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为罪案类故事,情节经过艺术加工

旨在破解真相,探查人性,弘扬正义!

温馨提示:本文为付费内容,前1/2免费阅读

说两个职业,和味道有关系,一个是闻香师,一个是逐臭师。

大家对闻香师可能熟悉点儿,尤其是女生,这个职业和香水有关,主要负责用鼻子分辨、评价各种香料。

小伙闻香破命案,在酒店约会小女生,被几个富婆集体抓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伙闻香破命案,在酒店约会小女生,被几个富婆集体抓奸

逐臭师主要工作于医学研究领域,主要工作是……闻屁。

讲两个分别和这两个职业有关的案子,简单说说就好,不浪费大家时间。一个发生在某地级市,是一起水泥封尸案;一个发生某特别行政区,是一起极为恶劣的弑母案。

(一)

1999年,我大学校友的舅舅——老姜,参与侦办了一起水泥灌尸案。地级市位于沿海南北交界处,冬天容易下雪但不供暖。老姜所在的刑侦大队接警抵达案发现场时,天上正好下着只有米粒大小的雪花。

尸体发现现场是一个暂停兴建许久的大楼,外围用施工用的蓝色金属板围起来,到处都悬挂着“禁止进入”和“小心危险”的指示牌。

先说说这个大楼的情况。大楼位于这个城市的南五环(相关部门没有给这座城市明确分环,但道路情况刚好可以分为六环),在当时属于新区,四处都在兴建住宅楼,人流量还不大。那栋大楼正在建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将来它会成为这座城市第二大的商场。

当时,大楼大概建了一年左右,才刚把轮廓建造出来,就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暂停施工了,搁置了三年左右。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正好施工即将继续。

毕竟停了那么久,重新施工要制定计划。那天,施工队派了几个人去大楼考察。结果,这几个人刚进大楼,就闻到了一股若隐若现的臭味。大家都觉得奇怪,于是顺着气味到处找,最后在大楼一层发现了一面奇怪的水泥墙。接近这面水泥墙时,恶臭迎面扑来,很显然,臭气就是从这发出来的。

领头的工人猜测是有野狗长期在这里尿尿或者死在了这里,产生了臭气,于是顺着墙到处找,结果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发现。除了臭味以外,这面水泥墙上有一块区域和其他区域的颜色不太一样,看上去是后来补的水泥。

领头的工人就用锤子在水泥墙上敲击,买过毛坯房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在检查墙体是否存在空鼓。领头工人这一敲,不得了,这面墙里空洞得厉害,当下就让人来凿墙了。

尸体就这么被发现了。

老姜带队赶到现场时,几个工人都被吓得脸色苍白,谁能想凿出一具尸体呢。

想要从一面干涸凝固已久的水泥墙里,毫发无损地取出尸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场勘查民警还请来了好几个长期从事建筑工作的专家帮忙。天气很冷,但是大家凿凿打打,加上为了隔绝浓烈的尸臭味,还戴着口罩,全都热得大汗淋漓。

到了晚上的时候,墙体被凿开了大半,尸体的正面露了出来。死者是一名女性,腐烂极为严重,脸部已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呈现肉眼可见的白骨化特征。尸体屈膝站立、呈半跪姿势被封在墙体内,之所以没有倒趴下来,是因为背面还附着着大量的水泥。

老姜后来对人说,那是他这辈子见过最恶心的一具尸体。具体什么样呢,不好细说,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块发臭了快三年、爬着许多蛆虫的腐肉是什么样子的,上面还沾满了黏糊糊、不知道是什么的黄色透明状液体,用手稍微一碰,还会拉丝儿。

约摸到了后半夜,原先米粒大的雪花变得纷纷扬扬时,尸体终于比较完整地从水泥墙里被取了出来。

(二)

尸体被放在担架上时,尸体表面还附着着大量水泥渣子,倒不是清理不掉,硬掰倒也能掰下来,但怕破坏本就严重腐烂的尸体,还是得送去让专业的法医师清洗。

所谓尸体比较完整,也只是相对而言。大家想想也知道,一具早已经发腐的尸体,身上的皮肤及肌肉组织很容易从躯干上脱离,更别说被黏在坚固的水泥上了,要知道,水泥可不就类似于胶水吗。

尸体被连夜送去法医那以后,现场的勘查人员还在敲敲打打,他们得把黏着尸体残余组织的水泥块都给收集起来,一并送去。

其实,国内外发生过不少类似的案子,无一例外的,尸体都是因为浓烈的尸臭味而暴露的。水泥建筑物在建造时,其实挺讲究的,遇水、暴晒都容易膨胀而产生裂缝,因此,大多数水泥封尸案中的水泥,都无法隔绝尸臭味,也无法阻止尸体腐烂长蛆。

这样的大案,引起了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当晚,刑侦支队和老姜所在的刑侦队大队,集体通宵,有的勘查大楼现场,有的走访大楼周边,有的匹配这两年来的失踪、疑似失踪信息。

第二天一大早,初步的尸检结果出来了。女性死者的年龄估算为二十五岁上下,身高170厘米,生前体重大约90斤(巨瘦);尸体高度腐败,部分部位呈白骨化,鼻腔、口腔、耳道及隐私部位内发现大量嗜尸性蝇虫卵;死者死亡时间为两年半以前,被封进水泥墙里的时间,和死亡时间大致持平;尸体喉部发现利器伤,推测死因是被割喉,大动脉出血死亡。

尸体的死因很明确,看上去案子并不难破,老姜很有经验,认为只要调查死者的人际关系,就有可能锁定犯罪嫌疑人。但是,随着案子侦办的进行,他越来越发觉,是他想得太过简单了。

老姜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如何确定死者的身份。死者的指纹,因腐烂程度过高,采集不到,无法匹配了,而且,刑侦大队寻找了失踪记录,也没有疑似死者的记录。

尸体被发现的时候,身上是穿着衣服的,但是衣服很普通,肯定不具备特异性,不能用作身份识别,衣服的兜里也没有诸如身份证一类的物品。

一时之间,所有民警都犯了难。不过,最后死者的身份还是确定了。这得从物证室的民警送来的一条项链说起。

这条项链是从水泥墙的缝隙里找到的,链子被扯断了,极有可能是凶手在封尸的时候,不小心从死者脖子上扯下来,又无意间掉进水泥墙里的。

这条项链的坠子是玻璃材质的,看上去像一个透明的围棋子,很小,再仔细一看,坠子上还有一个小口儿,用只有针一样细的栓子塞着。简单点说,这条项链是香水项链,坠子是很精巧的容器,可以用针筒往里面注射香水,戴在身上,会散发香味。

一开始,大家都没想到要请闻香师来帮忙。后来,有人发现死者的牛仔裤是名牌,推测死者的经济条件非常不错;再后来,队里的女民警说,有钱人特别喜欢购买奢侈品,香水也是其中之一,其中不乏限量款;再再后来,队里八卦限量香水的时候得知,品牌方往往有可能会记录限量款香水是被谁买走的。

那么,穿着品牌牛仔裤的死者,往这条项链里注入的香水,会不会刚好也是某个大牌的限量款呢?于是,老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几家香水专柜店,寻找可以提供线索的人。

(三)

再过一个月,就是千禧年了。

那会儿使用香水的人,远不比现在多,就算用,也没什么人舍得购买名牌香水,用的大多是地摊货。

老姜找了好几家名牌香水的店员,带他们回大队闻香水项链。她们闻了很久,连是什么品牌的香水都没能闻出来,更别说能闻出是什么品牌的哪一款香水了,而且,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差点吐了。

原因很简单,香水项链沾染了尸臭味,民警怕破坏唯一的线索,没敢用专业的洗涤剂清洗。尸臭味不仅影响了这些店员的嗅觉判断能力,还和淡淡的香水味混合成了另外一种又奇怪又恶心的味道。

忙活了两天,仍旧没有人能够分辨出被注进项链里的是什么香水,就在老姜和大家都要放弃的时候,有一个人向老姜推荐了那座城市唯一一个真正的闻香师——小吕。

即使到了今天,闻香师都是非常稀缺的职业,国内开设相关专业的大学,也是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在二十年前了。

老姜详细地了解了一下这个职业,一下子惊呆了:普通的闻香师,可以分辨并记忆400多种气味,特别优秀的闻香师,居然可以分辨并记忆3000多种气味。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一般只能分辨和记忆十几种气味而已。

了解过后,老姜立马去找小吕了。

小吕是个海归,在法国上的大学,专门就是学这个的,听说特别优秀,毕业回国后,被调到了某国际大牌香水的中国生产基地里(就在这个地级市),负责研发适合中国人的新香水。

小吕非常热心,一听刑侦大队需要帮忙,马上请了假,跟着老姜回了队里。

小吕戴着手套,从老姜手里接过香水项链以后,立刻放在鼻子前闻了闻,随后皱起了眉头。

老姜看小吕的表情,有些失望了:“你也闻不出来?”

小吕认真思考后说:“香水的气味有些特别,被臭气污染了。你们给我找个绝对安静的地儿,我要好好闻闻。”

就这样,刑侦大队破天荒地把空置的讯问室提供给小吕使用了。讯问室里非常安静,隔着一面玻璃墙,讯问室里的人听不见、看不见外面的动静,但讯问室外的民警可以听见、看见小吕在内的一言一行。

一下午的时间,小吕都坐在椅子上,把香水项链放在鼻子前不停地嗅,全程双眼紧闭。

老姜和其他民警在讯问室外走来走去,目不转睛地盯着静坐的小吕,非常担忧。

饭点的时候,小吕突然猛地站了起来,冲外面大喊了一声:“我闻出来了!”

(四)

小吕断定坠子里被注入的香水,是意大利某品牌的香水,而且是97年出的特别款香水当中的奢华限量款。什么意思呢,1997年,祖国的孩子回归怀抱了,该品牌针对中国人普天同庆的心态,出了一个特别款的香水,特别款是不限量的,但是,同时针对富人出了一个奢华限量款,大陆地区限量200瓶,价格贼高,而且只有高级会员有资格购买。

老姜问小吕确不确定,小吕非常坚定,说是曾经有幸闻过奢华限量款香水的气味,无论是香水的前调、中调和尾调,都十分特有,他印象深刻,原本应该马上就能分辨出来,但气味被尸臭味影响了,导致他的嗅觉有些紊乱,好不容易才排除了干扰,确定了气味。

于是,刑侦大队马上去该品牌调取会员信息。中途的小插曲还挺多的,一开始,该品牌不是特别配合,认为那是客户的隐私,不肯提供,后来,刑侦大队非常强硬,才终于让品牌方让了步。

总之,这个香水品牌当时刚入大陆,不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成天拿着隐私说事儿,特别迂。现在,这个品牌商比谁都配合大陆的相关政策,生怕一不小心就遭到抵制。

说回那起案子。警方一一联系了购买了奢华限量款香水的客户,通过排查,最终初步锁定了一个联系不上、居住在该地级市的女性。

老姜带人到会员记录上登记的地址去敲门,一直没有人开,无奈,他们破门而入。房子里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到处都是灰尘,墙上挂着女主人的照片,通过照片判断,女主人又高又瘦,和尸体的体型特征十分吻合。

房子里看上去没有什么异样,但是,警方使用鲁米诺试剂做了显血测试以后,发现大问题了——客厅的地板上,原本有一大滩血迹,但后来被人清理了。

至此,尸体的身份确定了。

叫死者小A,外地人,职业是一个平面模特,给一些杂志拍摄照片,父母是生意人,几年前因车祸双双去世,给她留下了巨额的财产。父母死后,小A离开了老家,和原来的朋友断了联系,也辞了老家的工作。

小A来到这座城市没多久后,就被杀害了,甚至来不及交朋友,因此,小A的人际关系特别简单。有时候,人际关系太简单,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增加侦查的难度——几乎没有人知道小A和什么人结仇了。这是老姜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多方走访以后,小A的邻居称,小A搬来没多久以后,好像交了一个男朋友,叫他小B。邻居看见小A带小B回家过夜过,看上去也是个有钱人,开着豪车,西装笔挺的。

这又是唯一的线索了,于是,老姜和其他民警,又开始寻找小B的身份。然而,人海茫茫,光凭邻居匆匆几眼的记忆就想锁定小B的身份,难如登天。

老姜为了找到小B,几乎把附近几条街道的居民全都问了一遍,还把小A的家翻了个底朝天,试图找到两个人的合影一类的物品。

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

(五)

在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的情况下,小吕又一次帮了警方大忙。

小A对香水情有独钟,家里有一整面柜子,专门来摆放各式各样的香水,老姜带着小吕去辨别了一下,除了摆在柜子正中央的一瓶香水以外,其他最便宜的香水,也要三万块左右。大家可以想象,千禧年之际,能买得起三万块钱的香水的人,究竟富有到什么地步。

让案情产生转折的,正是被摆放在香水柜正中央的那瓶香水。那瓶香水有些不起眼,倒也不是说很便宜,只是和柜子上其他齐刷刷的名贵香水没法比。它是某法国奢侈品牌旗下的一瓶香水,当时的价格也要两千块钱左右,并非限量款。

小吕仔细地嗅了一下,这瓶香水的气味中规中矩,算不上特殊。但是,小A似乎比较喜欢气味浓烈和奇特一些的香水,除了那瓶香水以外,柜子上的其他香水,气味都比较有意思。

老姜这就觉得奇怪了,凭什么这么普通一瓶香水,会被小A摆放在柜子的C位?

小吕告诉老姜,这瓶香水的市场定位是“送恋人”。老姜一下子就想通了,如果这瓶香水是小B送给小A的,那小A对这件礼物的喜爱程度,就和它的气味与价值没有关系了。

那个年代,没有网购,买香水,只能去店里买,而当地,就只有一家这个品牌的商店。

老姜带着大队的人,去了店里调查。可惜,香水并非限量款,店铺没有登记购买信息,而且那瓶香水至少是两年前被买走的,谁会记得两年前的事呢。就在老姜失望的时候,他的同事在队里调阅相关记录的时候,发现这家商店三年以前,曾经因为失窃报过一次警,而丢失的,正是一瓶香水,香水的款式和小A家的那瓶一模一样。

当时,有一个二十七岁的男人,在店里选购香水时,趁店员不注意,拿了香水就跑。店员报警后,警方迅速出动,抓着了人,但是没搜到香水,而店里又没有监控(当时监控还比较稀有),两方对质时,男人愣是没有承认。

最终,商店认了亏,不追究了,警方也只记录了男人的身份信息就把他放了。

老姜找到了男人,带去给小A的邻居辨认,最终证实,他就是小B。

小B一开始不肯承认他杀了小A,老姜用了一些手段,攻破了小B的心理防线。具体是什么手段,不详细说了。

主要说说小B的杀人动机。小B看上了小A以后,准确的说,是看上小A的财产以后,疯狂地追求小A,他怕小A嫌弃自己,于是打肿脸充胖子,租了豪车,伪装成富二代,天天带着小A去兜风。

小B送给小A的那瓶香水,就是从香水店偷来的那瓶。

两个月的花言巧语之下,小A沦陷了。小B跟着小A过了一阵奢华的生活,但纸包不住火,小A很快就发现成天好吃懒做的小B骗了自己,想要分手。小B死缠烂打,最终二人发生争吵,小B起了杀心,想要将小A的财产占为己有。

小B杀人以后,偷偷把尸体运到暂停施工的大楼,在厚墙上凿了一个洞,把尸体封了进去。等他忙完一切,才发现自己犯了蠢:他压根不知道小A的银行卡密码。

水泥封尸案解决以后,老姜对小吕赞不绝口,说这个小伙子将来一定会大有成就。然而,老姜看走眼了。

2005年,小吕也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