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深陷舆论漩涡的马云,他的一举一动,总是能够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最近,公开报道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购买了约5000万美元阿里巴巴股票,超过了2021年底报告的4.3%。此次增持以后,马云也取代软银,成为阿里巴巴最大股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资本市场上,马云的操作,每一次都会引发各种联想和解读。就在去年11月,美国SEC网站披露了马云家族的减持计划,累计减持1000万股,出售价值约8.7亿美元,就引发广泛讨论。

针对抛售股票的传言,尽管阿里方面回应称,“马云一股都没有出售”,但这不能打消外界的质疑。

很多网友结合他之前的一些减持动作,以及他在近两年遭遇的风波,纷纷展开联想揣测,认为马云要套现跑路了。

现在,马云增持的消息,打了很多人的脸,可能要让那些认定马云套现跑路的人失望了——他不仅没有跑路,还借机抄底,重新成为了阿里的最大股东。

但讽刺的是,在讨论热度上,马云增持的消息,可能远比不上减持套现的热度。说白了,在舆论场,不少人希望看到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在国内呆不下去,套现跑路,才符合一些人对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想象。

但事实上,哪怕马云是阿里的创始人,他在资本市场上的减持、增持动作,都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之前的减持,可能是为了股权在高位变现,让资产价值最大化;也可能是为了套现,来进行一些其他的创业项目。而大举买入增持,可能是通过增加持股,来增强企业决策中的话语权,或者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也可能就是简单的抄底。

目前来看,阿里的股价处在低位,截至1月23日,阿里美股报收74.02美元/股,相较于高峰时期的三百多美元,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二多。

对马云来说,这个时候进行增持,既能够有抄底的效果,也能够释放一个积极信号:作为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马云对阿里的发展,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信心。

从大环境来讲,阿里等互联网大厂,受行业环境、反垄断治理等因素影响,在过去几年遭遇了一定的增长滑坡,裁员、降薪的消息时不时传来。但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变好,政策层面也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对民营企业家的市场作用,再度进行了正面的肯定,并严厉打击针对民营企业家的污名化行为,以此来提振企业家的信心,营造出更友好的市场氛围。

在互联网行业,尽管下沉市场的增长红利已经被挖掘殆尽,但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行业发展依旧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基于此,马云在股价低迷时期增持,是再合情合理不过的操作,也进一步破除了跑路的传言。

所以,对马云等企业家,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是要回归市场的眼光看待,没必要赋予过多的意义,不用上纲上线地解读,甚至动不动就联想延伸到跑路的层面去。

动不动就鼓吹企业家跑路,喊着“别让XX跑了”,拿着舆论大棒一通喊打喊杀,这种不友好的氛围,只会让民营企业家更加恐惧和害怕,加速资本的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