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演兵场1月11日报道:2011年1月11日,四川成都温江机场,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首飞成功。13年转眼即逝,从一身黑色铠甲的“黑丝带”,到如今迷彩斑斓的“银河战舰”,歼20的每次亮相都举世瞩目,踏铁留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13年前的今天,歼20首飞成功 航空工业资料图

我们把时针拨回到2011年1月11日

——中国,成都,黄田坝,温江机场

08:00 机场区警戒人员就位

09:00 飞行跑道检查完毕,机务人员就位

10:00 消防车、抢险车、救护车、电源车就位

10:30 放飞前最后一次飞机状态检查全部完成

11:00 歼20验证机01架、伴飞的歼10双座到达指定停机位置

11:30 气象站报告,雾霾消尽,天空放晴,能见度大于5公里,天气情况满足首飞条件

12:30 首飞试飞员从机务手中拿过放飞单,在试飞科目郑重写下“首飞”两个字

12:48 歼20优雅地抬起前轮,腾空而起

13:11 飞机前轮稳稳地压在跑道线上,安全着陆,首飞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20首飞13周年!产量喜人,成飞第五年实现“2323”均衡生产

718工程的快速推进,呈现出中国航空工业的高度自信和高速发展,标志着中国彻底结束了没有隐身战斗机的时代!1月11日这个日子是那么重要,已经成为中国军迷心中的“中国军迷节”。

不仅如此,除了上文提及的歼-20首飞,很多军工重器都会选择在“中国军迷节”亮相或试验,就比如:2007年1月11日,我国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2010年1月11日我国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2021年1月11日,WJ-700高空高速察打一体无人机首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航空工业截图

言归正传,还是把焦点放在歼-20之上,刚刚过去的2023年产量喜人。日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官方微信号发布的消息称,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高质量发展”无疑成为贯穿航空工业全年任务的关键词,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全线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时时传报出高质量发展的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生产中的歼-20 航空工业图

如生产歼-20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则透露出已经连续5年达成“2323”均衡生产目标的好消息,保证了优质战机的持续稳定生产。所谓“2323”均衡生产,即每个季度生产战机的数量比例为“2323”,也就是第一季度生产年产量的20%,第二季度生产年产量的30%,第三季度生产年产量的20%,第四季度生产年产量的30%。

相比于我国航空业一年一交付这对于保障后期,和提升产能意义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观察者网援引美国国防新闻网站“防务博客”报道,随着歼-20进入大批量生产,预计每年可生产100架,这已大大超过外界的预期。报道还援引美国分析师里克·乔伊的估算结果称,到2023年年底,歼-20战机的年产量可能达到每年100架,并在2024年轻松达到这个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第1000架F-35战斗机已经下线,受软件硬件配置问题无法交付

这意味着,歼-20的产量或许已经逼近了F-35的水平。尤其F-35去年受到TR3软件硬件配置存在问题的影响,2023年全年的交付量还不足100架,下滑十分明显。公开数据显示从2020年以后,F-35的交付量都保持了不错的水平,2020年F-35交付数量为123架,2021年F-35战斗机交付数量为142架,2022年F-35交付数量为141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说明:第14届中国航展上的歼-20 航空工业图

除了产量喜人,歼-20的各种改进型也在顺利进击中。正如歼-20总师杨伟说过的,“装备需要不断升级发展,歼-20也会有1.0、2.0、3.0……”在2022年珠海航展中,参展的歼-20战机已经全部是换装了国产发动机的新版本,且航电版本也完成了全面升级。

近两年,一种采用了双座布局的歼-20也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外界普遍推测双座歼-20不是简单改进版,而是一个依托歼-20研发的新战机,作战模式完全不同。对于双座型歼-20,杨伟曾这样说过,“现在有双座机吗?假定有的话,歼-20双座机一定不是教练机,一定是为了装备提升而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