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9月23日起,自亚洲45个国家及地区共12417名运动员将参加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运会。这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盛会。开幕式精彩的演出,揭开了正式比赛的帷幕。

在所有项目中,电子竞技和霹雳舞是第一次跻身国际大赛的正式项目,成为本届亚运会的一大看点。 其中 ,电子竞技尤其令人关注,无论是参与热情和观众的关注度,都遥遥领先于其他项目。

所有的亚奥理事会成员国都表示会派队伍参加,在预报名阶段,就已经有 700 多名选手报名参赛。中国队每一次宣布集训队伍名单时,都能够在网上登上热搜,高居话题榜前列。从比赛项目来看,总共设了 7 个项目,分别是《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亚运版本》《和平精英亚运版本》《 FIFA Online 4 》《街霸 5 》《梦三国 2 》和《 DOTA2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看这些项目,家长们应该并不陌生。其中好几个项目,都是时下热门的网络游戏,尤其是手机游戏。因为玩游戏的问题,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斗智斗勇,穷尽了各种办法严防死守。

一般来说,学校平时管理就十分严格,绝对不允许手机进校园,也不允许孩子用手机,放学之后,还会督促家长尽量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因为孩子们拿到手机,最常干的事情就是玩手机游戏。而一旦玩起游戏,根本管都管不住。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平时大人们对于手机游戏,几乎已经达到视为“洪水猛兽”的程度,反复告诫孩子们最多的就是诸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玩游戏丧志”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在,游戏居然登堂入室,成为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随着电子竞技在体育领域的成功,电子竞技选手在商业化上也逐渐得到认可,一个优秀的电子竞技选手,也能够获得不菲的收入,甚至要远超一般工薪阶层。

这种现实,对家庭和学校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家长再也不能说出“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打一辈子游戏了!”这样的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游戏从二次元进入主流社会是大势所趋。电子竞技从一开始出现就充满了争议,一度被主流舆论认为是“电子鸦片”,喜欢打游戏都被视为“不务正业”。

然而,人是一种高度媒介化的生物。人与媒介是一种伴生关系,没有媒介就不可能出现人类,人类也伴随着媒介的演化而不断的进化。电子媒介的出现,已经使得人类跟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戏作为人性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过去一直就有。只不过,现在是以电子媒介的方式存在,其对抗性和观赏性都很强。一开始就吸引了商业投资,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而传统的综合性体育运动比赛,也需要逐步适应电子媒介,以便吸纳新生力量,保持旺盛的生机。

老师、家长们要面对的,就是技术、商业和社会联合起来的现实,这力量沛然莫之能御。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们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无穷的精力,根本不能抵挡游戏的诱惑。

可是 ,这个阶段的孩子,同时也是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沉迷电子游戏,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及其严重的负面效应,使人很难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也无法建立起有逻辑体系的思维模式,面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时候缺少独立的判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成年人还普遍缺少自制力,面对电子游戏中精心设计来针对人性弱点的各种玩法,完全不能抵御。 如果不加节制,任由孩子玩下去,将影响孩子的成长。

热闹的电子竞技是对大人们现行的教育方针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对于电子游戏,完全的禁止政策可以说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任何电子产品都会成为游戏的载体,普遍的学校和家庭不可能彻底阻止孩子接触电子游戏,既不现实也无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作为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都必须要找到平衡点,既要控制好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但又不能让孩子过度使用。平衡的关键一是规则,二是防沉迷。说起来并不复杂,规则就是约定什么时候玩,玩多久,防沉迷就是避免孩子过于沉迷。但知易行难,尤其是家长。

毫不夸张说,家长是孩子玩游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好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