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相国寺相传这里原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的旧宅,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才创建寺院,称为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长安元年(701年),僧人慧云来此募化款项,购地建寺。动工时挖出了北齐建国寺的旧牌子,故仍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钦赐寺名“相国寺”,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

唐宋两代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相国寺的主持由皇帝赐封,宋朝皇室在这里举办各种典礼、接待外国使臣,所以相国寺又称"皇家寺"。北宋灭亡后,元、明时期的相国寺虽不如北宋时期那样繁华,仍是著名寺庙,直至明朝末年发洪水,相国寺毁于洪水中。清代重建的相国寺,规模远逊于唐宋,其格局基本保存至今。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宝琉璃殿、藏经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相国寺的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修建,已毁于炮火,现今殿式山门,为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走进山门回头看,背面匾额题字是“护国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鼓楼,在中轴线东西两边相对而立,是1992年重新修建,钟楼中悬挂的铜钟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钟声响亮优美,据说清秋霜天时击撞此钟,其声清越传得最远,故有“相国霜钟”的美誉,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王殿,清代乾隆年间所修,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天王殿”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天王殿背面匾额题字是“古刹重光”,为杭州灵隐寺所赠,匾额在竹叶掩映下颇有古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王殿之后是放生池,走过放生池的石桥,便来到大相国寺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重檐高耸,顶以黄绿琉璃瓦覆盖,气势恢宏,被誉为“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以白石栏环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

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汉殿,因独特的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清乾隆年所建。八角琉璃殿高亭耸立于中央,游廊回护于四周,顶盖琉璃瓦,角悬迎风铃,造型别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殿内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尊像用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是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垂脊挑角处皆饰以琉璃狮,明间檐下悬挂篆书“藏经阁”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经阁后面新建的“资圣阁”高大巍峨,在“资圣阁”上的平台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开封鼓楼。

大师堂:藏经楼西侧的大师堂,是空海大师纪念堂,里面有空海大师纪念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相国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皇家寺院,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经典小说《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鲁智深倒拔杨柳、林教头结识鲁智深等精彩故事,就发生在相国寺的菜园里,使它更具有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相国寺Tips: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