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最近透露,自己正在开发激光武器,目的是想用激光炮攻击解放军的无人机,甚至想击落彩虹、翼龙这样的大型、中高空无人机。乍一听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是从相关技术细节看,台军又在吹牛了。这种激光武器功率是50KW(千瓦)级,距离战术级激光武器门槛还非常远。

(台湾地区或引进斯崔克守护者A1技术发展了自己的激光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地区或引进斯崔克守护者A1技术发展了自己的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属于定向能武器一种。它使用高能激光来攻击目标,通过能量转化来摧毁目标。激光武器优点是速度快,以光速射出,所见即所得,对方几乎没有闪避的措施。也得益于不需要计算提前量,对目标探测与火控系统要求低,成本自然也大幅下降。还有个优点是持续作战能力强,激光武器没有弹药的概念,只要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持续开火。而且激光武器发射时只消电能,每次发射成本极低,别说导弹了,有些激光炮射击一次的成本,比普通炮弹都便宜。

当然激光武器也有不少的缺点,首先是容易受到干扰,激光束是高能光束,容易被大气影响,尤其是被烟、尘、雨、雪吸收,在大气层内传输的时候强度会迅速下降,尤其是地面部署的激光炮,无法射击远距离目标,这也是最大的制约瓶颈。

其次是能量利用效率低。现在激光武器能量转化效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多数能量被浪费了,只有少数才能变成激光发射出去。这就对武器能源供应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冷却系统的压力也非常大。由于激光武器存在上述缺点和难题,因此全球范围内战术级激光武器均迟迟未能进入实用。

(激光武器具备较多优点,但是难度也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光武器具备较多优点,但是难度也非常大)

从台湾地区这个激光武器功率只有50KW来看,它确实跨入了高能激光武器20KW的基础门槛,但是距离战术激光武器100KW还有非常大差距。这样它最多只能攻击一些中近距离、微小型目标,例如微小型无人机、中小口径炮弹等等,哪怕炮弹大点都够呛。最让人感觉无语的是,就是这么个小功率激光炮,台湾地区居然吹成“是以解放军攻击-1无人机为目标打造的,将会部署一线,拦截无人机及发射的导弹”。

解放军攻击-1无人机,就是我们熟悉的翼龙无人机,飞行高度超过6000米,配备的蓝箭-7空地导弹射程8公里。哪怕美军自己的50KW激光炮,也只能有效打击5公里左右的目标,台军的技术自然不可能比美军还强。这么看,台军激光炮的性能根本不够用,哪怕是无人机飞到头顶上,这点激光威力连飞机肚皮都够不着、伤不到。

(激光武器的体积和重量仍然偏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光武器的体积和重量仍然偏大)

不过,攻击-1无人机需要用前视红外探测系统探测地面目标,台湾地区这个激光武器虽然无法击落大型无人机,但或许可以照射到光电系统,让光电探头失效甚至烧毁。

但是这点也不需要担心,无人机本身就算是半消耗品,维修也方便,再说哪怕光电出问题,我国无人机依然可以自主返航,损失不算大。此外,解放军无人机也不是单枪匹马作战,那么多同时在空中作业,即便是有个别被影响,其他无人机也能发现锁定地面目标,不给对方开第二枪的机会,这就是规模优势和空中优势带来的强大战力。

(云豹装甲车内部空间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豹装甲车内部空间很小)

台军激光炮虽然没有吹得那么厉害,很难压制大型无人机,但是打击小型无人机还是问题不大。从乌克兰经验来看,微小型无人机、穿越机、巡飞弹大行其道,在战场上大规模运用已经成为趋势。大陆又是全球无人机研发的最强者,肯定会海量使用这些微小型装备。台湾地区野战防空系统本来就比较薄弱,基本全靠毒刺导弹凑数,还不如乌军实力强。因此台军对外吹的比较大,但实际自己也应该清楚,激光炮就是对付穿越机这类装备的。

不过这个激光武器还处于研发阶段,距离实用还有一段路要走。按照台军的设想,激光炮将会装在云豹装甲车内,类似于美国斯崔克守护者A1防空系统,两者性能、设计、功率都差不多。有效专家甚至认为,台军激光炮就是美国技术转让的产物,台军自己也透露过激光技术来自海外。

由于现代激光武器能量转换效率低,把激光炮、能源、冷却系统集成在一起,塞进狭小的云豹装甲车内,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台湾地区相关单位在技术基础薄弱,缺乏积累,能否完成还是未知数。

(大陆50KW级激光武器已经可以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陆50KW级激光武器已经可以出口)

大陆则在激光武器发展方向走在全球前列,激光武器不但早就研制成功,还投入实用。有的还出口到国外,参加实战。30KW级激光武器已经出口沙特阿拉伯,并且取得了实战战果,成功击落过数十架微型无人机。此外威力更大的50KW级激光武器也在珠海航展上面亮相,激光武器及能源供应、冷却系统集成在1辆6X6越野卡车之内,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台湾地区想在激光武器领域与大陆较量,纯粹就是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