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沙特疯了,居然要颠覆传统的团块状结构,打造一座直线型城市。

2017年,沙特王储萨勒曼公布了一个逆天的构想。

他打算在沙特西北部的红海沿岸,修建一座长170公里、宽200米、高500米的城市,定名为“The lin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宣传视频来看,大厦楼层垂直分布,居民在各大功能区闲庭信步。

城内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绿化植被繁星点缀,城外两侧各有一堵高大的镜面墙阻挡风沙侵袭。

整座城市唯独没有车流奔行,因为地铁承包了一切出行,就像是从科幻小说里抠出来的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以为王爷只是说说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前不久中国已有两家基建公司,中标了“The line”的挖掘和打桩工程,现在估计已经开始动工了。

项目原定预算是5000万美元,但基建专家在实地评估之后判断,至少需要耗资一万亿。不过,对于“狗大户”来说,这点钱还真不算什么。

那么,把城市修成线到底有什么好处?沙特富豪挥金如土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碳中和的沙漠奇迹

一、碳中和的沙漠奇迹

众所周知,沙特是一个“极端”的国家。石油资源极端丰富,自然条件却极端恶劣。

在这里,绿洲极其罕见,全国上下更是连一个自然形成的河流、湖泊都没有。这条件,狗看了都摇头。

要不是有石油外汇撑着,穷国排行榜上估计都有沙特的大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石油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终有枯竭的一天。世界上就有许多能源城市,因石油而兴起,为石油而衰落。

沙特政府深知,如果不能及时转型,那么下一个凉凉的,就会是他自己。因此,沙特正急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境。

简而言之,近乎零成本的石油开采,虽然为沙特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来钱太快,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样容易对单一产业形成过度依赖,而现在的沙特,就在想方设法摆脱这种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他们想到了很多方案,例如通过大基建的方法,吸引投资,创造更多的宜居环境,发展第三产业,改造这个国家。

就像萨勒曼在The line设计方案中所强调的“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坚持零碳排”,正对应了沙特资源枯竭后的局面。

然而,The line的全长有足足17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从辽宁大连到山东烟台的直线距离,就差不多这么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长的一座城市,不用煤炭、禁止燃油,那要靠什么来供能呢?

萨勒曼说,不怕,我们沙特云层稀薄,常年受副高控制,别的没有,就晴天多。

我们可以利用100%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以及氢能为这座城市“充电”。至于太阳能电池板和巨型涡轮机,这些都可以从中国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碳排放最多的领域,可不是电力,而是交通

电力问题解决了,那交通咋办呢?总不能让沙特王爷们不开兰博基尼,人手一辆比亚迪吧?

这里,萨勒曼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线性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直线性布局、模块化设计——生活便捷、出行高效

二、直线性布局、模块化设计——生活便捷、出行高效

大家都知道,私家车这种东西之所以会存在,就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不同的出行需求。

但如果把整座城市压缩成一条直线,让所有人的出行方向都集中在同一个固定的轨道上,那么人们就会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

而The line的设计,就颠覆了传统城市规划中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用简约单一的直线取而代之。

这么做不仅低碳,而且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交叉的十字路口,往往是交通拥堵和车辆相撞的重灾区。

为了摆脱这种低效的出行方式,The line全城禁车,城市交通完全依赖一条全长170公里的地下生命线维持。

由于这条高铁的线路过于简单,以至于居民无论想去哪个站点,都不需要换乘,一站坐到底就行。

没有了网络状的弯弯绕绕,居民从城市的起点坐到终点,只需要短短20分钟的时间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性城市的高效,不仅体现在交通上,更体现在建设效率上。

这里,参考一下传统城市就知道了。例如,被政府划为经济新区的城市,即便有优惠政策加持,往往也需要历经几十年的沧桑,才能壮大为大都市。

这是因为,传统城市的扩张,不仅设计周期漫长,建设效率也是相当低下。毕竟,传统的城市形状都是不规则的,城建没有可以套用的统一模板。从整体的大方向,再到具体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至于这个修好之后,另一个又得重新进行复杂的设计规划和选址布局,周而复始。这么一来,时间成本都被白白浪费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The line不一样,它是由每800米一个循环的“模块”,一节一节拼起来的城市。

设计师们只需要把起点的800米规划好就可以了。有了这统一的模板,城市建设者们可以像堆积木一样,沿着一条直线无脑地复制粘贴下去就完事了。

这也是沙特王储为什么有理由说,The line可以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人口规模上百万级别大都市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设计,除了对建筑工人和设计师友好之外,对于市内的普通人来说,也是极其便民利民的选择。

要知道,传统的城市规划者,有很多受到麦肯齐“多核心理论”的影响。规划起来的城市,都是工厂在这边、住宅区在那边、CBD在这里、卫星城在那里。

总之,上班的和住人的不在一个地方,以至于每天出门都要跑几公里远,穿过天桥甚至是隧道,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线性城市不一样。

在The line,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好几个社区。

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从医疗救治到休闲购物,从绿化再到供水、供电,每个地方平均分布,该有的都有。10分钟以内,就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不会出现区域分配不平衡的情况,更不会让大家白天都挤到一块,晚高峰回家又塞车拥堵。

因为The line压根没有车,到时沙特已经告别了石油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为The line有着诸多的设计优势,沙特方面才会对线性城市的前景,抱有乐观的想法。

沙特预计,这个项目将会为他们贡献480亿的GDP和38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构想都还只停留在纸面数据。

再者说,既然线性城市这么好,那为什么以前就没有人试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很简单,背后存在太多的麻烦。

首先,光是全城禁车,估计就很难实现。

要知道,沙特是一个贵族林立的国家,随便拉一个路人出来,说不定都能跟王室扯上关系。管不起,也不敢管。

更何况,车子之于沙特人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交通工具本身,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些阔绰王爷桀骜不羁惯了,不让他们开豪车上街炫富,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基础设施都讲究一个辐射范围。

把城市挤成一个长条,再平均分配,势必会造成相同设施的冗杂重复。另外,由于区位不同,设施也有好坏之分,靠港口的地段物流必然比内陆要快。

一个长条城市要住900万人,到时候该怎么管理?怎么确保各个区域的人,都待在自己的地段?人口管理,运输,资源调度都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难题、环保要求、社会稳定等。

在这个过程中,沙特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将受到严峻考验。

所以说,沙特想法挺好,但客观问题没有解决,以至于很难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沙特之所以会唱这一出,可能是因为眼红隔壁的迪拜。

石油匮乏,却能把旅游业和金融业搞得那么好,还建起了帆船酒店、棕榈岛这些地标奇迹,提前摆脱了石油经济。

沙特这边估计也只是想试试水,顶多建个几百米当景区吸引游客,招揽投资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沙特政府估计还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向世界展示其国家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沙特一直以石油资源丰富而著称,但在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方面却鲜有建树。

通过建设THE LINE这样的未来城市,沙特政府希望能够改变外界对其国家形象的刻板印象,提升国际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总的来说,沙特挥金如土建设新城的背后,既有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焦虑,也有对经济增长和人口压力的担忧。

然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转型,沙特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这个万亿美元的项目,能够成为沙特走向现代化和繁荣的新起点,为全球城市建设树立新的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 赵义湘.沙特打造高科技“线性城市”[J]建筑工人 202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