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而随行侍奉的四位大臣,由于长时间的舟车劳顿,再加上受南北环境差异的影响,便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病症,并相继病倒,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连一同前往的御医也束手无策,于是乾隆便开始张贴皇榜,四处求名医,这时,有一位僧人看见了皇榜,便前来为大臣们看诊,为大臣们把完脉后,随即开出了一个药方,大臣服用一段时间后,病症确实得到了缓解。此后,每当官员在南巡途中出现了不适,都会用这个方子来进行调养,久而久之,这个方剂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传着传着,此方方名就变成了“四神汤”。

四神汤是中医里很著名的一个健脾食方,其中的“四神”其实就是茯苓、山药、莲子还有芡实,它们既是平常非常常见的食物,同时也是医家常用的中药材,虽看似普通,却具有极好地脾肾双补之效。这四味药材相互搭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对方的不足,整个方剂能起到健脾、养颜等诸多效果,并且药性平和,适用于大部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茯苓是用于祛湿的常用药材,不仅祛湿效果好,还具有一定的安神效果。相传,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年少时身体一直很虚弱,并且疾病不断,三天两头吃药,也不见病情好转,所谓“久病自成医”,求医不如求己,无奈之下,苏辙便开始自行钻研医书了,最终,在《神农本草经》里找到了一味奇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后,体质果真慢慢变好了,而这味奇药就是茯苓。茯苓甘淡性平,主要归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效果,可用于水肿的治疗,也能健利脾胃,缓解失眠等病症,是中医里“四君子”之一,功效奇特,即便是在医学飞速发展的当下,依旧有着很广泛的临床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属于一类健脾益肾的佳品,是平补三焦的良药,其味甘性平,归入脾、肺、肾三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效果,常用于虚证的治疗或缓解,同时还能改善体质,医圣张仲景有一个名为“薯蓣丸”的药方,这其中的薯蓣就是山药。

莲子也是绝大多数人都非常喜爱的食物,除了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外,它还是中医医家常用的药材,最早的入药记录是在《神农本草经》中,莲子甘涩性平,入肾经、脾经和心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的作用,在《神农本草经》里也曾说过,莲子主补中,具有养身,益气力的效果,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也提到过莲子这味药材,其认为莲子“交心神,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同时,还具有安心养神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后的这味药材芡实,可以说是苏东坡的“心头好”,它作为中医医书里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同样也是一味很常见的药食两用药材,由于其果实外型很像鸡头,所以也被称为“鸡头米”,甚至还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在古书上也说过,芡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延年益寿的功效。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就非常喜欢吃芡实,而他之所以到了老年还仍然身体健壮,这或许也与药材芡实有关。

这个药方中所用到的药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几乎都归入肾脾二经,具有健脾益肾的效果,所以,对于脾肾虚弱的人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同时,这个方剂里的药材都是药食同源之品,药性也比较平和,不仅可以治疗病症,还可以帮助改善自身的体质,大有裨益。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