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盘踞在东北的日军被赶出我国领土。居住在哈尔滨太平区的李秀荣一家,原以为可以过上宁静的生活,然而这个冬天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么冷的天气,如果不将他留下,肯定活不过今晚。”望着眼前这个被冻得半死不活的孩子,李秀荣实在无法置之不理,决定收养他。

然而,她的这个决定却使自己遭受了世人的冷眼和嘲讽。

李秀荣的遭遇让人感到困惑,她究竟是经历了什么?另外,这个孩子的身份又是什么呢?

在1945年11月的一天,李秀荣的丈夫赵凤祥正在准备结束菜摊的营业。当他正在垃圾桶里倒掉一些腐烂的蔬菜叶子时,突然听到了垃圾桶旁边传来的急促呼吸声。

赵凤祥好奇地揭开垃圾堆,发现角落里蜷缩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他的肚子很大,手和脸都被冻伤了,看起来非常可怜。

赵凤祥立即询问小男孩的住址,打算把他送回家,但小男孩一开口就说出了一连串的日语。据赵凤祥听别人说过,日本侵占哈尔滨后,有很多孩子被遗弃了。

在中国的日本遗孤愣了一下,他意识到眼前的小男孩可能是一个日本遗孤。那一刻,他心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之情涌上心头。

赵凤祥转身准备离开,但孩子的眼神让他停下了脚步。虽然刚刚经历战争的摧残,但中国人的善良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

赵凤祥无法忍受看着这个孩子被活活冻死,他的拳头紧握,强迫自己从愤怒中清醒过来。“他是个日本人,但更是一个孩子”。

”赵凤祥心中涌起了怜悯之情,他决定将孩子带回家。回到家后,赵凤祥告诉妻子孩子的情况,李秀荣什么也没说,只是拿出储存了数月的小米熬粥给他吃。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他们一家经常要勒紧裤腰带生活。为了给孩子取暖,李秀荣甚至将家里唯一的棉袄从女儿赵连芹身上脱下来,裹在男孩身上。

经过几天的调养,男孩逐渐好转,有了活下来的希望。尽管看着孩子好转心中十分高兴,但夫妻俩还是为接下来的事情感到担忧。

“养日本人的孩子,这要是传出去了我们的日子还怎么过啊!”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收养日本遗孤是一件压力极大的事情。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亲戚朋友们都刚刚遭受过日本侵略军的伤害,而你却收养了一个日本人的孩子,他们会怎么想?

“可如果不留下这个孩子,又能将他送到什么地方呢?”李秀荣像是在询问丈夫,又像是在说服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夫妻俩最终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给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赵连栋。

李秀荣一家原本打算一直保守赵连栋的真实身份,但孩子的口音却引起了邻居们的猜测。他们开始谣传李秀荣夫妇为日本人抚养孩子。

李秀荣收养日本遗孤的事情在社区引起了轩然大波,她和邻居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街坊们开始视李秀荣一家为汉奸,骂他们是日本人的走狗,甚至有人威胁到他们全家的安全。

其中一位姓王的邻居,因为痛恨日本人,对李秀荣一家充满了怨恨。他看到李秀荣收养日本孩子后,将所有的仇恨都转移到了李秀荣夫妇身上。

为了保护家人,李秀荣经常提醒孩子要避免和王家接触,以免引起麻烦。在赵连栋14岁那年,他因为淘气惹到了王家的孩子,结果李秀荣挺着大肚子去王家道歉,却遭到对方的推倒,导致流产并失去了生育能力。

李秀荣在失去孩子后,整夜躺在床上哭泣,她的委屈无人知晓。邻居们对她冷眼相待,甚至她的亲兄弟姐妹知道她收养了日本遗孤后,也不再与她来往。

李秀荣内心深处也对日本人充满了怨恨,她的父亲李万祥是一名抗日分子,最后死在日本士兵的手中,她比任何人都恨日本侵略者。

然而,她却不能对一个无辜的孩子产生怨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有什么罪呢?那也是一个生命。”在哈尔滨无法待下去的情况下,李秀荣开始计划搬家。

她希望带着全家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1955年,李秀荣卖掉了住了十几年的房子,全家人买了回河北吴桥老家的火车票。

这次离开,她再也没有回到哈尔滨。

在河北老家,李秀荣夫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们决定重新开始生活,不再提及赵连栋是日本遗孤的事情。由于赵连栋早已掌握了纯正的东北口音,周围邻居们从未怀疑过他的身份,一直把他当作李秀荣的亲生儿子。

后来,他还迎娶了一位中国妻子,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1970年,赵凤祥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留下李秀荣独自生活。

虽然老伴已经不在,但至少儿孙在身边,她并不感到孤独。每当李秀荣看到孙子孙女们在屋内嬉戏,她都会暗自庆幸当年收养赵连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原以为生活会这样继续下去,但随着90年代中日关系的改善,当年的日本遗孤纷纷开始返回日本寻找亲人,年过五旬的赵连栋也按捺不住了,他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世。

当赵连栋向家人透露他的想法时,李秀荣理解为儿子寻找亲生父母的行为是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完成他心中的一件事情。

于是,她亲自带着赵连栋回到了东北,从哈尔滨开始寻找线索。不久后,赵连栋在日本遗孤的身份在哈尔滨得到了确认。

原来,他的真实姓名叫做野板祥三,亲生父亲曾经是一个日本军官。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后,1992年,赵连栋独自前往日本寻亲,等到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极度兴奋。

李秀荣看到儿子这么开心,心里也替他高兴,但总觉得他哪里变了,整日开口闭口就是关于日本的事情。1994年,赵连栋再次前往日本,这一次,赵连栋带上了妻子和孩子,临走前,他向李秀荣承诺:“我很快就会回来看你们,到时候在青岛给你买一套房子,让你安享晚年。

”直到这时,李秀荣还感叹着儿子的孝顺,想着买不买房不重要,只要能回来跟她团聚就行。可李秀荣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她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却从此消失无踪。

李秀荣握着赵连栋和家人的照片。1997年,李秀荣遭受重创,委托女儿写信给赵连栋,希望他能回家一趟,然而赵连栋却因为工作繁忙而拒绝回国探望。

接下来的几年里,从中国寄往日本的信件越来越多,但始终没有收到回信。2005年,李秀荣因为身体状况再次入院,女儿竭尽全力与远在日本的赵连栋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回国看望李秀荣,但赵连栋仍然没有动摇。

“我只是想见他一面。我不怪他不来看我,没有儿子会不想念母亲的,他在那里肯定也不容易,有自己的难处,我就想他把自己的难处告诉我这个妈妈,否则我会不安的。

”李秀荣还是不愿意相信儿子就这样抛弃了自己,她反复看着全家福,泪水瞬间涌出。“小时候是多么懂事的孩子,我不相信他不想回来看看我。

”然而,直到最后,赵连栋都没有再回到中国,看望这个养育了自己40多年的“母亲”。

李秀荣与赵连栋的合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但李秀荣历经人间冷暖,辛苦养育40载,却只落得被遗弃的下场,令人感叹不已。

当年被中国人收养的日本遗孤中,于德水也是其中之一。与赵连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日本政府同意接纳他回日本时,他却坚决不愿离去,决定留在中国照顾自己的养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

在赵连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他的亲生父母在日本,但他选择了留在中国和他的养母一起生活。

同样是受到中国人恩惠的日本人,但赵连栋的行为却令人遗憾。他选择割断了与养母的联系,尽管他的做法有苦衷,但他至少应该抽空回来看看养母,或者打个越洋电话来问候她。

这个故事让我们想起了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好心没好报”的事情,比如彭宇好心扶老人被讹诈,孙俪资助大学生却被埋怨捐得太少。

这些人把恩情当作本分,把多年的养育之恩当作是理所当然,这样的人必然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和良心的谴责。 我们不知道赵连栋有一天会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怀念起在中国的日子。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他能明白,恩情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