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3日,以色列大规模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地带,开始从北向南逐步推进,这标志着此次哈以之战正式进入地面战争模式。以色列正式宣战,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组建了战时内阁,动员了30万预备役部队,总兵力超过50万,未来不排除更大规模的动员。排成长龙的以军装甲部队滚滚而来,发誓要从加沙地带彻底铲除哈马斯势力。

鉴于哈马斯与加沙地区平民的深度捆绑,要从200多万加沙居民中把哈马斯人员识别出来,以免误伤平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有平民伤亡,以色列就会遭到谴责。因此,以军在进攻的时候,对加沙平民进行广播,要求按照安全线路撤退到加沙地带南部。哈马斯则要求老百姓呆在自己家里不要立刻,称这是以方的虚假宣传。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哈马斯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胜负毫无悬念,我所担忧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平民的伤亡。按照以色列数学家的测算,每打死一个敌人,附带的平民伤害不能超过3.14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2万哈马斯人员都被消灭的话,平民伤亡会非常血腥。当时有多嗨,面对的苦难就有多重。

战争源自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南部定居点进行渗透袭击,上千人的规模的哈马斯突击队架着动力伞、摩托车、皮卡车突破封锁线,打死打伤上千以色列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并将150多人掠为人质退守加沙。在社交媒体上,妇女儿童被随意杀害,性侵,甚至女性被扒光衣服在街上游行示众。相比较以色列人口,这样的伤亡比例令人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以色列来说,是自50年前赎罪日战争之后的最大失败,伤亡程度甚至超过之前的历次战争,堪称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巨大失败,战后的内坦尼亚胡必然遭遇问责。对于哈马斯来说,突袭取得了战术上的成功,却将带来战略上的失败。

突袭之后的第一时间,哈马斯就宣传得到了伊朗的支持,并感谢了某“神秘大国”的介入。伊朗立即澄清了这一说法,表示自己精神上支持哈马斯,但并未参与此次行动,也没有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活脱脱的一个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黎巴嫩真主党则象征性打了几炮表示支持,便偃旗息鼓了。而面积、人口、经济均比加沙大出几倍、同属于巴勒斯坦国的约旦河西岸,则一片云淡风轻。

实际上,哈马斯此次行动根本得不到阿拉伯国家真正的支持,是因为其目的就在于破坏正在进行中的“中东大和解”。

大家随便翻翻历史,也能够知道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中东地区就一直受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所困扰,长期处于动乱之中。然而,整个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都打不过以色列,不得不接受以色列存在的事实。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双方几十年的战争状态,也需要几十年来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次中东战争当中,力度最大的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以埃及、叙利亚、约旦为主,南北夹击以色列,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差一点就得手。然而最终被以军各个击破,沙龙率军反攻,渡过大苦湖,围困苏伊士港,打得埃及溃不成军。埃及终于意识到,消灭以色列是做不到的,只能寻求和解。

之后,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和解的阿拉伯国家,率先承认以色列,并在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主持下,与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协议”,成就了国际关系史上的经典。这个协议成为迄今为止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签署的协议执行得最好的一个。无论以色列和埃及两国国内外局势如何变化,双方都初心依旧,双方和平相处了50年。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实力最强的带头大哥,大哥退出之后,阿拉伯的反以联盟就有点摇摇欲坠了。紧接着,由黄金家族圣裔哈希姆家族担任国王的约旦也退出了。

当年,巴解组织被约旦收留,没想到却与约旦国内反对派勾搭上了,打算联手叙利亚推翻老国王。约旦遭遇到来自巴解组织和叙利亚的背刺,不得不请求以色列支援。约旦出动大军,击毙了大部分巴解组织成员,仅有一小部分转移到了黎巴嫩。约旦目前跟以色列关系友好,边境线上平安无事。

2020年9月15日,以色列和阿联酋、巴林在美国白宫签署了一项被称为改变中东格局的历史性和平协议——《亚伯拉罕协议》。中东和解的进程开始加快,在美国的主导下,沙特也与以色列计划实现和解,互相承认,互派大使,正式建交。在中国的主持下,沙特与伊朗,逊尼派与什叶派也宣布关系正常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纷争多年的中东,眼看就要实现和解了。然而,要实现关系正常化,哈马斯和杰哈德这样不承认以色列,坚持武装斗争的组织来说,就不得不面临被边缘化的对待。这就是为什么两派联手发动袭击,而两派平时也矛盾重重,但他们眼看大势已去,再不干一票大的,一旦中东和平达成,就再也没有存在价值了。所以必须破坏这一和平进程。

应该说,他们大部分实现了目标。哈马斯是来自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只要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继续,哈马斯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以及来自外部的财政、武器支援。对哈马斯来说,即使现在被消灭,未来也会东山再起。所以,干这一票是值得的。

只是苦了加沙地带的200多万巴勒斯坦平民百姓,再次被推上了战争的最前线,对以色列的仇恨将成为推动双方冲突的政治资源而被利用,实在是太可怜了。

-5-

中东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纠纷,非常复杂,背后有宗教、民族、历史的诸多因素。战争暴露了人类的认知贫乏,尤其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即使是不持立场,也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澄清几个基本概念。

1、所谓巴勒斯坦人,指的是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压根就不存在所谓巴勒斯坦这个民族,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巴勒斯坦国家,巴勒斯坦只是个地理概念。

2、巴勒斯坦国建立于1988年,领土面积包括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执政派别是巴解组织中的法塔赫派,目前主要控制约旦河西岸。面积、人口、经济、收入都要比加沙地带大几倍。中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互派外交使节。

3、在2007年的“巴勒斯坦内战”中,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消灭了当地的法塔赫武装,将法塔赫指挥官打死的床上,控制了加沙地带。双方矛盾极深,并且基于2所提及的事实,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国,更不能代表巴勒斯普人民。

4、此次袭击,是哈马斯发动的,以色列官方的宣战对象也是哈马斯,所以正确结论是,关于此次战争的性质,不应该被视为“巴以冲突”,因为不是巴勒斯坦国跟以色列之间的战争,而是哈以冲突,交战双方分别是哈马斯和以色列国防军。

-6-

从认知来说,我们可以从哈以战争获得几个基本教训:

1、不能以历史为依据来改变现实。比如说,我们不能以元朝的蒙古大军曾经打到多瑙河畔,就主张对今天的欧洲拥有领土主权。如果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把历史上自己曾经拥有的土地作为正当性,将会天下大乱。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是为了明白历史规律,避免在未来犯错。现在的每一个行为都将成为未来的历史,历史为现实服务,但不能改变现实。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是出于历史原因,即使当初不被阿拉伯国家接受,但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再坚持要消灭以色列,就不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走到今天如此激进的程度,以色列也要负担很大的责任。但历史已经造就,今天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和平共处的问题,而不是将双方的仇恨继续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实现正义不能不择手段。这一点已经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现实中,常常有人以正义为旗号,而采取了非正义的手段,所谓的正义目标,也就不再成立,自身也就变得非正义。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屠恶龙者,终成恶龙。采取禽兽的方式来对付禽兽,自身也会变成禽兽。对妇女儿童开火的恐怖分子,无论他的目标有多么高远,都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所以,不要看一个人怎么说,而应该看他怎么做。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中也明确表明了同样的观点:中方反对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谴责一切违反国际法的做法。中方认为,维护自身安全不能以伤害无辜平民为代价。军事手段没有出路,以暴易暴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这个话,其实是说给哈马斯和以色列两方听的,既表达了对哈马斯袭击平民妇孺的谴责,也提醒以色列不能因此而杀红了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尊重生命是最起码的底线。人类是宇宙的奇迹,生命是自然的馈赠。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在宇宙中有数十万亿计。为了找到同类,人类已经在太空中搜寻了很久,迄今为止依然还没有发现任何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然而,在马斯克已经开启星际旅行的时代,我们依然为了无聊的理由而互相残杀,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

认知的贫乏,限制了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纠缠了70多年的巴勒斯坦问题,从最初的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四次中东战争,到后来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到今天的哈马斯和以色列的“第六次中东战争”来看,从阿拉伯到巴勒斯坦再到哈马斯,战斗规模和范围是越来越小了,真心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最后,期待世界和平,人类大同。哪怕这只是所谓书生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