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是四万万张嘴在嗷嗷待哺,国家也需要对相当数量的文盲进行扫盲活动。

雅俗共赏的名篇巨著是中央精心挑选出来的扫盲工具,而且正好有建国前便广为流传的“六大名著”作为样板。但官方最终选择了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四大名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盲运动)

那么被排除的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和四大名著差距在哪吗?其实这两部书也是拥趸者众的鸿篇巨著,一个是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一个是志怪奇书的绝顶,这两部书主要还是与当时欣欣向荣的社会风气不相符合,并不是文学成就上有什么差距。

国家为何要通过名著来扫盲?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书?聊斋志异又是一部怎样的书?

一、选拔名著扫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屈辱史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即便经济建设仍处在百废待兴之中,毛主席仍然决定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后来这个项目演变成了全国性的扫盲活动和大规模的名著印发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大典)

在中央指示下,人民文学出版社从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中,选拔艺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作品。最终有六部著作入围“决赛圈”,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聊斋志异,这些书在开国前便常常被民间合称为“六大名著”。

其实在名著选拔的过程中,就有部分学者对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颇有意见。

因为儒林外史更像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缺乏整体性;而聊斋志异以著述鬼神精怪之事为主,不符合建国后反封建的社会风气,二者完全是凭借着超高的文学艺术性而被官方“收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主义改造)

可惜的是聊斋和儒林“飞上枝头”的过程被强行打断,因为国家对经济水平不能支撑六部鸿篇巨著的大规模出版,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就顺势被踢出了六大名著的队伍。

但未被国家印发,并不意味着两部书不受读者的欢迎,实际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能和四大名著并列自有其原因。

它们和四大名著都集中出现在明末清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都有深深的社会变革背景,很符合辞旧迎新的新中国社会精神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辞旧迎新)

虽然缺失了官方的支持,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文学地位并没有下降,反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而为更多人所熟知。它们显现了中华文学的独特魅力,在各自领域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

二、古言讽刺之峰

《儒林外史》被名著选拔排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该书叙事太过直白,不符合传统中国文人雅士的风气。但儒林外史同时也因此而大获成功,该书常常以其社会讽刺之尖锐及社会洞察之深刻而著称。

如果中国古代有现实主义作家的流派,吴敬梓绝对算得上是大家了,他笔下的儒林外史清晰刻画了古代社会的弊病与丑陋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情小说)

吴敬梓在开篇曾经说过,那是一代文人的厄难,而他是厄难的记录者,因此儒林外史被盛赞为古代世情小说的代表性著作。

官员的腐败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毒瘤,对官场弊病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

吴敬梓开创性的从士人角度剖析了社会,提出文人是苦难的受害者,而非困难的制造者。经典篇幅比如《范进中举》,清楚的显现了文人思想被禁锢、灵性被破坏、德行被腐蚀的可怕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林外史)

文虽清朝,实却近日,儒林外史中士人为求一官而疯而癫与今人有什么区别。吴敬梓在数百年的批判子弹,现今命中了多少人。建国后儒林外史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随着官场的各种腐败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桌案之上。

三、志怪奇谈之绝

如果说儒林外史失在其直白、失在其接地气,那么聊斋志异恰恰相反,鬼怪之说太过虚幻轻浮,更不符合文人对文学的坚持和观念。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聊斋与儒林一样都是不可否认的文学瑰宝,即便未入名著之列,也依然是人民群众的“心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有其独特的一套文学世界体系,全文都表现出对僵硬封建科举的抨击,但同时蒲松龄又坚持以文言文写作来彰显其文人风骨。其中收录了接近五百篇小说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丰碑。

哪怕在现代,聊斋志异也注定不会沉沦,因为其抓住了爱情和讽刺现实两大痛点,非常符合小说的通俗性特点。另一方面,聊斋志异的出现将中国古代志怪奇谈,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表现出超高的文学造诣,拉高了通俗小说的艺术上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聊斋志异)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聊斋志异的奇幻属性为其创造了可读性,同时也让削减了该书的教育性,因此而无缘“四大名著”,不过这些都不影响《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该书和其衍生出的影视至今影响深远。

结语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不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两书具有超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即便列入“四大名著”印发也会被打回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名著)

参考资料

周勇.论吴敬梓的文化选择[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 11(1):5.
张家红.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的序跋研究[D].安徽大学,2013.
张筱南.《聊斋志异》与蒲松龄的自然观[J].蒲松龄研究, 2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