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爱国的幌子蹭流量,上纲上线、捕风捉影地利用爱国生意牟利,“战马行动”这一次终于翻车了。

最近,一位名为“战马行动”的网络博主,引起了很大争议。起因是,该博主将南京某商场贴出的红色圆形图案,以及礼花绽放的图案,推定为“大肆张贴、宣扬日系文化”,要求商场赶快拆除这些图案,还声称“这里是南京,不是东京!”。

视频曝光后,一时间舆论哗然。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看到日系风格的图案,很快被他带偏了节奏,纷纷跟风痛批商场方面,认为这是在搞思想渗透,是日本在为文化入侵进行脱敏测试,必须挖出幕后黑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战马行动”的举报,南京官方出面,要求商场整改,最终相关广告图案全部被拆除,商场被处以严重警告。

官方介入要求整改,是否意味着商场日系图案是一场坐实了的文化入侵?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很快就有网友发现,所谓的日系图案,就是太阳、烟花等常见的图像,与所谓的旭日旗并没有必然关联。如果不是该博主的刻意关联,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那些图案跟日系文化有任何近似之处。

事实上,类似的图案,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几乎随处可见,一些历史书的封面,也和该图案画风高度近似,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进行强行关联、恶意曲解,那岂不是旭日东升,甚至是太阳的图案以后都用不得,这类图案元素都得打包拱手让给日本,划入日系文化之列,用了就是崇洋媚外、文化入侵?

看到有网友说,思想渗透是高度隐蔽的,所以爱国这件事,“就应该吹毛求疵”。

文化入侵当然应该抵制,但动辄草木皆兵、上纲上线,扣一些莫须有的帽子,说到底是文化不自信。这绝不是爱国,而是害国,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当枪使。

一些跟风的网友认为,那位“战马行动”博主,是一片赤诚之心,哪怕爱国的拳头打错了对象,也只是不小心的误伤,他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防止文化入侵。

这种想法可能过于单纯了——在舆论发酵以后,很快就有网友发现,该博主签约了杭州的MCN公司,“经常在上海和南京恶意举报,蹭爱国主义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视频年代,类似博眼球、赚流量的方式,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之前网上就有一些博主炮制虚假的爱国主义视频,讲述自己在中国边境地区被特别保护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连文案都是统一复制的。

而前不久的南宁地铁,里面的广告图案,明明是中国元素的折扇,已被强行曲解为是日系图案。

爱国首先要爱自己的同胞。如果真的爱国,“战马行动”们就不会没有真凭实据,就打着爱国的幌子去伤害同胞,给同胞贴上“媚外”的标签来制造麻烦。上纲上线,恶意举报,无非是为了流量最大化,通过碰瓷制造话题效果,以谋取个人私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此次风波中,还有很多清醒的网友,没有被带节奏,而是发出了冷静、理性的呼声。并且,官媒及时出手,对蹭爱国流量的行为进行了痛批。

比如有军媒明确指出,“不能让爱国主义被高级黑抹黑”,爱国不是生意,不是流量,更不是某些心术不端者的牟利工具。央视网的评论,更是点名“战马行动”,表示“爱国不是生意,举报应有依据”……

目前,“战马行动”相关账号已无法搜索。面对官媒的喊话批评,那些蹭爱国流量的博主们,请果断收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类似打着爱国幌子牟利的行为,广大网友应该擦亮眼睛,理性看待。一些职能部门,更不应该轻易妥协,要对碰瓷行为果断说不,而不是矫枉过正,为了规避风险,一味站在举报者这一边,积极顺从恶意举报的过分要求,纵容虚假的爱国主义。

前不久的重要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任由网络博主蹭爱国流量,把爱国当生意,只会营造出不友好、不开放、不包容的社会环境,这对鼓励引进外资没有任何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