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近年换帅后,在邓卫书记和段献忠校长的带领下,奋发图强,近年在教育部三大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现。这不,新年伊始,湖大的科研精兵在国际顶刊中又有亮眼表现。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邓辉球教授团队联合美国普渡大学Jeffrey Greeley/曾振华和荷兰莱顿大学Marc Koper教授团队,证实了表面应力驱动的反应活性具有特异性。

该研究成果以“Site-specific reactivity of stepped Pt surfaces driven by stress releas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上。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湖南大学刘广东博士和莱顿大学Arthur J. Shih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湖南大学邓辉球教授为第三作者,普渡大学Jeffrey Greeley教授和曾振华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研究成果解释了经典的离散活性位点模型在预测催化活性方面产生巨大误差的根本原因,揭开了长期以来围绕活性位点和氧还原反应结构敏感性的谜团。该研究对认识催化活性位和多相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多相催化剂的预测和计算设计更加精准。

刘广东博士于2018年和2022年在我校分别获得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继续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均为邓辉球教授。邓辉球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核能和新能源材料领域的计算模拟与设计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国家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邓辉球教授课题组部分成员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辉球教授课题组部分成员合影

Nature顶刊一直有科研金字塔上的明珠之称,湖南大学的青年老师厚积薄发,再一次用顶刊向学校献礼,贡献并见证了这所低调985的科研实力。新一轮的学科评估即将到来,相信湖大会用不俗表现继续证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