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490 篇 原 创 主 文-

最近这段时间,河南开封“王婆说媒”火爆全网,现场人山人海、互动拉满,有网友锐评“不是非诚勿扰去不起,而是开封更有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61岁的扮演者赵梅老师,把王婆这个“反派角色”演成了可爱的“人间月老”)

“王婆”这个名字其实有两个出处,一个是宋朝卖胡瓜的,一个是《水浒传》里撮合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

俩人都有一共同特点。能说会道。而据民间传说“自卖自夸”的王婆其实是个叫王坡西夏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这个王朝可能大部分朋友都有些陌生,它在哪里?为何不被正史记录?

又是如何在强邻环伺的辽、宋、金时期,割据称雄了近200年呢?

壹、兴国之路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青藏高原东部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党项(族)人。

634年,唐朝率军进攻党项盟友吐谷(yù)浑,首领拓跋赤辞率军抄起家伙就是打,哦,但是打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壁画中的党项人)

但彼时的唐朝也已精疲力尽,为了安抚党项,遂任命拓跋赤辞为都督,将党项纳入统治之下。

好日子没过几天,党项人又被西边崛起的吐蕃追着打。

各个部落忍无可忍,于是他们向唐廷告状请求内迁,到了今天甘东陕北一带,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室的先祖——拓跋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巢起义军入长安》,1959 王绪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党项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公元884年左右,唐朝发动武装镇压黄巢起义,拓跋思恭立马带兵“响应政府号召”。

立了大功,被授予夏州/定难军/节度使一职,封爵夏国公,赐国姓李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八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黄巢写的,图为06年上映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之后五代乱世,打酱油的天子一个接一个,但夏州李氏并没有从中作乱,而是采取“墙头草”策略。

谁做皇帝,我就臣服谁,只要中央不来管我,一切都好说,就这么一直“苟活”到了北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CCTV纪录片《神秘的西夏》

北宋越来越强大,开始消灭各地割据政权,不甘认命的李氏族人,在李继迁的带领下跑路,没成想反抗不成,还被宋军打得怀疑人生。

此时,北宋正打得不可开交,李继迁脑筋一动,决定利用双方矛盾,采取联辽反宋的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贺兰雪》讲的就是西夏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

辽国一听:那敢情好啊。为了拉拢李继迁,不仅给他升官进爵,还把宗室公主嫁给他。

李继迁也不断给辽正反馈,每次战胜都给辽打报告,并献上俘虏和战利品,更是把辽“迷得团团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鹘王公形象,回鹘(hú),维吾尔族的祖先,鹘,意为隼,属于猛禽类,代表着轻捷、迅猛的特性)

但李氏也只是表面乖巧,“背地里”试图以灵州(今宁夏吴忠)为跳板,“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将这些邻居一个个吃掉。

1002年,夏军夺取灵州,但在征讨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蕃途中,李继迁却受突袭,负重伤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境内的黄河风光,图源@Veer图库

三年后,宋辽两国不打了,签订了“澶渊之盟”,夏军也与北宋签订了“景德合约”。

没了后顾之忧,李德明(李继迁儿子):复仇的时候到了!

他打下了凉州,儿子李元昊打下了甘州(今甘肃张掖),不断扩张、不断吞并,军队实力越来越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张掖冰沟丹霞,图源@图虫创意(请横屏观看)

终于在1038年10月11日,一个以山脉为依托,雄踞一方的王朝诞生了!

在那一年,李元昊称帝立国,国号“大夏”,又因位于北宋西北部,史称西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李元昊形象,图源@《大宋少年志》

贰、迷失之途

西夏国一共存在了189年,打了142年仗(这生命力是真的顽强),地盘只有北宋四分之一,但就是怎么都灭不掉(北宋:头疼啊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与宋辽等国疆域示意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一是因为西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度,基本上全国成年男子都是军人,常备军战斗力是相当彪悍。

还因为西夏特别会当墙头草,一张嘴叭叭叭,虚与委蛇、两面称臣,“滑头”得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铁鹞(yào)子军)

立国后的西夏过得并不安稳,大部分西夏疆域都广布沙漠与戈壁,在它建国的前79年里,光是旱灾就遭了20次之多。

没地种、没饭吃,那就只能继续向外扩张,逮着北宋一直打,但总这么打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西走廊示意图,北宋时期,河西为西夏所有,制图@地理公社(请横屏观看)

人少的西夏越打越累,而宋军却越打越起劲,于是能屈能伸的西夏,立即选择拜倒在脚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遣送使团,引入汉文历法文化典籍,学习中原农耕技术与制度,设立儒学教育系统培养人才。

甚至还开始创造西夏文字,并向全国推行,出版西夏文与汉字的双语词典,反过来推广给北宋。

但如果你看过西夏文,你大概会和我一样一脸懵,瞅着像汉字,怎么一个字都看不懂呢?(说不定西夏百姓也犯迷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用西夏文高考,那怕是两个小时都写不完作文,敦煌遗书《西夏文字写经卷》 日本藏)

好景不长,1115年,北边冒出个女真建立的金朝,西夏被金打得落花流水,于是又果断抛弃了盟国辽,拜倒在金朝面前(嗯?好熟悉的操作)。

一直到1205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追着西夏又是一顿打,西夏向金朝求帮助,金朝没搭理,在一旁看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人绘成吉思汗像,图源@包巴雅尔编绘《蒙古族历史人物肖像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于是西夏与金反目,臣服蒙古,但成吉思汗想要的可不是单纯的臣服,他想要的,是彻底拥有。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亲自出征,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灭了西夏,宗室成员或被杀、或逃亡,帝王陵、文书、佛像等皆被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亡国后,由于无人护理,诸多佛像眼珠上的黑色釉料熔化流出,犹如佛像在哭泣。图源@长沙博物馆 朱宇摄)

也正因如此,元代在编撰历代史书时,才会漏掉了西夏,这个顽强存活了189年的王朝也就渐渐消失在了历史洪流之中。

叁、立国之地

神秘的西夏古国也吸引着一批批热爱地理、热爱历的旅人,前赴后继追寻它的痕迹。

倘若你也有同样的想法,那有一座山的名字定会出现在你的搜索清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这座西北腹地的大山与大兴安阴山大兴安岭一同构筑了中国北方的天然地理分界线,既是草原荒漠的分界线,亦是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巍巍贺兰山,图源@《图虫创意》

她就是宁夏贺兰山,在“神奇纬度”北纬37°左右处,贺兰山连绵约250公里,接着蜿蜒北上。成为宁夏内蒙古的界山。

她宛如身披灰色盔甲的战神,挡住了沙漠的滚滚黄沙,阻截了潮湿的东南季风,柔和了凛冽的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沙漠一边平原,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所以倘若人眼如卫星,以上帝视角去看贺兰山的话,相信你定会惊讶这座山的东西两侧竟有如此明显的差别。

山脉以西干旱区,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等依次排列,东部则是富饶的宁夏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宁夏,一定要去感受沙漠的美,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一路东流,到达宁夏后,迎面被贺兰山阻挡。

于是它顺着山脉走势,将携带的泥沙和养分慷慨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之前的活动就曾在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玩耍)

使得这里自千年前起,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日照充足、年日差较大,盛产的枸杞、西瓜、葡萄等闻名于世。

于是聪明的统治者便将西夏国都兴庆府定在了今天宁夏平原上的银川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川水洞沟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当你去到银川西南郊,便能在贺兰山中段东侧,发现一处背风向阳、气象雄浑之地,在这片风水宝地上,矗立着九座依星象排布的塔形巨冢,这便是西夏王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王陵,摄影师@宗刚(请横屏观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句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弱水”,可不是真的“弱”。

《尚书·禹贡》中说“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便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河——黑水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额济纳旗的胡杨,摄影@宗刚(请横屏观看)

在黑水河下游,黑水城静静地挺立于内蒙古额济纳的荒漠戈壁中。

当你站在高地眺望黑水城,你大概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三面临水绿洲,西夏北部最繁华的城市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水城遗址大部分都已被沙漠所掩埋,只剩下“断壁残垣”,摄影@宗刚(请横屏观看)

除此之外,宁夏黄河青铜峡峡口一百零八塔,甘州卧佛寺(甘肃张掖)、敦煌莫高窟中的80余个洞窑等皆在西夏时期建造或开。

还有那些散落在宁、甘、陕、青的100余处城池遗址,仍在诉说着这个古国的兴衰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男性飞天形象【飞天 莫高窟418窟】,图源@敦煌研究院

虽然中国正史中并没有西夏史,然而作为真实存在过的一个民族政权,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它就从未真正消失过。

关于西夏的故事,也融入了西北的每一寸天地,融入了每一首放牧民歌中,更融入了每一位前往宁夏、追寻历史痕迹的我们心中。

或许宁夏的名字也正代表着平息战争仇恨,洗去鲜血伤痕,这里荒凉、厚重,却又富饶、坚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夏旅游景点示意图,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雄峙南北的贺兰山,奔腾不息的黄河,璀璨多姿的丝路文明,浓郁醇厚的葡萄美酒……都在这片秀美的黄土地上静静地守候着,等待某一位经过的人将它们轻轻拾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前,我们也曾制作了一篇陕甘宁自驾路书,喜欢拿走不谢~

宁夏,在黄河与贺兰山的护佑下,一面大漠大漠无垠、一面塞上江南,版图虽迷你,山河却格外壮丽。

若你去到宁夏,除了烟波浩渺的湖水、奔跑的马鹿、跳跃的岩羊,请别忘记戈壁银河下那个静静守候的古老文明。

来源:中国自驾地理