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行龘龘,龙年到来之前,上海却洋溢着告别的气息,邬达克纪念馆终于在2月4日这天关门了。

说起这个名字,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就连上海人,恐怕也所知不多。然而就是这个人,却对 上海城市建设具有重要 的贡献。 美商花旗总会、诺曼底公寓、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浸信会大楼、沐恩堂、储蓄 贷款协会大楼 ……老上海一大批经典建筑都出自他的手笔。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一位上海朋友带着参观了邬达克纪念馆,才知道这些建筑的历史。

匈牙利人邬达克(L.E.Hudec)是30年代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1893年生于斯洛伐克,1914年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建筑系,同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在东线被沙皇俄国俘虏,被送往西伯利亚战俘营劳动。1918年,他从西伯利亚逃到上海,此后在上海住了30年,设计了100余件建筑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建筑作品中的许多今天仍然得到完好的保存和使用, 有在远东地区多年位列第一高楼的上海国际饭店,有被视为东方好莱坞圣殿的大光明电影院,而今天的网红武康大楼就是在 1924 年落成的诺曼底公寓…… 富有浓郁西方建筑特点和邬达克先生个人设计风格的画面,构成当今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亮丽风景,并被列为上海市的建筑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在参观了国际饭店之后大受震撼,下决心学习建筑。他叫贝聿铭。贝聿铭这样评价邬达克对上海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他说:“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上海市的一抹亮色。”

2018年,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在邬达克诞辰125周年时举办了“致敬邬达克·一带一路畅想”活动,邀请中匈友好人士出席。时任大使段洁龙先生高度评价邬达克的工作,他说:“邬达克先生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了自己一生中99%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今天仍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融入了上海民众世世代代的生命中。”

刘素华女士感动于邬达克对上海的贡献,经过多方奔走努力,排除万难,在2013年1月8日开馆。这一天,是邬达克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十一年后,在邬达克诞辰131周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馆开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馆址就位于邬达克的亲自设计的番禺路129号旧居,在刘素华馆长介入的时候,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刘女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汁原味还原了邬达克旧居。修缮这幢旧房子时,工人在西南屋脊上发现了一个不知何用途的固定构件,打算锯掉。她正好看见,阻止了工人的行为。通过寻找资料,在邬达克自己拍摄的16mm的胶片里,发现这是固定屋脊上的飞鸟设计底座。

在徐家汇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付出大量金钱和劳动恢复了邬达克旧居原状之后,刘素华一直坚持免费开放原则,不向观众收一分钱,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国人了解邬达克,知道上海这些建筑是怎么来的。十年时间,有上百万人次到此参观。这个馆和这个馆所纪念的内容,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邬达克的经历可知,彼时的上海,的的确确是一个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崩了德意志帝国、土耳其帝国、沙俄帝国、奥匈帝国,一个25岁的奥匈帝国战俘,逃出来之后发现祖国已经没有了,无处容身。是上海这座当时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收留了他,使得他可以白手起家,从绘图员干到设计师。他也用自己的作品回报了这座城市,赋予了这座城市永不磨灭的建筑文化。

这才是开放包容大气的海派文化,今天许多上海人还在怀念这样的氛围。《繁花》里的爷叔,也是来自于那个时代。里面的和平饭店,是由与邬达克同时代的设计师沙逊设计,因此又被称为沙逊大厦。与国际饭店一样,都是上海国际化特质的代表性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上海越来越开放,而是越来越“不成样子”。最新的例子是,1月29日,上海浦东机场宣布,禁止网约车接送旅客。舆论大哗,同城的虹桥机场则不仅欢迎网约车入场,还宣布可以免费停车1小时。网友扒出,一个叫“空港出行”的企业则可以自由出入浦东机场。

2月3日,就在邬达克关门前一天,浦东机场又收回成命,继续欢迎网约车。两年前的特殊时期,三千外卖小哥因“通行证”无法为嗷嗷待哺的封控居民提供服务,而一家成立仅仅5天的食品供应公司,则顺利拿到保供资格……

繁花早已落尽,导演王家卫只是用80年代的背景讲了一个30年代的故事。当一个小小的邬达克纪念馆都容不下的时候,上海阿宝们只能向过去告别。这几天,前来告别的市民排成了长队,他们又岂止是向纪念馆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