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别称“皖”,省会合肥市,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与六省交界;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理跨越南北,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

清朝初年,设置江南省(大致包括如今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清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安庆府为当时安徽境内的政治中心,徽州府经济发达,故取两府首字而得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的距今约250万年的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和徽文化等。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安徽由于地形阻隔和历史部落问题,很多地名的名称和来源都很难考究。

来看看安徽这些生僻地名,听说99%的人都读错!

01

弋江区【yì jiāng qū】

弋江区,隶属于芜湖市,是芜湖市的中心城区,位于芜湖市区南部。

芜湖素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弋江区则是米市的发祥地。由于地处青弋江汇入长江一带的南岸,沿岸人烟稠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米商、木商及行商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境内澛港元代设馆驿,明代发展为芜湖首镇,清代道光年间米市一度超过芜湖城,“大大的澛港镇,小小的芜湖城”因此流传。

02

蚌埠市【bèng bù shì】

蚌埠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

蚌埠市,别称“珠城”,古代因多蚌而得名,意为遍布河蚌的码头。

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我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劈山导淮、召会诸侯,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传说;奠定大汉基业的垓下之战,演绎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流传至今的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濉溪县【suī xī xiàn】

濉溪县,隶属淮北市,位于淮北市区南部。

濉溪县,因古濉河和溪河在此交汇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是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的重要县域,被誉为“酒乡煤城”、“嵇康故里”、“中原粮仓”。

04

枞阳县【zōng yáng xiàn】

枞阳县,隶属于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东南麓。

被誉为“文章之府”,因为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山风景区

拥有安徽省五大名山之一的浮山风景区,以及白云崖、青山石屋寺、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05

歙县【shè xiàn】

歙县,隶属于黄山市,位于皖南地区。

歙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历来崇文重教、诗礼传家,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棠樾牌坊群

它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先后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牌坊之乡”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古城

境内的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歙县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06

黟县【yī xiàn】

黟县,隶属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

黟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秦(前221年)。因建置于黟山南边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村

黟县是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旅游强县”等名片和“世外桃源、画里乡村”“千年古县”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递

境内完整保存1590幢明清古建筑,拥有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4个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88处,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07

埇桥区【yǒng qiáo qū】

埇桥区,隶属于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与苏鲁豫三省接壤。

春秋时即为古“宿国”封地,秦汉时已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开“通济渠”后成为“扼汴控淮”的军事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涉故台

此外,这里还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旧址,淮海战役决胜中原的故地。埇桥区也是文化之乡,白居易在此成长至青年始赴长安成名,白居易在《埇桥旧业》中称宿州为“埇城”。

08

砀山县【dàng shān xiàn】

砀山县,隶属于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

砀山县,古称下邑,历史悠久、资源富集,自秦置下邑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建城史。秦代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商鞅封于商,故称商邑。西汉刘邦斩蛇起义发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砀山古城

五代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先祖从凤阳迁至灵璧,又从灵璧迁至砀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2010年4月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区。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唢呐之乡”,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

09

六安市【lù ān shì】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西翼。

六安市,别称“皋城”、“皖西”,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寨县红军广场

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闻名全国的“将军县”金寨先后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安也是一片绿色的净土,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淠史杭灌区、华东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六安瓜片、万佛湖风景区、佛子岭水库等优质景区,尽显青山与绿水相得益彰的生态之美。

10

霍山县【huò shān xiàn】

霍山县,隶属于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

霍山县是药材之乡、茶叶之乡、毛竹之乡、蚕桑之乡、水电之乡,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霍山黄芽早在唐朝被奉为御用贡茶,今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子岭水库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6%,是药材之乡、茶叶之乡、毛竹之乡、蚕桑之乡、水电之乡,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

11

亳州市【bó zhōu shì】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皖豫鲁苏四省交接处。

亳州市,古称亳,别称谯城,堪居安徽最易念错地名排行榜首位。亳与毫,差之一横,谬以千里。亳字可追溯至甲骨文,据史料记载,商汤曾建都于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戏楼

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道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是曹操、华佗的故乡,魏武帝曹操的陵墓位于亳州城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运兵道

雕塑巧夺天工的花戏楼,纪念“神医”华佗的华祖庵,东汉末年曹操修筑的运兵道,祭祀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天静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亳州又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和集散中心,种植着万亩芍药,芍花盛开时节,无边无际的花海灿若云霞。

12

谯城区【qiáo chéng qū】

谯城区隶属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谯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酒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谯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德中宫

谯城区古称“谯”,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13

涡阳县【guō yáng xiàn】

涡阳县,隶属于亳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皖北平原的腹地。

涡阳县,清同治三年(1864年)元月,从宿州南部划出19保46圩,设立新县。以原雉河集为县治,循北魏之“涡阳”钦定县名,赐名“涡阳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涡阳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有"皖北门户"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静宫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即诞生于此;素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之美誉。

14

泾县【jīng xiàn】

泾县,隶属于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西部。

泾县,古称猷州,历史悠久,建置始于汉代。据史载,东汉袁术命吴范铸造大钱,因炉火过热而铜水凝结不开,于是就出现了“泾”字。此后此地便被命名为“泾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花潭景区

泾县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是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中国木梳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和激战地。

15

旌德县【jīng dé xiàn】

旌德县,隶属宣城市,位于皖南腹地,西倚黄山,东临苏浙沪,北枕皖江。

旌德县,建置于唐宝应二年(763年),县名由“旌表方德”而来。

旌德县是宣城市的唯一、安徽省第14个完全由镇级建制组成的县;有全国四大名茶之一的“旌德白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隆镇小村庄

旌德还是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宣砚之乡、全国第六个“国际慢城”和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