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3全国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湖北钟祥市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3》,揭晓了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其中,湖南省8县(市)上榜,分别为浏阳市、凤凰县、平江县、吉首市、宁乡市、长沙县、资兴市、永顺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本次全国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以“赋力县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与会人员围绕聚焦县域旅游业态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培育、消费场景创新、区域合作联动、乡村智慧旅游等议题,探讨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交流县域旅游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

那么,湖南8个县市有哪些主要成果、新的经验以及新模式?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文旅产业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湖南将继续锚定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扩大旅游发展大会的联动带动效应为着力点,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全省文旅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全面实施“游客满意在湖南”行动计划,倾力打造湖南文旅整体形象品牌。

立足市场,充分开发县域旅游资源优势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尤其是在红色旅游方面优势明显,且独具特色。如何开发好,利用好这些县域旅游资源优势,是湖南文旅的重要课题。

宁乡拥有着发展县域特有的先天条件。近年来,宁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集聚文旅资源、丰富文旅业态,以其独有的先天优势打造了9家市级等级景区、1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例如,在国之重器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1000多件青铜器出土的宁乡炭河里,建立了“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修建了三国名将关羽曾屯兵的关山、沩山之巅修建祖庭密印禅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域旅游找准特色,促进居民增收、带动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正在宁乡蔓延。灰汤温泉誉满三湘、沩山避暑美名渐盛,道林古镇尽显江南风情。湘都生态农业园、石仑关、童牧谷、陈家桥、稻花香里、巷子花开等乡村旅游点在楚沩大地上遍地开花。这些为宁乡市县域旅游全面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进入百强榜的长沙县,是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的县域,这里孕育了黄兴、杨开慧、徐特立等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断肠明志”的红军师长陈树湘的故乡。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来长沙县游乡村、品美食、住民宿。

顺应出游方式演变趋势。

《报告》表示,县域旅游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据统计,我国县域旅游接待人次约占国内旅游人次的一半,全国共有超过6万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原一级巡视员陈萍表示,乡村旅游是县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支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8亿人跃升到30亿人,年均增速超过20%.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依然是县域旅游业态中最活跃、增长最快的领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表示,旅游不只是资源,而是资源本底和景观环境中的业态与项目以及活动,关注点不再停留在看什么上面,而更关注可以玩什么、可以怎么玩、有什么好玩、能怎样玩好等。“玩法才是内容’玩家就是生产力’,以玩家带大家,以小众带大众、以创新玩法、沉浸式业态激发旧资源的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浏阳在这一思维模式下摸索前行。通过业态融合,大力探索“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助推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例如,屋舍俨然,田园阡陌,一批批中小学生走过田间地头,穿过潺潺溪流,开展红色研学,体验农家生活,这是中和镇苍坊村近两年的常见景象。苍坊村是浏阳用好红色资源、搞好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研学旅行蓬勃兴起的一个缩影。

这一创新成绩显著。据了解,2022年,浏阳市旅游接待总人数304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2.26亿元,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名列第6,实现连续5年上榜,在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暨2023“美丽中国样板”成果发布会中,浏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最佳红色文化旅游名城”。

而在湖南省平江县,通过大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实现了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平江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文旅产业体量不断扩大,从最初单一的漂流项目,逐渐发展为融户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产业。文旅产业效益不断提高,2019~2022年,平江县共接待游客3429.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8.77亿元。旅游综合税收近4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年1~9月,平江县旅游总接待人数达1287.6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02%,旅游总收入达138.88亿元,同比增长114.81%。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升级。

凤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早已全国闻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凤凰地处湘西边陲,交通的不断改善是助力其入榜的一大因素。“五一”前夕,G56杭瑞高速公路南长城互通高速出口正式开通,游客进入凤凰更加便捷。今年“五一”期间,凤凰古城接待游客26.57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群山环绕的小小县城,如何引来山外游客?2022年开通的磁浮观光快线,让凤凰县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4万人次。凤凰县还在城区外围设置了8个停车区,满足1.7万辆自驾轿车的停车需求,县城区主要路段沿街县直机关事业单位1300余个停车位免费向游客开放。2023年1月至9月,凤凰县累计接待游客 1555.94万人次,旅游收入150.516亿元。同比增长78.66%81.67%。

政府扶持,努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县域是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战场,文化旅游业是文旅融合主导型县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探索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部分县域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湖南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课题。为此,湖南把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坚决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指示要求,奋力实干担当,勇于开拓创新,湖南文旅的影响力、驱动力、渗透力空前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第3期《新湘评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在《充分发挥文旅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引擎作用》一文中提出,深入推进“1+13+N”的旅发大会模式,不断提升旅发大会的经济提升力。具体思路包括:持续扩大旅游投资;大力激发旅游消费;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湖南旅游形象品牌;着力净化文旅市场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文旅。

今年以来,凤凰先后举办了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苗族“四月八”跳花节、“六月六”苗歌节、第二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国际青年“凤凰夜话”、2023年第六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暨第九届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等文旅节会活动凤凰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宁乡围绕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目标,全力实施“文旅名市”专项行动,推动宁乡市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方特文创休闲、沩山炭河文化体验、灰汤康养度假、少奇故里红色教育四大板块为主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响了“心宁之乡美好时光——把周末交给宁乡!把假期交给宁乡!”的文化旅游品牌。

转型升级,助推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雪表示:“县域旅游指向的并不只是美丽的乡村风景,而是其中蕴含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这恰恰构成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内核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一段时期湖南省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四个高”,即“高品质供给”“高科技赋能”“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的全面提升

高品质供给。通过“文创+科技”与“文旅+科创”的创新突破,不断加强对文旅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和科技元素植入,力求实现文化、科技与旅游业态、产品开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与产品类型,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参与性、新奇性、吸引力及个性化,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深度体验、休闲娱乐和科技体验的功能,构建更加适宜各地实际情况的文旅业态与产品体系。

高科技赋能。通过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产品、服务在文旅系统内的交错互通,打通新科技、新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应用场景和界面,并在智能文旅服务提升、平台经济拓展、沉浸式体验产品打造、旅游监管和治理机制完善、基层旅游统计数据和核算依据更加科学高效、文旅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带来更多变革,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效率。

高水平运营依托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提升数智化开发运营能力。坚持以大景区和度假区发展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因地制宜地推进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加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核心产品打造与核心品牌创建。

高效能治理构建立体、高效的现代文旅治理结构。推进旅游治理制度化,加强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信用承诺、游客诉讼、法律援助、景区管理等制度建设。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旅市场治理体系。

文/桔红潇湘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