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新质生产力”一词频频见诸报端,成为热词。

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我们即将进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波澜壮阔,规模之大超出想象。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

比如Chat 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极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时候,谁能抢抓住机遇,发展这样的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占得先机,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三来一补”、外引内联,到工业强市、制造业当家,广元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但随着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笔者看来,应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三者的关系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有着内在发展逻辑和规律。今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明天的支柱产业。而今天的未来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格局下,关键要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发展中掌握主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与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生长、异军突起。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方面激发企业创新引领“源头活水”,特别是利用好现有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新兴产业策源地;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聚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行政效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快乐不打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