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若来在应聘央行职员的考试中,面临烟雾腾天的火情,其他考生全部撤离考场,唯独他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答完题才离开。

到底是编剧漏洞还是人物的内核引擎?

01

魏若来的背景和处境

魏若来,江西吉安人。

江西吉安是井冈山精神的诞生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我国正处于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

魏若来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完成了课业,因为籍贯特殊性,没有能拿到结业证书。

纵使他天资过人,学业出色,但是他连面试银行业的资格都没有。

听闻中央银行在上海有招聘启事,而新任高级顾问沈图南,曾当着媒体的面公开表示,此次招聘唯能力任用。

这对于没有背景、没有学历的魏若来来说,简直就是天恩赐福,机会只有一次

02

没有背景才更要全力以赴

考试渐进尾声,突然发生火情,考生们蜂拥出门,任监考官们在后面呼叫他们把考题答完,也于事无补。

考官没有终止考试,那么这场考试就是有效的。

魏若来自然坐得住。

虽然最后偌大的考场里,只余魏若来一个人,考官也劝他离开。

但是对于拥有敏锐观察度的魏若来来说,火情紧急形势和他对自己答题能力的判定,他可以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原因,决定了他必须完成这场考试。

在等候面试的过程中,魏若来见证了一个世家子弟和伙计的对话场景。

“央行行长就是二老一手提拔的,何必多此一举?”

“放心,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就算交白卷也能过。”

魏若来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他本就是死马当活马医,就算失败了,也无悔。

聪明的人会化危机为契机。

所有的考生退场,对于魏若来来说,正好发挥自己的实力崭露头角,赢得更大的机会。

另外,在中央银行范围内,火情的应对早已成熟,其实不必要过分紧张。

因为早在1866年,上海就已经有了现代意义的消防队。

考场火情的出现是人为还是天灾,或许当时的他没有考量,但是事后自然明了。

无论是笔试还是情境考试,魏若来都表现不俗。

03

寒门弟子的马斯洛需求

最终的面试环节,在讨论薪酬时,魏若来直言希望工资多多益善。

如果不能,他也愿意多做几份工,提高收入。

沈图南对他的评价是“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原句出处是《三国演义》,是曹操评价袁绍鼠目寸光,瞻前顾后,对大事没有决断,对小事没有决心。

出身世家的沈图南根本不懂,当一个人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时候,根本不会思考自己的吃相是不是好看

魏若来住在上海最穷的七宝街,房间破落得连门窗都没有锁,里面只够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桌椅,衣服鞋子破旧不堪,连买一双新袜子的钱都没有。

他正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底层,能实现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就是他当下最想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沈图南还是轻看了他,虽然他对高薪有需求,但是他更清楚人生的方向在央行。

央行是银行之母,百业中枢,报效祖国之志必然在央行。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哪怕薪资不够,他也愿意扎根央行。

04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魏若来就好比今天贫困山村里的孩子,他们可能勉强吃饱穿暖。

央行就好比学校,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最好的机会。

哪怕翻山趟河也要去读书,读好书,将来有一天学有所成,成为社会的顶梁柱。

正如伍得《成功智业》中所言,机遇固然重要,但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