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大奇案与清末四大奇案大多都是冤案,有所不同的是明末四大案都与党争有关,现象级事件或案件的背后都有社会时代背景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年间是外敌入侵,导致西方思想与本土思想发生碰撞,所以除了太原奇案外,其他三起案件中都有西方人的影子,而明末年间则是朝政崩坏导致时局动荡,所以围绕着宫斗与党争。

其实严格来说,明末只有三大案,史称明末三大疑案,即梃击案,红丸案与一公案。但由于这三起案件都是因妖书案而展开,且中国人自古就对四有执念,所以当下便将其统称为明末四大奇案。

明末四大案发生在明万历18年至48年期间,与清末四大案时间跨度较大,且相互之间并无关联不同,明末四大奇案是有一条主线贯穿的,即国本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万历15年这本书,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通过对六个男人的描述,叹息了明末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正如作者黄仁宇所说,中国2000年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律的仁治逻辑在明代达到顶峰,而这正是一切问题症结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封建官僚政治的弊端显现无疑,社会矛盾失控,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大明帝国的衰落和倒塌无法避免,这一点也即将在咱们接下来讲的案件中被多次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妖书案,最早就发生在万历15年的三年后,也就是万历18年,这一年,被后人誉为万历年间三大贤之一的吕坤担任山西按察使。

这位吕坤是位大儒,儒家思想我们都知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所以吕坤就想着给一些贤妇烈女著书。

虽说此前也有过类似书籍,但吕坤觉得那些书籍不是煎熬难懂,就是淡而无味,于是效仿西汉时期的一本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列女传,编撰了一本《闺范》。每一则传记前面都有一幅配图,由明代徽派知名刻工黄伯福等人绘画,全书共有图像150幅,所以此书也被称为《闺范图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则传记后面都有吕坤的评语,虽说按照咱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宣传封建女德无疑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出书此举则是被广为称赞的一种大儒所作的善举。

同一时期,吕坤还著了一本呻吟语,此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呻吟语被后世学者誉为古今罕见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南性书籍。而《闺范》则在后来成了妖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一位宦官陈举出宫时看到了这本《闺范》,觉得写得很是不错,便买了一本带回了宫里。这个陈举是个重要人物,会在咱们接下来的故事中多次出现。他是明朝为数不多的好太监,甚至可以说是历史上风评最好的大太监。

因为当时的宦官们出宫办事,都仗着自己是宫里的,到处作威作福,而陈举则一直秉公办事,不扰官也不害民,被人们称之为佛。后来不仅担任司礼监排名第一的掌印太监,还掌握了东厂。忽悠着大明战神朱祁镇出征土木堡的王振,以及被凌迟的大太监刘瑾,此前都是掌印太监,所以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到了这个地位,仍能坚守底线,实属不易。

话说回来,陈举把书拿回宫里后,也给明神宗朱翊钧看了,明神宗看完觉得写得确实也不错,就给了自己的一生之爱郑贵妃,让她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贵妃叫什么,正史并无记载,但民间自古就流传一种说法,说她叫郑梦境,是真是假现已无法考究,所以咱们还是直接称呼她为郑贵妃。

这个郑贵妃更是个重要人物,四大案中都有她以及她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洵,就是那个在野史中记载被闯王李自成给吃了的那个福王。

郑贵妃看完这本书后心里很不爽,觉得你这号称记载历代贤妇烈女的书里竟然没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找人把《闺范》给增补了一下,共增补了12个人,以东汉明德皇后为开篇,以她自己压轴为中篇,还亲自加作了一篇序文。

随后,她让自己的伯父郑承恩及自己的兄弟郑国泰两人重新刊刻了新版的《闺范》。虽然这新版的《闺范》是在旧版的《闺范》上所修改增补而来,但两位作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郑贵妃在里面夹带了不少私货,以此来变相地提高自己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老百姓们哪懂这些,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两版,因为在郑贵妃的有意操纵下,市面上流传的几乎都是他的这一版。

如果事情到这儿,这也谈不上什么妖书,只是一个颇有心计的女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的一些手段而已。但在几年后,事情开始发酵了。

那是万历25年,也就是1597年的4月1日,吕坤此时担任刑部侍郎,明神宗此时还没有完全怠政,虽说现一般都认为明神宗怠政是万历14年末,但他真正怠政是在万历三大征结束后,也就是万历28年。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不过这跟妖书案倒没多大关系,所以我就不过多展开叙述了,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事件就行了。话再说回万历25年,虽说明神宗这个时期还没完全怠政,但是一直以来,他为了让自己享乐,不仅在刚亲政时就查抄了大半冯保以及张居正的家产,还在万历24年设立了一个官职,这个官职就是给明神宗敛财用的,待他死后,便取消了。

矿间税使皆由宦官担任,前往各地开矿征税。由于是受神宗旨意,权力非常大,可专折奏事,所以这些宦官们在各处横征暴敛,先后激起多起民变。

所以当时时任刑部侍郎的吕坤上了一道天下安危书,希望明神宗节省费用,停止横征暴敛,以此安定天下。但明神宗没搭理他,此举让吕坤彻底心灰意冷,其实早在上书的时候,他就已经抱有辞官之心了,具体原因就不展开讲了,也是党争。

所以心灰意冷之下,吕坤在上书仅15天后便以病起归,并获致事。现今网上许多版本说吕坤是受妖书案的影响才辞官归乡,其实不是。所谓的妖书是在吕坤辞职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26年。

这一年,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人专门给《闺范》写了一篇论文,标题为《忧危竑议》,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广为流传。

《忧危竑议》正是基于忧危书所作,其通篇采用问答体形式,讨论的不是别的,正是明神宗一直忌讳的立皇太子的问题。

当时太子一直没定,因为当时的皇后没有子嗣,按照宗法制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问题就在这儿。

明神宗的长子是宫妃王氏所生,王氏此前只是明神宗生母李太后的一位宫女。万历九年,明神宗前往慈宁宫给李太后请安,不知怎地就把王氏给宠幸了,王氏也就这么怀了孕,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太后一看纳闷了,于是去问明神宗。起初明神宗没敢承认,但古代是有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存在的,也就是起居注里面把这事给记载了,再加上神宗当时宠幸完王氏后,还赏赐给了她一件宝贝,这不承认也不行。

李太后也一直着急抱孙子呢。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在万历十年,明神宗册封王氏为恭妃,同年八月,王氏诞下龙子朱常洛。

虽说诞下龙子还是长子,并且在两年后的万历12年,王氏还给神宗生了个女儿皇四女云梦公主,朱轩辕。但因为明神宗一直不喜欢王氏,所以捎带着连这个长子以及公主都不太喜欢。

神宗常得意地称自己五岁都能读书,但却不让自己的长子朱常洛读书。直到万历21年二月,在群臣长期请求下,才允许朱常洛读书,险些让他成了文盲。

都说皇室母凭子贵,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反而是子凭母贵。明神宗最喜欢的是九嫔之一的郑氏,就是后来的郑贵妃,跟现在的那些偶像穿越剧桥段差不多。其他嫔妃们见了神宗战战兢兢,毕恭毕敬,就郑氏谈笑自如,还敢跟神宗开玩笑。或许就是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态度,让神宗爱她爱得死去活来,成了他此生最爱的女人,没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历11年7月26日,郑氏也怀孕了,神宗一高兴,给她封了个德妃,郑氏也成了九嫔中第一个封妃之人。王氏不在九嫔之列,她是直接从宫女封的宫妃。

同年11月27日,郑德妃生下了皇次女云和公主。神宗取朱家爱女之意,给其起名朱宣书,并当即要求取太仓银,光禄寺银来赏赐。对比一下后来王氏所生的皇四女,云梦公主的待遇,可谓是天壤之别。

万历12年8月7日,郑德妃因再次怀孕被封了贵妃。同年12月29日,郑贵妃生下皇次子朱长旭,但当天就夭折了。

据记载,郑贵妃身怀皇二子时,宠冠后宫已三年。明神宗与之戏逐而伤身,使皇二子早夭,郑贵妃因而怨怼于明神宗。神宗怜惜贵妃,便与其私下盟誓,若再有生子,必立为东宫后为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子出生,明神宗果然特别优待。万历14年正月初五,郑贵妃生下皇三子福忠王朱常洵。大喜过望的明神宗命取太仓银用以庆祝皇三子出生。

2月5日,朱常洵即将满月之际,神宗给礼部下御贵妃,正式晋封皇贵妃。这下群臣不干了。

于是三天后,户部给事中姜应麟上书,大意就是说皇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可关键是郑氏所生的是皇三子,皇长子之母王氏也只是个宫妃,这么一来,王氏在郑氏之下岂不是长幼颠倒,伦理不顺?所以希望神宗先立王氏为皇贵妃,并且立皇长子为太子,然后再把郑贵妃立为皇贵妃。

神宗一看,气得手指头字都写不了,于是一巴掌拍在书案上,差点拍坏,然后把尚书的给事中姜应麟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