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外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内心摸不着看不见的内在外化出来,以具象的方式展现。影片就是讲故事,故事就有情感,那如何把虚无缥缈的情绪具体的展现给观众,让观众能够读懂剧中人物的心理? 心里外化的手段就异常重要。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利用色彩表现人物心理和情绪

色彩是影视视听语言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色彩有冷暖色。
大家都明白,暖色就是接近于红橙黄的颜色,这样的颜色能够给人以温暖、愉快、喜庆的感觉。
那么冷色呢,就是一种安静的颜色,是接近于青蓝紫的颜色,这种给人沉闷、淡雅、安静的感觉,能够表达一种青涩、凄惨、悲凉、恐怖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这样在影片表达情绪的时候,就可以把画面设置为某种特定颜色,来表达这种颜色所给予人的感受。
大家要记住的一点,在电影中各种色彩的出现,绝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它往往有着深刻的寓意。

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里,白桦林中橘黄色的画面传递出章子怡饰演的招娣情窦初开时的那种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片尾纯白的大雪象征着她对爱情的执著与坚贞不渝,同时也营造出此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
这些颜色的巧妙运用,让影片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视觉的重音。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给我们看。

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人物情绪很直白的就可以可以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活动,眼神的微小变化,以特写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电影《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片段中1900斗琴的部分,用了很多人物的特写来表达人物当时的情绪,例如:观众的震惊、陶醉,男主弹琴的痴迷等等都是用特写来表现,从人物的表情来感受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变化。
同时还有钢琴某部分的特写,比如琴键、击弦机等,这种小部件的特写更能表现出1900在弹琴时的力度与速度。

虽然说特写镜头非常重要,但是特写的使用一定要深思熟虑。因为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但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所以说影片中特写镜头也不宜过多。
因为特写镜头是为了突出表现某一事物,如果特写镜头偏多,那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也就体现不出特写该有的作用。

除此之外,多余的特写镜头会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说特写镜头虽然重要,但切记不可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通过影片中不同的场景来映衬人物的内心情绪,又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应该就会明白,
例如:1、一名男子被老板辞退,此时他走在一个阳光大道上,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现在男子的情绪。
2、再一个男子同样被老板辞退,但是他走在一个阴暗的小胡同里,那现在他的情绪又是如何呢?

我想大家应该心里很明白了,第一名男子此时的心情是欢快的,巴不得被老板辞退的感觉。
但是第二名男子,却是很伤心。那这就是前期导演在对于场景选择时的设计,这样通过外在的场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映衬出来,比单单的用语言来表达更加深刻、巧妙。

今天只是给大家分享了3个表现人物心理外化的视觉上的手段,
【利用画面不同的色彩,表现人物心理和情绪】
【特写景别表达人物情感】
【通过影片中不同的场景来映衬人物的内心情绪】
每种手段有时也是可以相互融合去强化人物情绪的,所以大家都可以去灵活使用。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去进行心里外化,例如音乐、音效等等也可以表达人物的情绪。我们以后也会一一给大家分享。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