此时他唯一要去的地方就是忠王府。

但四位年轻的妻子绊住他,不让他逃跑。

这几位妻子在他9岁的时候,就许配给他,其实也相当于他的儿时的玩伴。

此时,洪天贵福虚岁16岁,他们一起在皇宫里孤独地呆了7年,他却要丢下她们自己逃跑,表现的像一个小孩。

要知道陈玉成16、7岁就能带兵打仗了。

他挣脱妻子们,带着2个弟弟冲出人群,但守朝门女官也不让他出门,可见宫廷上下都将他当作小孩看待。

不久,李秀成带侍卫回朝。

洪天贵福和2个幼小的弟弟见到救星,都问李秀成怎么办?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我亦无法,只能带幼主一人。

李秀成将自己的战马给幼主,自己骑着劣马回府辞别老母亲。

我注视这几个字很久,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乱世,孤城,母亲……

短暂的道别之后,李秀成带领上千人到城内的一座山上躲避,其中重要人物都换上了清军的衣服,他们打算在夜间突围。

曾国藩在奏稿中说洪天贵福,将头发熨卷,装扮洋人,希图逃窜。

当时我看了就觉得奇怪,难道他长的像洋人?

烫头不是一时能烫好的,城破之后哪有时间烫头。

假如早就烫好了,但城破时间未定,一个堂堂小皇帝,整天顶一脑袋卷,影响士气,而且也不太好看。

后来,我想曾国藩奏稿中的信息是来自俘虏,但俘虏的招供后被证实漏洞百出,曾国藩被骗也正常,不过这不重要。

此时南京城内不断发生爆炸,各处起火,湘军与城内残军发生了惨烈的战斗,乱作一团。

大部分湘军都去城内大肆掠夺,军队已经没法管了。

这天晚上,曾国荃见无兵可派,索性“闭门甜卧”。

幕僚赵烈文回忆说,那天半夜听到炮响,知有窜贼。

这的确就是李秀成一行,他们到各个城门,发现都城门都已被占领。最后选择从白天被轰塌的那一段城门突围。

城外到处都是曾国荃的湘军营寨。

营寨层层叠叠,濠深垒固,他们被湘军发现后,营营炮发,处处喊声不绝

这里正应了赵烈文日记里的记载。

李秀成亲自带领部分士兵断后,与追军发生的交战,先前这匹马已经在城内交战一日,这匹马不是战马,力又不足,又未得食

就这样他且战且退,走到天明,断后的这些人全就都散了,因马不能行,李秀成只好去山上躲避。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李秀成什么事都想自己抗,一般作为首领都是自己带领大部队跑路,让部下断后。

他却选择亲自断后。

当时马也有六七百匹,他为什么没有给自己换一匹好马呢?

这也是他性格善良的原因吧。

虽然我很喜欢李秀成,但我并没有刻意去美化他,刻意美化或丑化一个人,是毫无意义的。

你揣摩一下人物的心理。

他作为一个主帅,跟部下换一匹马,应该不是很难开口的事,但他没有这样做。

就算作为统帅不开口,这六七百有马的人就没有一个有眼力见的?

当时他们在山上待到半夜,从白天到晚上,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理由这么做,但他没有。

我们从细节能够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李秀成被抓之后,他供述说:

十六岁幼童,自幼至长,并未骑过马,又未受过惊慌,定然被杀矣。

这其实是李秀成在保护他,怎么说当时有千把人保护,还不至于将他弄丢了。

当时天黑,由刘庆汉护主奔袭,他用长枪系长白带,幼天王骑马紧跟

李秀成在自述中故意将逃跑过程,描述的非常混乱,好像是无头苍蝇一样,这其实也是想掩盖他们的逃跑路线。

李秀成当然知道逃跑目的地是哪里,但他没有说。

这也是为什么,清军文献中说他,此贼甚狡的原因。

李秀成太累了,像一个家长一样守护着众人,他是首领,却总把脏活累活自己抗。

即使被俘,他也依然尽最后一份力。

所以说,李秀成投降是子虚乌有的事。

如果李秀成真想投降,那为什么不把逃跑路线说了,还能立功呢?

李秀成如果不是因为劣马,是有生还希望的。

他跟大部队汇合,当时还有几十万残兵在外,有他在,部队不会散的那么快。

他一路南下,即使福建、两广待不下去,还可以去香港国外。

太平天国去国外的将领也不少,这应该是他最好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跑出南京60多里远的时候,清军捉到掉队的李万材,此人供出逃跑路线。

从此他们危险了,断后的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前队一直跑到100多里外的一个叫郭庄的地方,才敢停下住宿。

据时人所目睹,在一个郭庄住宿时,有十几个跟洪天贵福衣着相同的少年,环坐一圈,让人无法分辨。

保护他们的几个彪形大汉寸步不离。

看到这里让我想到《新少林五祖》的情形。

再走三四天,走到400多里外的广德,这里是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他们暂时安全了。

洪仁玕此时在100多里外的湖州,他是去年底奉命去外地搬救兵的,可惜各地都不愿发兵去救。

他在自述中说,本想等到8月新稻熟了,收割后再发兵去南京救援,可惜7月底就传来南京陷落的消息。

此时他听说侄儿到来,就采买绸缎和几万石的米,装了十几辆车去接驾。

这位洪秀全的小堂弟确实够仗义。

当年洪秀全在广西传教,洪天贵福出生时,他的名字就是叔叔洪仁玕起的,他拿着竹筒抽签得的天贵二字,后来洪秀全又加了个福,就成了四个字洪天贵福。

修整半月,一行人去湖州,此时湖州还有剩余多位太平军优秀将领,兵也有十二三万。

但是败兵人心散了,仗根本打不赢,众人想跟太平天国最后一支李世贤的部队汇合。

李世贤就是当年劝李秀成不要回南京的那个部下。

天王老子洪秀全他都懒得管,此时又怎么会管洪家的小崽子呢?

众人来到江西才知道,李世贤独自带兵南下广州去了。

一路上士兵们不断死的死,逃的逃,很快人数就不足1万人了。

期间打了很多仗,每仗必败,都没啥好说的。

洪仁玕不会带兵打仗,逃兵中的最勇猛将领“黄老虎”黄文金战死,他的侄子“小老虎”带兵。

在极危险的时候,洪仁玕曾下跪请求他转身抵挡一阵。

10月9日,将士们打退敌兵后,急行三十里,到达石城杨家牌。

这是最后一仗。

此时,逃亡不到3个月,距离南京2000里。

将士们跑了5天5夜,实在累极了,而且白天打退了敌人,士兵们都不愿再跑了。

他们打算就地休息,到四更天再走。

洪天贵福担心地说:

今晚清军会来夺营!

洪仁玕说:

清兵离此远矣,追不到了。

我们再看清军那边,他们为了立功,也是拼了命了,之前疾驰五昼夜,官兵疲惫不堪,清军将领席宝田说:

顾贼从远来,比你们更累,一定走的慢了,今天不诛灭他们,以后他们再重新振作,就难了。

他命令官兵日夜兼程,连吃饭都不停留,停止不前者斩。

所以,上面幼天王在说,“今晚清军会来夺营!” 时,清军的确在一路狂追。

这句话被他说中了。

有人据此说幼天王有军事才能,我觉得只是本能而已。

此时天已黑,伸手不见五指,清军即将追到杨家牌,就不想再追了,席宝田斩一个小兵,命官兵急速前进,到达杨家牌山顶,见到太平军正在休整做饭。

大多数士兵正在酣睡, 人已卸甲,马已下鞍,深夜清兵冲下山来,后果可想而知。

这一仗彻底败了。

最后洪仁玕带残兵继续逃跑,但众人也觉得跑不掉了,就打算利用有利地形,打最后一仗:

“众皆以死相告勉”。

最后仍寡不敌众,洪仁玕命令剩余兵将割断长发,挥队四散

当时尸横遍野,后来当地人将这些尸体集体埋葬了,现在那里仍有很多坟堆,也有村民常捡到一些箭头、刀等武器。

最终,洪仁玕被捕。

刘庆汉就是前面说的出南京城时,长枪系长白带带路的那个将领,他身材魁梧,粗眉豹眼,此时身负重伤,陷入泥田被捕。

至此,李秀成、洪仁玕、刘庆汉等,所有保护小天王的人或死或被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幼天王都在呵护下长大,但人总有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那一天。

洪天贵福跟十多人躲到一座桥下的一个深坑里,他躲在最里面,没有被抓到。

在山上躲了四天,下山见到一个老人给了块饼。

后来帮一个姓唐的老人家帮割稻子,老人对他很好,他就将自己的身世讲给老人听。

老人听了很害怕,害他不忍心,留他又不敢,只好让他离开。

这里也能看出这个小幼主的心智,的确非常不成熟。

小洪天贵福又踏上了流浪日子,期间遇到一个乡勇故意叫他“长毛”,还将衣服给他脱去了。

继续走,又碰到一个乡勇,叫他挑担,他说不会。

其实他如果江湖经验多一些,头发一剃,撇掉广东口音(实在不行装个哑巴),谁认识他,惯子如杀子,果然如此。

洪天贵福在石城西南一带,漫无目的地徘徊,双脚已经走肿了。

席宝田发布告示:

捉住幼天王,赏银一千两。

一日,清军俘获的太平军牧马小孩,看到幼天王从他面前走过,对清军说:

幼天王过此矣!

清军跟踪观察,见其茫然不知所往,目光向四周远处望,听他说话又是广东口音,就将其逮捕了。

据被捕当地的《石城县文史资料》记载,幼天王被捕过程有不同的版本,不过这不重要。

幼天王被捕后,做乞怜状,还写了几首献媚诗,就有人说他像扶不起的阿斗。

这其实没什么好黑的,论心智成熟度,他也未必比得过阿斗。

但一个小孩,渴望活着有错吗?

如果一个孩子铁骨铮铮,我反倒觉得更可怕。

但清廷害怕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也懒得将他押解进京,就下令将他在南昌凌迟处死。

目睹其惨状记录有很多,哭是肯定会哭的。

跟鲁迅记载的一样,事后也会有人买的肉当药。

我甚至不想批判时人的愚昧,只能说他们也是清政府愚民政策的受害者。

据张秋尘考证,忠王之子,当时年4岁,被免于刑戮,后则生存下来,娶妻养子。

由席宝田交幕友陈宝箴抚养,陈宝箴是陈寅恪教授的祖父。

据说幼年时,陈寅恪曾见到李其祥其人。

后李其祥生二子一女,长寿到90岁。

我查多份文献,有的说4岁,有的说十多岁,有的说曾国藩,有的说席宝田,我也弄糊涂了。

但一份皇帝下发给左宗棠的谕旨中说:

李秀成之子李其祥,着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意思是说,李秀成儿子( 被捕时年龄还小 ),等长大再处死。

可见李其祥确有其人,但上面说的如果这事是真的,也算他有良心。

不知为何是否清廷多年后忘记了这个小孩,并没有处死。

这也算是乱世之中的罕见的人性善良的一面,令人感动。

洪秀全非常看重幼天王的教育,但当父母手里只有固执和偏见的时候,他又能给孩子什么呢?

1857年,洪天贵福9岁,洪秀全觉得他不能再在宫内居住,给他娶了4个妻子,将他送到宫外住。

可怜的小洪天贵福思母心切,后来说:“我九岁后,想着母亲姐妹,都是乘老天王有事坐朝时,偷去看他们。

洪秀全将他的固执传递给下一代,他这样规定:

男孩四岁就不准与姐姐过于亲密;

七岁就不能与母亲同床;

必须距离姊妹三米以上;

到了九岁,甚至连祖母、外祖母也不能看望。

为了突出儿子是万代之主的地位,连亲生母亲见他都要行磕头礼。

洪秀全的内心没有爱,所以他就通过一种固执怪异的方式去表达父爱。

1853年,洪天贵福才5岁,被侍卫官抱着坐在马上,在万众欢呼中进入南京城。

1864年,他还未成人,就仓皇逃窜出城。

席宝田拼命捉拿的人,其实对清廷来说,不值一提:

幺么小丑,漏网余生,亦不值槛送京师。将洪福瑱在江西省城凌迟处死,以快人心。

在清代记载中,也说他被处极刑,天下称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甚至找不到清代文献任何一处同情他的文字,这说明忠君是大于人性的。

何为忠君?

不过是为了顶戴花翎利益罢了。

儒家主张爱有亲疏区别,爱就像一棵树木,爱自家人是树根,爱他人是枝叶。

但实际情况是,这棵树枯萎了,只有根,没有叶,人们并没有对他人的老人和孩子给予正常的爱。

相反,这种理论反而被人拿来宣泄恨意。

人们把儒家理论偷偷地反推一下,就令人不寒而栗了:

既然爱家人是至高无上的爱,那么杀害别人家人岂不是人间至痛呢?

所以《三国演义》中常常出现“灭其三族”这样的字眼。

洪秀全在天堂中享受了10年,换来未成年的儿子去地狱走一遭。

历史不忍细读,人间已经有太多苦难。

可怜的人,为何还要把地狱搬到人间?

有些词语是孪生兄弟,就比如上帝与魔鬼,天堂与地狱,这些词总是成对出现。

你创造了天堂的时候,就同时创造了地狱。

这个世界怎么可能存在一个没有地狱的天堂呢?

人间不该有天堂,更不该有地狱。

人间就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