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临床上患有胃病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究其根源,要么就与自身长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关,要么就是经常受到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针对胃病进行治疗时,很多人的第一步就是直接找医生开胃药,但实际上,在开药之前,还有一件事是大家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弄清楚自己的胃病究竟从何而来,只有找准病因,才能对症治疗,进而从根本上缓解病症。

人们常说脾胃不分家,而在中医看来,脾胃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在中医体系中,有很多医家都在脾胃病症的治疗方面,有突出“战绩”,比如金元名医李东垣,就是大家公认的“脾胃派”代表,不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一调理脾胃的经典方剂,却是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它就是“橘皮竹茹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方收录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是张仲景用来治疗老胃病的一张经典药方,同时也是一个药食同源的方子,整个方剂的组成很简单,仅含6种药食同源的药材,分别是陈皮、竹茹、红枣、生姜、人参以及甘草,整个方子药性十分平和,非常适用于脾胃不适的患者。

中医认为,降气化痰,脾是生痰之源,痰邪就是脾胃最大的“敌人”,而橘皮就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橘皮就是我们平日里经常吃的橘子的果皮,但现在在药房里几乎很难买到橘子皮,所以大多会用陈皮代替,而且随着后世医家的不断摸索,发现陈皮的效果要更加温和一些,理气效果也更突出。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经方家会持有不同意见,因此他们往往会主张使用橘子皮,严格遵循古方的用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中的竹茹,其实就是竹子里的那层内壁,竹茹和陈皮的配伍,可以说是“绝配”,能发挥很好地通气化痰之效。这两味药材的配伍,主要是用来缓解脾胃里的痰湿和郁结之气,进而将胃里的痰邪给化解。

那么,将痰邪化解后,就要补充胃里的阳气了,而生姜和大枣往往就是温补中焦、补益中气的常用搭配。生姜具有辛味,再配上大枣的“甘”,辛甘化阳,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给脾胃增补阳气了。

最后,张仲景还用到了人参甘草来补益中土的能量。众所周知,人参具有很好的补气功效,而甘草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补气效果,这两味药材结合,可以说是整个方剂的“粮草”,能给前线提供足够的能量补给,但由于人参的补气作用太强,很容易导致补之太过,因此,也可以将其换成同样具有补气疗效的党参,党参的药性会相对平和一些,也更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胃病虽是一个错杂复杂的病症,但利用这个药方往往就可以很巧妙地化解其中的“矛盾”,六味中药材配伍,补而不滞,通下不伤及正气,攻补兼施,是一个用法很精妙的药方。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