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街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乌鲁木齐街拍

3天前的那篇文章《 从3件小事,看微妙的经济形势 》,阅读量很快就10W+,那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如下:

经济形势目前看似不乐观,但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的。在宁波,我发现馕饼店的数量很少,而且大部分品质不佳。后来,我在拼夕夕上发现了新疆的馕饼,价格非常便宜,6个馕,每个170克,一共1020克,才20.78元,简直便宜到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乌鲁木齐到浙江,这6个馕,经过4000公里的长途跋涉后,口感略发软。但我找到了一个妙手回春的方法。将馕放入平底锅,加盖,小火加热6分钟后,就可以恢复850%的口感。

我发现,铁路运输成本远低于公路运输,可以理解为,铁路运输可以通过系统调度,实现全天行驶,而汽车则需要休息和夜间行驶。因此,我的包裹从新疆到浙江,只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

同样的产品和快递服务,如果在发达国家,至少要数十美元起步,但在中国却只要20.78元人民币,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的GDP是被严重低估的。

换个角度说,虽然我们的人均GDP并不高,但我们普通人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却相对比同等GDP的国家更好,更多!

读者留言

读者留言

那篇文章后台读者的留言非常踊跃,其中很多读者问我,为什么不放馕的链接?

其实我也想放,作为一个热爱新疆的旅行者,我非常愿意为新疆的农产品销路尽一点绵薄之力。但我在企鹅的后台找了很久,就是找不到卖家的链接。

我觉得吧,企鹅也算一家宇宙级的企业,以他们的大数据能力,绝对可以为边疆的农产品提供免费的链接资源。一方面,农产品薄利多销,人手有限,各种促销手段,难免遗漏。另一方面,应该也有很多博主和我一样,非常愿意为边疆产品免费代言。因为东西真的好,物超所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篇文章里,我把那家馕的店名放在一张截图的左上角,细心的读者就去下单了。事后,有一个读者反馈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也去那个店买了6个馕,收货的时候,发现包裹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印着「今日由于170克皮牙子馕爆单缺货,这单给您发的是250克皮牙子馕,加量不加价」。他买了6个170克的馕,按重量计算,发4个250克,也就够了,最多5个已经非常厚道了。结果老板发了6个250克。新疆人真实在!另外,万万没想到,我一个非知名博主,居然会造成这家店断货。

我写文章的收获之一,就是可以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我的读者来自全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互相提供很多惊喜和灵感。

▲ 乌鲁木齐街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乌鲁木齐街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读者在留言中说空气炸锅可以恢复馕95%的口味,我怦然心动,立刻下单买了一个。

我以前听说过「空气炸锅」这个名字,但总觉得就是一个噱头,完全不放在心上,更别说去买一个。我自以为好奇心比较强,也是一个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但时至今日,我才第一次用空气炸锅。只能说,人到中年以后,主动接触新事物的能力,逐渐退化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但有用的信息并不多,面对选择,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缺乏尝试的动力。这时候,就需要身边有一个人,推你一把,也许就可以把你推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经过我实测,4种不同加工馕的方式,具体效果如下:

空气炸锅,恢复90%,的确效果最好,口感酥脆,受热均匀。

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是,电丝产生热空气,然后用风机将高温空气吹到锅内加热食物,使热空气在封闭的空间内循环,从而使食物脱水,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煎炸、烘焙的效果。所以,空气炸锅其实就是一个带风扇的简易烤箱。

烤箱,恢复85%,很多人说,烤箱的效果和空气炸锅差不多,我觉得还是有点差异,缺乏热空气的流动,馕没有那么酥脆。另外,烤箱启动慢,耗电多,也是缺点。

平底锅,恢复80%。如果大火加热,就很容易烤焦,于是,只能小火慢热,结果就是受热不太均匀,中央部分容易变硬。

微波炉,恢复65%,效果最差,勉强及格。

微波炉的原理是,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变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荡频率穿透食物,导致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钟24.5亿次的速度快速振荡,这种振荡的宏观表现就是食物被加热了。因为被加热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也是不同的,所以,结果就是受热不均。另外,微波炉由内至外的受热方式,不能提供一种高温包裹加热的效果,并不适合烘焙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点感想

一点感想

这段时间,我写了很多关于新疆的文章。从各方面的反应和我自己的感受来看,中国经济的潜力实在太大!

以我为例,经常号称自己是一个旅行家,行走世界四十几国,但我居然年过四十,才第一次去新疆。去了之后,才知道,那真是一个新世界,城市、乡村、南疆、北疆,高山草原、盆地沙漠,风土人情完全不同。值得我一去再去,真是相见恨晚。

我也问了问身边的很多人,去过美国的都比去过新疆的多。一些朋友,尤其是上海人,每年都去至少一次日本,却从来没去过新疆。诸位可以去看看某某书,关于日本的攻略,都远比新疆多,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江浙沪去日本的航线比去新疆更多、更便宜、时间更短。

这真是一个非常无奈的现实,但又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潜力。不是人们不喜欢新疆,实在是因为假期有限,交通不便,新疆的便利性排位非常低。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们把带薪休假真正落实下去,国内的旅游市场潜力实在深不可测。

后台还有人留言,质疑我的品位,说我喜欢吃这么粗糙的食品。对于这种偏见,我也能理解,我以前也不觉得馕好吃,因为去了新疆,才爱上吃馕。没有机会给人尝试,就很难打破偏见。换个角度说,新疆的朋友,也未必都吃过嘉兴的粽子。我们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蕴藏着无比丰富的多样性。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尝试。

有人说,我们的基础设施过剩了,以后可能成为负担。但有没有想过,绝大部分浙江人都没去过新疆,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很多包邮区的人没吃过馕,我觉得,与其说基础设施过剩,还不如说巨大的需求潜力有待释放。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汽车!2023年,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中国汽车出口,超越了老牌强国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只是我国汽车工业光鲜亮丽的一面。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从全社会汽车保有量来说,2022年,我国以3亿辆再次高居第一,第二的是美国2.83亿辆,其后的是日本、俄罗斯、德国、巴西、法国、意大利、英国、墨西哥等国。中国汽车保有量蝉联全球第一,很大程度上沾了人口众多的光,但从人均量来看,数字却让我们难以启齿。

中国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226辆,高于印尼和印度,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还不如某些非洲国家,比如,博茨瓦纳、塞舌尔、南非等,也不如某些拉美国家,比如,危地马拉、格拉纳达、乌拉圭,甚至不如很多人看不起的乌克兰,就算俄乌冲突之前,乌克兰的人均GDP也长期在3000~5000美元徘徊,不如中国,但乌克兰的工业化历史比我们长。

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

2022年中国人均gdp与马来西亚基本一致,均为1.27万美元,但马来西亚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却高达542辆,是中国的2倍多,与印象中的欧洲发达国家(瑞典、丹麦等)相差无几。

马来西亚,每千人汽车保有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每千人汽车保有量

这些刺眼的数字,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经济起步晚,底子薄,不仅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甚至还不如某些发展中国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经济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挖掘!

尤其是中西部省份,经济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落后,很多高速公路看起来车流量不大,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中西部各省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达到现在马来西亚的水平,那会增加多少汽车?会有多少人开车上高速?到时候,高速公路还会空荡荡吗?显然不会!

总结

总结

如果每个人都不断尝试新的食物,新的电器,新的旅行目的地,如果有更多的人购买汽车,新增的人流和物流,都会让那些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起来!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落实好带薪休假,挖掘国内市场,中国的经济还有无限的潜力!

今天就聊到这里,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