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为庆祝我军取得马踏里东山战役的胜利,部队专门召开了战斗总结暨庆功大会。

过程中,炮兵团团长偶然间了解到了团政委,发现两人不仅有相同的姓氏,连老家都在同一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长意识到,他和这个政委可能不仅仅是老乡那么简单。

万万没想到,在第二天的聊天中,两人才惊奇地发现,他们竟然是10多年没见的亲兄弟!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1950年,南北朝鲜双方在“三八线”上的武装冲突加剧,最终在6月25日酿成了大规模的朝鲜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爆发后,身为“世界警察”的美国选择了插手,派出军队赶赴朝鲜战场,甚至还不断侵扰我国东北,对我国领土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迫于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毛主席和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的精明决策,1950年10月19日,在彭老总的带领下,志愿军战士们踏入了朝鲜战场。

在这其中,志愿军炮5师47团副团长向守全就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人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向守全和战士们便投入到了战斗当中,他和陈明(47团团长)、刘化雨(47团政委)三人带领着战士们向美军阵地展开了轰炸。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敌军的铁丝网、暗堡等防御工事被我军破获消耗殆尽,我步兵部队抓住机会发起冲锋,一举拿下了龙川里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龙川里战斗毙敌上千余名,向守全也因为表现出色,升任为了炮兵第44团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向守全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调任竟然让他意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时间来到1953年,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前,为更快促进朝鲜停战,挽救国家损失,志愿军发起了夏季反击战。

其中,发生在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中的马踏里东山进攻战斗是这场战役的关键节点之一,也是向守全“寻亲路”的“终点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踏里东山进攻战斗中,我军毙敌1660余人,重创敌军7辆坦克,战后,全师召开了战斗总结暨庆功大会,向守全自然也在参会的名单当中。

按照流程,在会议开始之前,师政委赵振远会先向参会者简单介绍一下各个部队的主要领导干部,这样做,既可以培养领导干部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加强部队之间的团结,还能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也正是在介绍过程中,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当时,518炮团的政治委员名叫向守义,跟炮兵44团团长向守全就差了一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振远在介绍完向守义后,短暂停顿了一会,之后便当着参会者的面打趣道:

“支援我师的炮兵44团团长也姓向,而且你们俩人都是四川人、还都是干炮兵这一行的。怎么这样巧呢?你们才是真正的老乡啊!”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政委的这句玩笑话吸引了向守全的注意,因为他确实有个姓向的弟弟,而那位518炮团的政委同样也姓向,而且老家也是四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守义政委会不会就是向守全的亲弟弟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向守全决定亲自走一趟……

战场冲锋 会场重逢

战场冲锋 会场重逢

1953年,马踏里东山战役战斗总结暨庆功大会进入休息阶段后,参会代表陆陆续续走出会场,向守全赶紧来到518炮团的位置,果真找到了“向政委”。

但是呢,向守全的第一反应就是“搞错了”,因为印象中的弟弟身材消瘦,而眼前的向政委却是身强力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身材对不上,但向守全没有放弃,到底是不是亲弟弟,一问不就知道了。

“老乡,你老家在四川哪里?”向守全走上前去亲切地问道。

向守义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人,一五一十地回答说:“在四川达县岩门场。”

巧了,岩门场是个小山村,向守全的老家也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向守全追问道:“是坝上还是坝下?”

向守义给出了“坝下”的答复,向守全听后激动不已,赶紧拉住向守义的手,用方言说道:“咱们是真正的老乡……我当兵离家20多年,还没遇见过真正的老乡哩!”

可就在向守全准备进一步了解时,会议即将开始了,没办法,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当天的会议结束后,向守全并没有再去找向守义,一来是因为担心太过热情让向守义产生抵触,二来是因为,他的弟弟原名叫“向守银”,他也不能完全确定这名“向政委”究竟是不是亲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转念一想,参加革命的人很多都有改名的经历,这其中就包括向守全自己。

第二天的晚上,向守全专门邀请向守义来下棋,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也是想借着下棋的名义来“套话”。

下棋过程中,向守全询问了向守义的家庭情况,得知其父亲名叫向以贵,还有一个亲哥名叫向守金,但在向守义的印象中,哥哥在长征过程中不幸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哥哥并没有牺牲,“向守金”就是向守全的原名,棋桌两侧坐着的,正是两位十多年没见的亲兄弟。

“你哥没有死。你小时叫向守银吧,我就是你哥呀!”向守全激动地说道:“小时候我叫向守金,是参加革命后才改为向守全的。”

听到这里,向守义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哥哥,我找你找得好苦呀!”话罢,两人相拥而泣。

俩亲兄弟在朝鲜战争重逢,而且一个是团长,一个是政委,俩人还在同一个部队,这种巧合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部队,成了当时的“爆炸性新闻”。

同时,志愿军留守处在得知此事后,还做出了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决定。

不久后,在留守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向家俩兄弟的妻子和孩子被接到了他们身边,让一大家人得以团聚。

更加巧合的是,哥哥向守全的妻子名叫卞亚男,老家在黑龙江,1946年参军入伍,1949年与向守全结为夫妻,而弟弟的妻子丁明同样是黑龙江人,她的入伍时间和参军时间和嫂子卞亚男竟然都在同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家兄弟的经历也许能够证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句话,那么问题来了,向家兄弟年少时又有怎样的遭遇呢?朝鲜归来后的他们有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打仗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

打仗亲兄弟 上阵父子兵

向守全和向守义出生在四川达县岩门场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名叫向以贵,为人实在,虽然肯吃苦,但最后落到手里的粮食还是无法满足一家人的温饱。

1933年,一支部队来到了四川达县一带,向以贵发现,这支部队跟其他部队不一样,不夺不抢,甚至还会主动向贫苦老百姓伸出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以贵一打听才知道,这支部队名叫红军,是专门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向以贵明白,这是一支好军队,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军队,便毅然决然地带领着两个孩子加入到了红军队伍当中。

1934年,迫于形势需要,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出于“保护家族延续”方面考虑,部队出台了专门的规定,一家人必须要分配到不同的连队中。

向家三人不得不挥泪而别,其中,父亲向以贵去到了红33团团部担任炊事员,向守全去到了红30军88师担任了师部警卫连战士,向守义则去到了红4方面军担任了后方医院看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哥哥向守全跟随部队三过草地、翻越崛山,行军中战斗,战斗中行军。

那时候的向守义才15岁,个子不高,身材瘦弱,但在长征途中,再苦再累他也不抱怨。

兄弟俩在川西马尔康镇相逢,但却始终没有找到父亲的下落,他们不知道的,父亲已经牺牲在了长征路上。

向以贵所在的部队在踏入草地后不久就遭遇了一股敌人,战斗过程中,向以贵被子弹命中,受了严重的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战友们过来查看情况时,向以贵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解开了身上的干粮袋,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干粮你们带走,祝长征胜利。”说完后,便永远闭上了双眼。

向以贵没有完成的意愿,两个孩子替他完成了,如果他能知道这件事,相信一定会为两个孩子感到骄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进行了改编,其中,向守全被编入了八路军115师,向守义则被编入了129师担任警卫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守全跟随部队展开了大大小小百次战斗,其中就包括了平型关大捷,这场仗也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

后来,向守全因为出色的表现进入到了延安炮兵学校学习了3年,这也为他日后在朝鲜战场上担任炮兵团长打下了基础。

向守义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依旧亮眼,他担任过参谋长警卫员、通讯班班长、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司令部参谋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向家兄弟俩主动请缨,加入到了解放战场,向守全身为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一员,在解放锦州、四平、天津等战斗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难,兄弟俩所在的部队又经常会转移驻地,这让兄弟俩根本无法获取对方的消息。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兄弟俩分批回到了祖国,在1955年中国首次授衔中,向守全被授予了上校军衔,巧的是,弟弟向守义同样也是上校

右:向守全 左:向守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向守全 左:向守义

向守全在军营里待了一辈子,1967年,他担任了广州警备区副司令员,后来被调任为了警备区顾间,1984年离休。

向守义在回国后不久选择了转业,把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吉林省化学工业总公司,1982年离休。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向家三人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英雄,也正是因为有了革命前辈的拼死守护,才有了我们这一代的幸福生活。向英勇的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