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风骨,水为灵韵,中国人耽爱山水,也从山水中汲取智慧。

先圣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奔流不息,顺势而变;山崇高仁厚,宽生万物。山水有形,人从中品悟出无形的智慧,山水之德可谓大矣。

中式审美,素与山水无隔膜,只思亲近与融入其中,相见两欢,谦卑地向山水低头。

读山水诗,看山水画,品山水尺牍小品,雨起烟来成水墨,人在丹青画中游,山水间乐,自由闲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间游,立山巅,俯寒涧,徜徉其中,乘风一快。

游山之乐在于一种审美的体验与生命的体悟,欧阳修陶陶然一醉翁,意不在酒,在于游戏山水间的趣味,山水悦心,寄托于酒而已。

游山,是人从功利生活到澹然生活的一种途径。

适时放下,清净己心,看山看水,看花看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让自我的真性挣脱世俗的牢笼。

山水间有不尽清风,皎皎明月,涤心自怡,清欢无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水间居,山静太古,日长如年,鸟鸣山幽,蝉噪林静。古人山居图中,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有逸秀高古之美。

古之隐士,看透世事浮沉,不复贪羡名利,遂归隐林泉,茅屋竹篱,木石为居,与草木鸟兽亲近交游。山居四时之景不同,风味殊异。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谈四时山色云:“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水借色于山,水随山动;山无水则枯,水盈山润。人居山水之间,取食山中,闲花可馔,笋芋蕨薇可餐,汲泉可饮,烹茶酿酒可味。

一身蓑衣,一竿风雨,享莼鲈味美。偶有风波至,亦多闲趣,况山中风波何及俗世人心中风波险恶。

山中抚琴,对月吹笛,林花下酒,芦飞雪衣,更一种诗境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不能做个山人,栖山隐石,与木石居,于闹市红尘筑一小园亦佳。

园林不在大,趣韵且须多,叠山理水,小桥曲横,莳花栽木,构室筑庐,亦得山水韵趣。

筑园之难,难在假中寓真,狭中片山微水,造化自然。造园贵蕴主人精神内质品格,而竭力消弥人工造作痕迹。

自然已臻极妙,勿炫巧智而多匠气。园林亦可谓读书人精神的桃源,一方园林,如山水在画,人居其中似画中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室中一盆景,聊慰山水思。盆景之妙,在于尺寸之间有江海之致。

处室之中,山色在掌,苔痕木老,清供小玩,其质朴拙,一盆之中,乱树云烟。盆景亦属清供,古人清供赏心,供物自照,与物婆娑,有一种自身生命的内蕴流动。

其中包含了盆景主人自身的审美水准。晋代的晋明帝曾问谢鲲:“你认为与庾亮相比如何?”

谢鲲答道:“端正朝廷庙堂礼制,为百官做出表率准则,我不如庾亮;但在山水之间的乐趣,我觉得超过他。”

这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也正是魏晋名士蔑视世俗规矩,洒然不羁的山水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