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最基本数字,最初古人所采用的是简单叠加的办法来记数: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三加一,等于亖(四);亖加一,等于 (五)。随着字形的不断演变,甲骨文中四根横线的“亖”字,演变成了现在所用的“四”字;同样,五根横线的“”字,也演变成了现在所用的“五”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数量非常少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简单叠加的方法是有效的,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数量一旦大了,再用这种简单叠加的方法来记数就不合适了,因为你无法一眼就看出到底这到底是哪个数字,而且在分辨的时候也容易出错,所以古人就想出了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需要记数的东西数量有六个,在不再采用简单叠加的记数方法时,应该怎么办?我们来看“六”字的甲骨文字形,它就像一座房子的侧面。其实最初的“六”字就表示房子,它是古人居住的草庐,或者叫茅屋。从字形上看,甲骨文“六”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部分的一撇一捺表示房子的屋顶,下面的两竖表示房子的两个墙体。看得出来,“六”字所表达的其实是“庐”字的意思,所以这个甲骨文字形后来演变成了偏旁部首中的“宀”,表示房屋。

我国古代的草庐通常是由六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所以在表示相关数字时,古人就借用了“六”字来表示数字“六”。事实上,“六”字的甲骨文字形与结绳记数的方法非常相似,这两种记数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后来,为了表达准确,避免误解,人们就新造了一个“庐”字,专门用来表示草庐;而原来的“六”字被借走之后,就专门用来表示数字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需要记数的东西数量有七个,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古人在结绳记事的时候,是用一根横绳子和一根竖绳子相互交叉的形状来表示。到了甲骨文字形里,就演变成了一横一竖的“十”字交叉形状。随着字形的不断演化,最后就规范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数字“七”。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通常来说,主要有七种情感,称为“七情”。同时,人还有各种欲望,主要是六种欲望,称为“六欲”。七情和六欲合起来,就称为“七情六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需要记数的东西数量有八个,这时候应该怎么办?远古的时候技术很不发达,没有铜器,更没有铁器,只有简单的石器和木器、竹器,刀口很钝,一点儿也不锋利,切割东西的时候非常不方便。要想切割成很多份,而且还要切得比较均匀,这是非常困难的。能够把一个东西切割成八份,这已经是当时的极限了。所以“八”字的甲骨文字形,看起来就像是把物体切割开,切成了两半的样子,所以古人就用它来表示数字“八”,同时也用来表示分割的“分”。为了区别这两个意思,人们就在“八”字下面增加了一个“刀”字,从而新造了一个“分”字,表示分割;原来的“八”字则专门用来表示数字“八”。

如果某个地方四面八方都有路可以通达,这种情况就称为“四通八达”。引伸之后,就可以用“四通八达”来形容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为了增强战斗力,古人打仗的时候比较讲究运用阵法,其中有两个比较常用的阵法:一个是五行阵法,一个是八门阵法。打仗的时候,这两种阵法变化多端,所以古人就把这两种阵法合称为“五花八门”。引伸之后,就可以用“五花八门”来表示事物变化多端或者花样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需要记数的东西数量有十个,这时候古人又是用什么办法来记数的?结绳记事的时候,就用一根下垂的绳子来表示符号“十”。造字的时候,“十”字的甲骨文字形同样采用了这个思路,使用简单的一竖来表示。后来人们又在绳子的中间打一个结,用来表示符号“十”,“十”字的金文字形就是这样的。随着字形的发展演变,最后就演变成了现在所用的数字“十”。做事的时候,办事成功的十成几率中占据了九成,这种高概率就称为“十拿九稳”。引介之后,就可以用“十拿九稳”来表示很有把握,非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