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为都市独立女性的你,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足以独当一面,却唯独在相亲这件事上屡屡折戟沉沙。心动的crush总是稍纵即逝,不知不觉就单身到了现在。

迫于父母长辈的压力,你也积极做出过一些努力,甚至购买了相亲机构昂贵的服务。然而眼看着服务期已经过半,爱情和婚姻,却依旧杳无音信。金牌红娘含蓄地建议你,或许可以改变一下个人风格,走“好嫁风”。

于是你忍不住开始好奇,直男喜欢的女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女生,才会看起来就很好嫁?

不过,答案可能会让你觉得很离谱。

一、男人真的是视觉动物

如果问一个具体的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你会得到千人千面的答案。

在恋爱综艺《爱的修学旅行》里,周一围喜欢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朱丹,何猷君钟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幸运的奚梦瑶,孙丞潇则对金莎这样漂亮又温柔的大姐姐情有独钟。

但如果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让男人们想娶,答案就变得简单直白而统一。绝大多数时候,男人就是货真价实的视觉动物,你需要的,就是一具青春美貌、秾纤得衷的好皮囊。

早在20世纪末,知名心理学家戴维·巴斯就进行过一项涉及37种文化的择偶研究,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男性都毫无例外地喜欢娶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子[1]。

平均来说,男性希望自己的妻子比自己小2.5岁左右。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年轻通常意味着更强的生育力[2]。

不仅如此,来自布里斯班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者们调查了7325名交友网站的用户,询问他们对于潜在伴侣的看法,结果发现,男性对配偶长相和身材的重视程度都高于女性[3]。

当年轻漂亮女性出现时,男性的求偶本能会自动激活,更积极主动地把自己描述成女性偏爱的样子。

面对年轻漂亮的女性,男性会下意识的美化自己,以求和对方进一步交往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年轻漂亮的女性,男性会下意识的美化自己,以求和对方进一步交往 / 图虫创意

一项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曾经让两组男性先观看两幅不同的广告,第一组观看的广告由年轻漂亮的女性担任模特,第二组则是年长的普通女性。

看完广告后,受访者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结果第一组男性中,60%都认为自己“有上进心”,但第二组男性中仅有9%这么认为[4]。

这种对于美貌的判断深植在人类的基因里,不需要经过训练就已经出现。

心理学家曾经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一系列白人女性和黑人女性的彩色照片,让成年人对她们的面孔按照美貌程度打分,然后再让2~3个月和6~8个月的婴儿观看这些照片,结果不管是什么年龄的婴儿,对得分高的面孔都注视得更久[2]。

这种审美标准甚至还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无论是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好看时都存在惊人的一致性[2]。

而身材方面,男人最喜欢的是低腰臀比。

美国心理学家辛格曾经分析了三十年来《花花公子》的插页模特与美国选美大赛的获胜者,发现这些广受男人欢迎的女性的腰臀比极为相似,都在0.7左右[5]。

男性是典型的视觉动物,出众的身材可以让你迅速得到男性的青睐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性是典型的视觉动物,出众的身材可以让你迅速得到男性的青睐 / 图虫创意

还有研究调查了先天失明的男性,发现连他们都更偏爱低腰臀比的塑料模特。这说明,男性对低腰臀比的偏好甚至不需要视觉输入就已经形成[6]。

此外,男人们也真的很爱大长腿。

一项涉及9998名中国受访者的研究表示,腿长的女性往往会拥有更多的后代。这种效应在社会经济较低的女性中更为明显[7]。

也就是说,要走“好嫁风”,青春美貌好身材都很重要,但这本质是抹杀自己的主体性来迎合男性的原始本能。因此许多女性并不愿意屈从这样的一套标准。互联网上“好嫁”一词也总是被人诟病。

二、善良温柔,更容易得到青睐

除了外表之外,还有什么会让一个女生在婚姻市场上变得更受男性欢迎吗?

答案是,善良温柔的性格。

一项横跨东西方的比较研究,要求2477位国际参与者通过低、中、高三种预算条件,将择偶资金分配给八种不同的特质来设计一个理想的长期伴侣。结果发现,男性择偶的时候,往往将配偶的善良视为必需品,贞洁、创作力和虔诚视为奢侈品[8]。

这样看来,许多经典爱情电影里的女主角,比如《罗马假日》的安妮公主、《倩女幽魂》的聂小倩都具有善良的性格,或许是一种必然。

不过,每一种性格都值得被尊重,女性也从来不应该为了迎合男性喜好而改变自己。

看起来温柔善良的女孩更受男性欢迎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温柔善良的女孩更受男性欢迎 / 图虫创意

另外与未婚女性相比,已婚女性的宜人性的平均值更高[9]。

心理学有一个经典人格理论称为“大五人格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格具有五个基本维度,分别为开放性 (openness)、责任心 ( 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 (extraversion)、宜人性 ( agreeableness)、和神经质 (neuroticism)。

其中宜人性指的是包括信任、利他主义、善良感性等许多亲社会行为的属性[10]。通常来说,宜人性高的人更无私也更倾向于与人合作,而宜人性低的人更具有竞争意识,甚至有时候会更具有操纵性。

2022年,有研究者分析了印度未婚与已婚女性之间的性格差异,发现与单身女性相比,已婚女性可能更加善良、富有同情心、更热情体贴、更倾向于合作[9]。

毕竟,世界范围内的男人们都从来不掩饰他们对于温柔贤淑的妻子的向往。

在中国,要君子好逑,必得先成为窈窕淑女。在日本,好女人的标准是“嫋やか”(柔顺),甚至在以性别平等著称的荷兰,都有“一个好妻子是最好的家具”这样的谚语。

娶个温柔贤淑的妻子,是许多男人的终极梦想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娶个温柔贤淑的妻子,是许多男人的终极梦想 / 图虫创意

同时,宜人性还被证实与婚姻中的消极互动负相关,并且与对婚姻的整体评价正相关[11]。

波兰研究者们曾经对60对年龄在60~75岁之间的夫妻进行过相关研究。而结果正如研究者们所预料的,性格与婚姻满意度之间在统计上存在着显著关系。其中宜人性是婚姻满意度的唯一预测因素[12]。

因为对他人的友好态度和避免冲突的倾向,更有利于婚姻生活的幸福[12]。

积极相亲、对待婚姻生活抱有期待的女性非常受男性的欢迎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相亲、对待婚姻生活抱有期待的女性非常受男性的欢迎 / 图虫创意

不过,婚恋也是双向的选择。通常来说,具备积极婚姻态度的女性会更受欢迎。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依恋、自尊和信任水平也会影响女性的婚姻态度,低依恋回避、高自尊、高信赖者的婚姻态度往往更为积极[13]。

意思是除了善良温柔对人类常常抱有希望之外,自尊自爱、态度积极的女生也更受欢迎。

三、但好嫁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

不过,了解男性喜欢什么样的外表和内在,只是为了让你更好地认识人类是一种怎样的生物。作为现代女性,没必要盲目追求好嫁。

诚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婚姻往往与更好的幸福水平密切相关。相关研究发现,已婚人士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从未结婚或离婚、分居、丧偶的人士。同时已婚女性与已婚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相似[14]。

这是因为婚姻能提供额外的自尊来源,同时,已婚人士更有可能从持久和支持性的亲密关系中受益, 并且较少遭受孤独感[14]。

微观经济学上甚至有一个概念叫“幸福函数”,意思是婚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以转化为货币价值。

2000年,英国与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通过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以及抽样的10万名美国人和英国人幸福数据计算出,相较于分居或丧偶,持久的婚姻平均每年价值10万美金[15]。

健康的婚姻生活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夫妻双方的幸福感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的婚姻生活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夫妻双方的幸福感 / 图虫创意

这或许也是父母亲戚们积极催促你步入婚姻的理由。但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婚姻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手段。如果为了结婚失去自我,更是得不偿失。

瑞世苏黎世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相关证据发现,幸福的单身人士更有可能选择婚姻[14]。幸福可能源于具体的人而非婚姻本身。

糟糕的婚姻往往是人生的枷锁,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正如过长的劳动时间会造成职业倦怠,夫妻之间的长期冲突也会造成婚姻倦怠。

这种倦怠包括情绪、心理、身体三个维度。会增加夫妻之间的攻击行为并增长双方的不满情绪,减少他们曾经对彼此的爱,最终降低婚姻生活的质量[16]。

而在对有婚姻倦怠的夫妇进行的大多数研究里,女性的倦怠程度都比男性更高[16]。

因为女性对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通常有更高的期待,而且已婚女性试图履行作为配偶或母亲的职责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比起男性要多得多[16]。

婚姻中的琐事会慢慢消磨双方的爱意,降低婚姻生活的质量 / 图虫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姻中的琐事会慢慢消磨双方的爱意,降低婚姻生活的质量 / 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家庭之外,女性同样需要在外工作。这种身兼数职会导致更多的责任和更少的闲暇时间,造成更大的压力[16]。

而过高的压力不只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还会导致身体问题[16]。

经历倦怠的人会面临肌肉骨骼疼痛问题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倦怠甚至还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提高发生感染的几率[16][17]。

因此,不必为了进入婚姻盲目地改变自己,毕竟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人应该成为另一个人的附庸。或许你费尽心思学会在相亲时温柔微笑时,对面那个人,恰好喜欢你最本真的率性坦诚。

参考文献:

[1] Buss, D. M.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tested in 37 cultur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2(1), 1-14.

[2] (美)戴维·巴斯著;张勇,蒋柯译;熊哲宏审校. (2015). 进化心理学 心理的新科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

[3] Whyte, S., Brooks, R. C., Chan, H. F., & Torgler, B. (2021). Sex differences in sexual attraction for aesthetics, resources and personality across age. PLoS ONE, 16(5), Article e0250151.

[4] Roney, J. R. (2003). Effects of visual exposure to the opposite sex: Cognitive aspects of mate attraction in human mal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9(3), 393-404.

[5] Singh, D. (1993).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femal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Role of waist-to-hip ratio.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5(2), 293–307.

[6] Karremans, J. C., Frankenhuis, W. E., & Arons, S. (2010). Blind men prefer a low waist-to-hip ratio.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31(3), 182–186.

[7] Fielding, R., Schooling, C. M., Adab, P., Cheng, K. K., Lao, X. Q., Jiang, C. Q., & Lam, T. H. (2008). Are longer legs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fertility in Chinese wome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9(6), 434-443.

[8] Thomas, A. G., Jonason, P. K., Blackburn, J., Kennair, L. E. O., Lowe, R., Malouff, J., … Li, N. P. (2019). Mate preference priorities in the East and West: A cross‐cultural test of the mate preference priorit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oi:10.1111/jopy.12514

[9] Francis, C., Cherian, R. M., & Alex, R. G. (2022). Quantitative research: Understanding the personality of single and married women: Implications for women-centred social work practice. Aotearoa New Zealand Social Work, 34(1), 100-112.

[10] Sun, P., Liu, Z., & Guo, Q. (2019). Shyness weakens the agreeableness-prosociality association via social self-efficacy: a moderated-mediation study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433836.

[11] Donnellan, M. B., Conger, R. D., & Bryant, C. M. (2004). The Big Five and enduring marriag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8(5), 481-504.

[12] Brudek, P. J., Steuden, S., & Jasik, I. (2018). Personality traits as predictors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couples. Psychoterapia, 185(2), 5-20.

[13] 赵娴 & 张雨青. (2020). 成人婚姻态度与依恋及自尊和信任的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8), 679-685.

[14] Stutzer, A., & Frey, B. S. (2006). Does marriage make people happy, or do happy people get married?.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35(2), 326-347.

[15] Blanchflower, D. G., & Oswald, A. J. (2004). 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8(7-8), 1359-1386.

[16] Nejatian, M., Alami, A., Momeniyan, V., Delshad Noghabi, A., & Jafari, A. (2021).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of marital burnout and related factors in married women referred to health centers. BMC women's health, 21, 1-9.

[17] Honkonen, T., Ahola, K., Pertovaara, M., Isometsä, E., Kalimo, R., Nykyri, E., ... & Lönnqvist, J. (2006).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urnout and physical illnes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results from the Finnish Health 2000 Study.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61(1), 59-66.

作者:何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